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21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线百科词条中蕴含着海量的人物间关系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可以抽取出大规模社会网络,为数字人文和社会计算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首次对面向中文在线百科的大规模社会网络抽取进行探索,提出一种新的人物社会网络抽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排序学习综合多种特征计算人物关系权重,通过估计人物生存时空来发现人物间的时空耦合关系。由此,从百度百科中抽取出一个带权重的跨时空人物社会网络和一个时空耦合的人物网络。这两个人物网络具有良好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并存在清晰的社区结构。最后,通过可视化分析展示了百科人物网络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应用模式和应用价值。图8。表6。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92.
新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模式的变革对高校科研人员的数据需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高校科研人员数据需求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为科研人员数据需求的有效引导与管理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焦点会议、个人访谈和网络数据获取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高校科研人员数据需求管理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到67项初始概念、24项范畴和8项主范畴。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提炼出由用户、服务、情境和技术4项维度组成的数据需求管理影响因素的USCT模型分析框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各项主范畴对数据需求管理的内在关联机制及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用户个人特质、个性化服务以及任务情境对科研数据需求管理的影响最为直接;用户感知、知识服务、移动信息情境、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匹配会对数据需求管理产生间接影响。图6。表3。参考文献49。  相似文献   
93.
文章借鉴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探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问题、方法与使命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研究对象与问题方面,需要丰富比较国家选取的多样性,拓展比较的范畴和问题域,从现实困境中寻找研究课题,强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关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关涉“人”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与资料方面,除使用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外,亟待采用新方法,注重借鉴其他比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考察,以及对于档案等原始资料和一手数据的使用。在研究使命与取向上,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使命在于探索图书馆学教育中外融合的路径,因此要坚持本土关照的研究取向,将反思与“互鉴”贯穿其中,创新和丰富研究模式,从经验借鉴走向理论生成,以期获得对学科教育发展路径的深层认知,为探寻学科教育未来走向提供行动知识,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57。   相似文献   
94.
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作为关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且融入多种阅读元素的早期参与式互动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并强化孩子学前读写的基本技能。考虑到当前的使用习惯和家长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共同成为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美国公共图书馆鼓励家长每天跟婴幼儿进行一起说、一起唱、一起读、一起写和一起玩的简单互动,并针对新生儿、婴儿、学步儿童/低幼儿童和幼儿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纵观几个在美国覆盖面较为广泛的婴幼儿阅读活动项目,主要涉及多元智能理论、情绪智力与社会智力理论、孩子必备的七种生活技能、“脚手架”理论、认知发展论模式、主动学习教育法、有目的的玩儿、科学实验理论及聆听、喜欢、学习法等。建议充分发挥国内公共图书馆作为婴幼儿阅读推广活动最重要机构的作用,将常规性的婴幼儿亲子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纳入其中,培养并加强全社会从小阅读的习惯。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95.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国际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交流的角度,阐述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和国际图书馆学中国化的发展变化历程,认为近一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际图书馆标准的中国化、国际信息技术的中国化和国际图书馆理念的中国化三个层面,建议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在国际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推广中国图书馆界的创新,共同促进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96.
文献题录数据和引文数据在传统文献计量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壁垒。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学术文献全文数据特别是结构化全文数据的丰富,这些障碍和壁垒在不断被攻克。通过综述学术文献全文计量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发现:学术文献的计量研究正在经历巨大转变——从聚焦于学术文献的外部特征到开始关注内容特征,从关注学术文献的句法特征到重视语义特征乃至语用特征。以引文内容分析为代表的学术文献全文计量分析研究发展突出,其他全文信息的计量分析工作也崭露头角。目前,全文计量分析中各个研究方向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部分研究方向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数据仍待继续加强或丰富。未来全文计量分析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广泛参与和相互合作,出版商与学者应积极参与到全文计量分析研究中来;需要对学术文献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全文计量分析向客体细粒度化、视角多样化、指标语义化和评价结果全面化等方向不断迈进,并促进全文计量分析与学术服务和学术评价工作的有机结合,使文献计量学能够更好地为学术活动服务。图4。参考文献157。  相似文献   
97.
以库恩范式论和波普尔证伪说为基础,定义并探讨学科主干知识和有效方法及其对图书情报学的功用。通过逻辑分析发现,范式变换伴随主干知识改变,而有效方法可以助力范式革新。在判定主干知识具有“特征概念(概念)—立学规律(理论)—核心学术(体系)”线索的基础上,提出“主干知识线性增加”假说;对有效方法进行逻辑界定后,论证兼具分析与综合、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属性的双证法和模本法作为通用方法是适合图书情报学的有效方法。倡导用有效方法扩展图书情报学主干知识,以增进其核心学术并开拓创新。图2。表2。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98.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是我国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愿景。在这一愿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时代使命是要在全社会实现平等服务,目标是建成五级骨干网络,尤其是要完善街镇基层服务网络,倡导服务效能每五年实现倍增。图书馆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时代性机遇,推动智慧化转型。未来一段时间,图书馆将面临政府保障不足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强调主体性,通过大幅提升效能、切实发挥主体作用来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十四五”期间,图书馆行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多地立足于自身,并从专业化服务、管理运营和行业化协作等层面去践行使命、实现目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思路、时代主题可以概括为“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99.
机构是文献的重要描述要素,对于文献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机构数量庞大、层级关系复杂、更名重组现象频繁、各种形式名称交替使用,使得机构名称识别度降低,给以机构为单元的信息检索、知识导航、科研评价等工作造成严重困扰。为确保机构的唯一性,国内外组织和学者不断探索机构规范文档建设实践和名称消歧归一化的方法。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机构规范文档为核心的知识组织体系,确保机构名称的唯一性、机构层级关系的有序性和机构间关联关系的规范化。该体系不仅涵盖一级机构,还涉及二、三级或更细粒度机构的建设,进而实现对各层级机构及其机构知识资源的规范控制和组织。本文重点讨论机构规范文档的总体结构、建设框架、建设思路、关键技术、服务应用模式和更新维护策略,以期为大数据环境下机构属性和关系的全面描述和揭示提供支撑。图6。表1。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00.
数字人文作为21世纪的一个现象级国际话语,其发展深度、广度与速度均在显著提升,同时数字人文评价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数字人文领域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数字人文研究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从学科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三个维度构建与探讨数字人文评价问题:学科性是核心要素,评价数字人文成果最终要看它是否推动了人文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专业性是关键要素,图情档学科为数字人文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并利用信息组织、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为数字人文提供方法论指导,也是连接学科和技术的媒介和纽带;技术性是必备要素,信息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义网技术、文本挖掘技术等应用于人文数据分析中,助力人文领域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图情档领域应发挥专业知识优势、技术应用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专业组织优势,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学科研究的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科创新和方法创新;同时,借鉴已有评价研究成果和评价实践经验,引领开展数字人文成果的评价。表 1。参考文献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