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想到的几个问题──三评非智力因素理论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一颜世富同志在其《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4期,(下简称《贡献》)一文中断定:1、认为"非智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出版由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沈德立教授和他领导的科研协作组,长期以来,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天津市和国家教...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是美国著名心理测量学家韦克斯勒于 1950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概念,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态度、习惯等心理品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并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事实表明非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那么非智力因素有…  相似文献   

4.
情感才能理论与非智力因素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才能理论与非智力因素理论●庄康义情感才能理论是近来出现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但其理论的主要思想与我国早已出现的非智力因素理论的内涵颇为相近。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情感才能理论和非智力因素理论做详尽的比较,旨在揭示情感才能理论的思想核心并未跳出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是指导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心理学依据。本文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析入手,着重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学校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实施非智力因素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自己建设性的意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理论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非智力因素教育理论是指导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心理学依据。本从非智力因素理论分析入手,着重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学校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实施非智力因素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提出了自己建设性的,意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无数事实和心理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不是成功的难—条件,“天才”与“庸才”的显著差异,不仅限于智商的高低,还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读《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了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感受益匪浅.该书从理论、实验与实践三方面入手,对非智力因素做了全面的研究与探索,详尽地论述了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功能以及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的测评手段及其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非智力因素研究的背景与发展现状,界定了非智力因素的含义与功能.第二章进行了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探讨,阐述了非智力因素与全面发展、与教育原则、与德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采用自制问卷对我国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四章探讨了非智力因素测评的理论依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测评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第五章专章讨论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包括培养原则、途径、方法,以及各种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第六章通过三个自然实验的展示验证研究者所设想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模式.第七章总结概括了中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五中学任克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中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意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的...  相似文献   

10.
袁芬 《伊犁教育》2005,(3):17-18
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主要通过化学实验、化学语言、课外实验、对学生的信任等方式来激发兴趣。创造心理情境,培养意志。树立信心来培养。  相似文献   

11.
张开举 《考试周刊》2014,(41):50-50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控制因素。智力因素指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非智力因素指动机、意志、情感和性格。控制因素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等。其中,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强化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指出:对一个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非智力因素)占80%。这些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沈德立教授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科研项目“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的最终成果。由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发行,全书22万字。《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在使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学习心理研究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故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谈到学习、学习成绩等,人们往往只注意…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 ,中国教育理论界在发展智力的问题上 ,提出了一个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作为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后这个概念在理论界广泛地使用起来。其实 ,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是不科学的。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按现今一般的说法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个性等。把这些心理学中所说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等概括为非智力因素概念。在我们看来 ,这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 ,是不能成立的。其理由是 :   (一 )在心理学中 ,认识过程与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个性等的发展过程是密切…  相似文献   

15.
说说“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的漏洞周作云,蒋崇才,吴天武燕国材同志在《进一步谈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一文(《江西教育科研》,1995.3)中,郑重表明:“我的所谓IN结合论是由‘三条核心思想’和‘五对十个判断’组成的。前者即...  相似文献   

16.
论非智力因素及其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3年以来,非智力因素这个新的科学概念,在全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研究工作者以及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在理论上予以了深化,而且不少学校由于抓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在这期间,我也写了一系列的有关文章发表,其中发表于《光明日报》(1983年2月11日)上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首次公开地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现在我打算对非智力因素作一次较系统的考察。我初步想到了三十来个问题可以讨论、研究(?)在这篇文章中,先讨论、研究如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智力因素理论对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贡献颜世富一争鸣非智力因素问题,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撰文者应该比较全面地阅读非智力因素相关问题方面的文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可能断章取义,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例如,有一篇争鸣文章的作者指出,已发表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天津市《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课题组一、问题提出8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一股智力热,片面追求发展学生智力,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完美的性格,造成厌学等...  相似文献   

19.
究竟是谁歪曲了创立非智力因素理论的事实真相──与邹大炎同志商榷颜世富,廖列海,柴勇敏,王芳斌一我们拜读河北师范大学邹大炎同志的大作《炎炎非智力因素问题》 ̄①(以下称“邹文”)一文后,他的有些看法我们不敢苟同。邹文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发明权问题、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20.
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柴存兰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关键在于内因特别是非智力因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就属于非智力因素。怎样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