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概念,才能学习好物理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感性材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加工,使学生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李丽君 《中国教师》2011,(Z1):183-184
<正>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得以实现呢?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要运用情景教学。什么是情景教学呢?情景教学就是根据教学主题设置一定的情景,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教  相似文献   
13.
赵林娥 《中学生物学》2012,28(3):17-18,2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比较容易认同,但是,对于某些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对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生物学观点的认识比较肤浅.为此,如何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值得教师去思考.这往往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突破的重点或难点.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地利用生活中的简便材料,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制作直观形象的生物简易小模型,从而获得对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性认识,提升相应的探究能力,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教学中,训练学生构建问题分析模型,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常见的问题分析模型有5种。  相似文献   
15.
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足球“球感”概念,定义其内涵与外延,分析“球感”的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乒乓球运动员“球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球感”概念、定义及其内涵与外延,分析了“球感”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型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刘志强 《辅导员》2012,(33):67+63
《认识公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和前三个面积单位不同的是,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完全超出了学生目前的感性经验范畴。学习方法应该以通过感性具体来帮助学生建立理性认识。但最初我并不曾着意将比较这一数学思想提到应有的高度上。原本是这样打算的: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孩子们通过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引发对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中成功的实验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笔者在从教十余年中,完成了许多成功的实验,也遭遇了一些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和实验失败的情况。本文总结了部分原因,提出了使实验成功率提高的一些细节,与同行分享。一、生锈的小弹簧导致电路不通每年在电学部分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应该检查一遍基础实验器材,实验时容易出现灯泡不亮的现象。笔者在一次检查时,灯泡不亮,从开关、灯泡、甚至导线都  相似文献   
20.
在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