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48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2034篇
教育   92439篇
科学研究   14747篇
各国文化   359篇
体育   3988篇
综合类   3480篇
文化理论   375篇
信息传播   12143篇
  2024年   682篇
  2023年   2532篇
  2022年   1528篇
  2021年   2435篇
  2020年   2416篇
  2019年   2562篇
  2018年   1379篇
  2017年   2339篇
  2016年   3097篇
  2015年   5124篇
  2014年   10207篇
  2013年   7928篇
  2012年   9327篇
  2011年   9749篇
  2010年   8644篇
  2009年   8071篇
  2008年   8827篇
  2007年   7332篇
  2006年   5912篇
  2005年   5609篇
  2004年   6513篇
  2003年   5103篇
  2002年   3396篇
  2001年   2491篇
  2000年   1583篇
  1999年   596篇
  1998年   436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31.
复旦大学图书馆MetaLib/SFX学术资源门户系统于2005年9月22日正式开通。MetaLib是ExLibris公司开发的图书馆信息门户系统,SFX是ExLibfis公司开发的上下文链接服务器。MetaLib内嵌SFX,二者的结合为图书馆资源整合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MetaLib可以整合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932.
欣赏性评价是发现并欣赏学生特质与优势的评价。它不以先在指标体系来评价学生,而是以学生实际具备的素质为基础来建构评价指标与标准,是属于真实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和优势评价的范畴。作为评价方法论,它与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依据欣赏性评价的思想,综合素质应该采取"评语评价"的方式。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评价思路: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找准学生的优势素质;实行多元评价,提供结构性确证;采取表现性评价,提供参照性适切。  相似文献   
933.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旦与学生、教师和高中学校的利益高度相关,那么由这些利益高度相关的主体来进行评价时,由于受到"理性经济人"自利性的制约,利益高相关主体极有可能因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取决于"评价什么",更取决于"谁来评价",甚至可以说,"谁来评价"会直接影响着"评价什么"。而就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来看,学生更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记录主体,高中学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等)更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真实性的监督主体,而高校才是最终、最佳的综合素质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934.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制订,应当以"知识作为核心素养的生成本源"为逻辑线索,以"数学核心素养贯穿课程体系的整体支配模式"为框架,用体现目标水平的层次结构方式,兼顾学业评价的可操作性。对于数学核心素养,宜采用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级水平刻画。知识理解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知识迁移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创新指学生提出问题、推广问题的能力。这样划分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能反映数学课程目标的内核,具备学业质量测评的操作性特征。  相似文献   
935.
高校校规制定权限问题主要涉及如何在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学生权利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之间实现合理平衡。虽然高校校规制定权来源于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权利,但是学生权利保障以及最低要求的学术水准和教育质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障,都要求高校自主办学领域必须适用法律保留原则,高校校规制定权由此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936.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课程设计是分层次的,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课程设计是对一所大学的课程进行总体的安排,中观的课程设计是对一个院系、学科或专业的课程进行整体的安排,微观的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具体的安排。微观课程设计要根据宏观和中观课程设计的要求展开,其主体是教师。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教师角色设计、教学方式设计、课堂管理设计和课程评价设计等。  相似文献   
937.
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对认识二战后美国的教育变革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研究者都视其为对"苏联卫星事件"的回应,是冷战时期国防政策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重新发掘与分析,指出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场教育改革不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此外,该法案立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是对联邦政府干预教育权限的再讨论;法案通过后,在宣誓政治忠诚和学术自由问题上也受到广泛批评。国家安全不能概括法案的全部,至于联邦政府如何干预教育,以法案为代表的每一次讨论本身就是答案。  相似文献   
938.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939.
在学术国际化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教师发表SSCI和A&HCI论文进行激励。激励制度主要体现在物质奖励和学术评价两个层面。从对国内某研究型大学文科教师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对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及其激励制度持不同意见,虽一般不反对对国际发表进行物质奖励,但他们对国际发表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高校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发表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理解和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关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相似文献   
940.
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是一种约束型评价。评价的环境趋向公平、评价指标的科学化、评价导向的不断修正,正是约束型评价效力的体现。但是,以二次评价约束人、以物质奖励约束人、以高校利益约束人,也正是约束型评价的桎梏。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不仅仅需要约束,更需要以教师为本的人文激励:设立访谈机制,给教师以尊重;打造支持性环境,给创新以时间;建立专业队伍,给激励以保障。将约束与人文激励相融合是改革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