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传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构建,人们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活动来传承人类文明。生活本身最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生活中一切传播过程、传播活动均具有审美价值、最能体现审美需求。而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实践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主体要求,在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需遵循传播规律与美学规律,来力争实现人类审美的需求。理想的传播内孕真、善、美于一体,这使得传播过程审美化,凸现人类文明的精神索冀。  相似文献   
72.
接受美学对电影研究起着促进作用.但它孤立地强调其超越作家、作品的决定性作用,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3.
由于篇幅的原因,该文分上、下两篇先后刊出。文章摘要和上篇均见《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相似文献   
74.
<正> 从人类进化史的观点看,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的审美实践就开始了,在这种实践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早期文明活动中的洞穴画,岩画或歌、舞、乐,除了作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或有利于组织生产劳动而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联系以外,其中蕴含的情感意味以及松弛、愉悦精神的功用,不能不说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巫术”兴起,“图腾”崇拜,游戏发生,审美的精神性逐渐与功利的物质性拉大了距离,强化、发展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并反过来影响和推动着人类审美实践的无限丰富和发展。以中国为例,从“有用即美”到“比德为美”再到“畅神为美”,审美意识逐渐远离物质性而归于精神,纯粹意义上的实践——美的艺术的创造和鉴赏才得以生机勃发并多彩多姿地产生和发展起来,人们获得了一个五光十色的非物欲的美的世界,也由此而提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美学命题,如我国孔子的“里仁为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古希腊也有“美是和谐”的命题。但是,丰富的审美实践和发展的审美意识并不意味着美学学科的产生和形成。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5.
一、文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文艺伦理学是文艺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与美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 文艺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西方文艺学,从古希腊的奴隶制时代起,经过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发展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  相似文献   
76.
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目的关系状态,具有形象和情感的双重表征。商战题材电影作品既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更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电影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电影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商战题材电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7.
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特殊的思考。在短短百年历程中,西方出产了大量战争题材的电影,历史上几乎每次重要战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从电影《战马》的解读入手,透析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反战情绪,并通过战争电影的演变和它们出现的意义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影片中的和平主题。  相似文献   
78.
心理美育与美育心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要领,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心理美育的特点和实施原则、美育心理的培养及其功能,试图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9.
从理论形态来说,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人才注重顿悟式的批评,缺乏体系的建构,所以中国古代的文艺人才思想,除少数作家,均为零星见解;从理论内容来说,中国历史上由于儒家反对神怪,没有出现全民信教的局面,所以中国古代文艺人才思想“神授”“天才”论较弱,而强调后天的学习与努力;从理论发展来说,中国文坛现实主义占主流,在文艺人才思想上,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反对非理性创作。  相似文献   
80.
原始社会,尚无专门的文艺人才,因为那时艺术的欣赏者和创作者是不可区别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增加,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除了追求物质享受,还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在酒足饭饱之余,还要听听音乐,看看舞蹈,此时,他们开始搜罗和蓄养、培训文艺人才。在奴隶社会,就有一批人开始脱离物质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文艺创作,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文艺人才群体正式产生,随后,才有文艺人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在中国,文艺人才思想正式产生于春秋时期,但大都渗透在对作家和艺术家的具体论述之中,未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