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8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教育   25745篇
科学研究   3917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1631篇
综合类   1140篇
文化理论   154篇
信息传播   421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2399篇
  2013年   2405篇
  2012年   2926篇
  2011年   3205篇
  2010年   2541篇
  2009年   2466篇
  2008年   3775篇
  2007年   2867篇
  2006年   1783篇
  2005年   1926篇
  2004年   1582篇
  2003年   1232篇
  2002年   1062篇
  2001年   813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也谈高校图书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建造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新世纪风采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2.
123.
梁启超与李普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新闻传播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志希  汪露 《现代传播》2002,18(4):27-31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的“殉道者” ;李普曼致力于以新闻为公众预卜吉凶 ,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们都聚焦舆论 ,对言论、出版自由的崇尚是梁启超舆论观的基础和重心 ,而李普曼则对报刊的客观公正、公众舆论是否纯洁、可靠表示忧虑和怀疑。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对舆论公众作出不同意义的理解。梁启超李普曼的新闻传播观的差异性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前者体现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 ,后者则渗透着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4.
125.
王定华 《视听界》2002,(6):64-64
丹阳广播电视台历来把抓好典型宜传作为实施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总结出一些经验。一、做发现典型的有心人。先进典型要具有时代感,才能起到教育、示范和激励作用,带动社会形成新风尚。因此,选择典型时,要联系时代,胸怀全局,在人物身上发掘出具有典型性的时代精神。1996年,“希望工程”在全国蓬勃展开,原籍丹阳的港胞耿文英也投资40万元  相似文献   
126.
127.
语言的修辞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反映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而修辞,则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一般而言,不符合结构规律、亦即不合语法的话语会影响到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的正常进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另一方面,符合语法的语句,未必能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譬如:“这人很爱说话,说个不停”,这句话在语法上毫无问题,却平淡无味。但如果说“这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因为使用了比喻、描摹的修辞手段,效果就好得多,这就是修辞的作用。也就说、语法解决  相似文献   
128.
学科导航是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导航库的特点是资源的选择性和质量控制,其关键是对不断增长且未经过滤的网络资源的选择和评价。本文将就学科导航建设中网络资源的入选、内容、形式和技术等方面探讨网络资源的选择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9.
试论高校情报部门的定题服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莹 《图书馆学刊》2003,25(2):49-49,56
分析了高校情报部门开展定题服务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定题服务的重要性,提出了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数据库,选准服务课题,跟踪课题研究。加强对口服务,提高人员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0.
周鸿 《新闻前哨》2003,(2):10-10
我们正处在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媒介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激发,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说明传播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传媒应想想受众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内心活动到底有哪些特征。只有根据这些特征来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传媒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下面就来探讨受众在接受媒体传播时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