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企业知识资源的组织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任皓  苏新宁  孔敏  周军 《情报学报》2003,22(2):211-216
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 ,知识资源的组织已经成为核心要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知识资源的定义、种类及其特征 ,论述了知识资源的分类和知识资源的发现 ,企业通过构建知识地图、知识仓库以及知识整合等方式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组织有序的企业知识资源将会给组织的创新和生存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把知识管理分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利用三个维度,构建组织忘记、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和知识利用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组织忘记对知识管理的影响机理,并对收集的248份有效问卷进行规范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忘记对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及知识利用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为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组织知识存量结构及存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模型中,知识节点具有两类属性值,分别表示组织知识在人脑中以及其他各类存储媒介中的存量。知识节点与各存储媒介节点之间的边具有权重,用以表示组织知识点在各存储媒介中的存量。该方法可同时表示组织知识的存量及存储分布情况,还可用于表示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存量、组织知识的定位搜索、组织知识安全性分析等。最后结合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为支撑跨学科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方法需要从基于文献、按学科的知识组织向基于知识内容的跨学科知识组织转变。知识表示作为知识组织的核心与基础,是解决数字图书馆跨学科知识组织的关键。本文首先对馆藏知识资源跨学科的共性与差异特征进行分析,为跨学科的知识表示提供理论支撑;而后,依据知识的抽象程度对馆藏知识进行多粒度划分,识别出知识表示的基本单位;接着,基于对以知识为单元的知识表示方法在跨学科知识表示方面的适用性分析,构建跨学科多粒度知识表示模型,实现馆藏知识资源的跨学科多粒度知识表示;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指出该知识表示模型具有多粒度、跨学科、多角度、动态性、语义自然和可扩展等特征,对于支撑数字图书馆跨学科知识组织具有参考价值。图3。表5。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5.
知识组织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知识组织的涵义后,论述了知识组织是在分类法基础上的知识创新;知识组织是信息组织的创新发展;知识重组产生新的知识组织。并提出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知识组织模式;采用专家系统来组织知识;利用元数据进行知识组织。认为知识组织将为全社会查寻、利用知识提供便利,促进各个领域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管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监控3个方面探讨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发展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SECI框架下不同组织和层级间的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铁辉  彭捷 《情报学报》2006,25(6):695-699
野中郁次郎的经典知识转化模型SECI建立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它讨论了一个组织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实现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本文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两种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引入SECI模型,在SECI框架下探讨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及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间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搜索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组织知识结构及存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搜索及定位方法.首先建立组织知识的加权超网络模型,该模型将组织知识及其存储载体集成为一个超网络,并通过对节点和边加权以反映组织知识在人脑及其他存储媒介中的存储情况.利用该模型进行组织知识搜索定位,可同时将与待检索知识相关的人及其他媒介资料检索出来,并可根据它们与待检索知识的相关程度进行排序、筛选,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知识定位.最后结合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创新离不开知识网络,跨越组织边界进行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通过探究知识创新在知识网络中的形成过程,构建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为丰富知识管理理论,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支持。[方法/过程] 通过对网络嵌入、外部知识搜寻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知识创新一般过程,了解企业网络关系嵌入、网络结构嵌入、外部知识搜寻及获取行为,构建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结果/结论] 组织知识创新一般需要通过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造及知识利用过程来实现。处于网络中心的企业应通过网络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进行外部知识搜寻,实现组织外部知识获取。基于网络嵌入的知识创新模型是组织内和组织间知识创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智能信息系统中的知识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对知识组织的不同理解,分别从领域知识、推理知识和任务知识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智能信息系统知识模型中的知识组织。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盛小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0,44(7):39-41,36
论述实现知识管理的几条关键措施:明确知识管理的目的与框架、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知识团队、建立企业知识库、运用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和营造一种知识共享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结构,提出了报酬激励、组织文化、知识共享机制、以知识为根基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创新激励机制等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挖掘策略,以充分挖掘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知识的特质与其涵义的核心内容入手,指出"知识的哲学属性"与"知识的实践特质"的两分研究视野决定了其概念涵义的离散性和定义的多面性。以此为逻辑前提,讨论对知识概念及其涵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继而应用"诠释佐证法"鉴别知识概念涵义的三个主要研究视角和展开范畴:①从知识的来源和知识创造角度看,"知识"是智能过程、心智状态和"传统";②从知识的语义环境和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看,"知识"是"数据、信息和知识连续统一体"的一个环节和部件;③从管理角度看,"知识"是具有双重特性的有形资产和具有潜在价值的无形物。最后,分别以"人本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和"外在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对文献中既有的大量知识定义进行归聚,区别出两个互补的定义集合--"人本主义主观知识定义集合"与"外在主义客观知识定义集合",并以知识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分析两个集合平行互补的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咨询企业对知识共享文化的需求,然后对咨询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讨论,最后论述了咨询企业知识共享文化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知识转移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晴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119-136
本文构建了分环节的知识转移整合性分析模型,提出在中国文化情境中促进知识转移的七个命题,认为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和垂直型特征对于不同特性知识的搜寻,特殊主义取向和高权力距离对于不同特性知识的传递,低不确定性规避、高背景文化和全景式思考模式对于不同特性知识的应用会产生不同影响。综合考虑知识特性、知识转移过程和文化的不同维度,能够提高知识转移效果,为知识转移的实践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传统节日文化表达的复杂性,往往难以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深层含义,本研究利用知识组织方法,构建标签系统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进行整理与表达,挖掘节日文化背后的隐性知识。[方法/过程]首先设计和定义传统节日文化标签系统的结构与属性,其次爬取并整理了一定网络数据,最后从多个维度挖掘其背后的隐性关联。[结果/结论]提出基于传统节日文化标签系统的隐性知识挖掘方法,实验结果与客观规律相符,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知识库的构建、知识网络地图的应用、知识型馆员的培养,是目前探讨最多的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管理应用。从知识管理系统的角度,将它们看成知识管理系统的三个实体组分,通过分享和激励克服共享障碍、通过熟悉的信息工具进行知识活动、以知识链统一知识管理与咨询流程这些知识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能更好地发挥出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赋权: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必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  申传斌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2):119-121
通过分析传统组织向知识型组织过渡中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指出赋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是组织内部实现知识共享的必要环节,赋权和知识共享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文化和技术3个层面探讨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起面向知识共享的赋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指出了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分析了企业中进行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与不利因素,从建立知识共享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知识共享组织结构、营造知识共享文化、完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程度,加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影响企业知识流动的因素,促进知识流动,受流体力学中达西定律的启示,建立知识流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确定知识流受到知识粘性、组织渗透性、知识流动范围、组织距离、外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知识流的影响效果。以此为基础,构建促进知识流动的动力模型,分析驱动力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