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高职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的现状,及关系。采用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整群抽样的1612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水平与抑郁、焦虑状态三者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两两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6.抑郁(β=-16.63,t=-3.97,P<0.001)、焦虑(β=-0.04,t=-0.14,P<0.001)均负向预测自尊水平,三者间关系紧密,自尊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具备了中低度的特质拖延和中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但余暇体育的参与现状却令人堪忧;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正向影响显著,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负向影响显著,而且,二者对锻炼频率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皆最为密切;分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特质拖延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1.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拖延倾向可能是促进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同侪压力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同侪压力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亲密同学和朋友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所持正性态度与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大学生与其亲密同学或朋友的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一致性,可能是选择和影响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推断,大学生余暇锻炼行为同样存在“同侪压力”效应。大学生选择锻炼同伴存在“择近”现象。选择锻炼同伴的范围随年级增加而扩大。选择异性同学作为锻炼同伴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居住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其选择锻炼同伴的范围大于其它居住地的大学生;经常同时选择同性和异性同学作为锻炼同伴的大学生,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程度最高;大学生最亲密的同学和朋友是否经常锻炼,与大学生本人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有关指标相关较为密切,并有助于估计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考察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在余暇锻炼中能够感受到中等偏低的性别角色冲突,但其余暇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余暇锻炼在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性别角色冲突是余暇锻炼的两个前因变量,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皆显著;在性别角色冲突的基础上,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显著,即:性别角色冲突是社会支持影响女大学生余暇锻炼时的一个中介变量,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10%。结论: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与认同,并通过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来缓解性别角色冲突,可能是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余暇锻炼自主性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结论为制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研究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概念量表(简化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并使用AMOS 24.0软件在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在研究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男性自我概念得分显著低于女性(t=-2.033,p<0.05),心理弹性得分(t=2.796,p<0.05)和坚韧性维度得分(t=3.455,p<0.05)显著高于女性;(2)研究生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得分显著相关(p<0.01);(3)自我概念既直接预测心理健康(β=-0.386,p<0.001),又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预测心理健康(β=-0.263,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9%。因此得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心理弹性在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以探究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独立学院大学生与非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睡眠质量及许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总体要好于独立学院大学生;2.大学生在多种睡眠维度上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3.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睡眠质量也越容易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86名大学四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外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四年级学生勉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总人数的11.83%;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R2=0.819);通过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更为可靠(r=0.908),相对要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探讨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体质现状,分析飞行员不同体质状况与其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646名飞行员中,BMI正常比例55.6%(n=359),超重和肥胖比例35.9%(n=232);WC正常比例62.5%(n=404),中心性肥胖比例37.5% (n =242);卡方检验显示: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飞行员在体质健康上明显比平时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飞行员的体质好,即BMI是否达到正常水平,x2(1,n=646)=4.69,p=0.03,phi=-0.91;飞行员BMI、WC值与其体育锻炼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0.183、-0.095,-0.393、-0.133和-0.118(P值均<0.05);结论是我国民航飞行员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心性肥胖比例增高明显;提高飞行员体育锻炼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或对增强其体质健康具有显著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强飞行员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其业余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肥胖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干预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跃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33-34,50
目的:调查了解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大学生总体体育意识水平低于正常大学生(P<0.01或P<0.05)、体育行为低于正常大学生(P<0.01或P<0.05)。结论:高校体育教育中应加强肥胖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肥胖与身体健康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云南省师范类专科学校722名在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师范类专科学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各因子上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师范类专科学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在声誉获取因素上年级差异(F=3.292,P<0.05)、专业差异(F=9.37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师范类专科学校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69,P<0.05);师范类专科学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存在正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量中长跑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刚度方面的指标,探讨其与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3 000 m跑步成绩的关系。方法:选取11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Isomed 2000)测下肢关节肌力水平;三维测力台(Kistler)、8镜头三维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Motion)测肌肉力量产生速率、反应力量、弹性能利用率、下肢刚度;并测定最大摄氧量,12、14、16 km/h时的RE和肌肉募集程度(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Delsys),以及3 000 m成绩。结果:1)3 000 m成绩与12 km/h(r=0.36,P>0.05)、14 km/h(r=0.39,P>0.05)时的RE无显著相关,但与16 km/h时的RE呈高度正相关(r=0.74,P<0.01);且3 000 m成绩与12 km/h(r=-0.78,P<0.05)、14 km/h(r=-0.73,P<0.05)、16 km/h (r=-0.86,P<0.01)时的下肢整体刚度均显著负相关,与单腿垂直刚度具有中度负相关趋势。2)1...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15年广东省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00年、2005年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测试结果的部分相关指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大学生身高、体重指标分别比全国大学生低,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广东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全国大学生比显得瘦小,广东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50m、立定跳远(cm)、坐位体前屈(个)、引体向上(男)成绩上分别比全国大学生都好,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反映广东省大学生速度、下肢肌肉爆发力、柔韧性素质比全国大学生好;从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身高、体重持续增长,男大学生分别增长3.14cm、4.78kg,女大学生分别增长2.52cm、1.72kg.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究16周自主跑轮运动抑制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Aβ生成的机制。方法:选取C57系APP/PS1转基因小鼠24只,随机分为转基因自主跑轮运动组(TE,n=12)和转基因对照组(TC,n=12);同时选取C57系野生型小鼠24只,随机分为自主跑轮运动组(E,n=12)和对照组(C,n=12)。TE组和E组小鼠从3月龄开始,除给予正常饮食、饮水,给予16周的自主跑轮运动,TC组和C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饮水,不运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β-和γ-分泌酶家族的主要成员BACE1和PS1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ACE1、PS1、Aβ40和Aβ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性下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BACE1 mRNA(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2)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下调了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的PS1蛋白表达水平(P<0.05);3)16周自主跑轮运动显著性下调了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Aβ40(P<0.05)和Aβ42(P<0.0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6周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抑制APP/PS1转基因AD小鼠海马β-和γ-分泌酶基因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养生筑基功对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国家女子摔跤队冬训期间,对匹兹堡量表评分7分以上的运动员,以养生筑基功为干预手段(实验为期8周,每周练习5次,每次1遍,均在每晚睡前进行)。采用Firstbeat Bodyguard及匹兹堡量表进行睡眠质量数据采集。同时,记录训练计划、监控受试者8周的血液指标,观察其训练负荷变化。结果:(1)在冬训基础准备时期的专项准备阶段及赛前准备时期的专项提升阶段,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呈交替上升状态,肌酸激酶出现显著增高(P<0.05),血红蛋白、血清皮质醇以及睾酮均无显著性差异。(2)干预后,匹兹堡量表(PSQI)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前相比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无显著性差异。(3)干预后,运动员睡眠恢复时间及睡眠压力时间明显改善(P<0.05),睡眠总时长、平均心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8周养生筑基功练习在训练量与强度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普遍较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孤独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与社交回避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回避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3,p<0.01);(3)孤独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社交回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孤独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风味嗜好学习与睡眠剥夺之间的内在机制,了解风味嗜好学习作为一种促进恢复的手段对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方法:模拟运动性失眠状态,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观察风味嗜好学习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风味嗜好学习建立后,各组大鼠Pa、SO核团内β-内啡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睡眠剥夺组大鼠相关核团内阻内啡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嗜好学习后睡眠剥夺组大鼠β-内啡肽表达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研究结论:对运动员进行膳食、睡眠及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性风味刺激,建立风味嗜好,升高阻内啡肽表达水平是舒缓紧张、焦虑情绪,消除疲劳、促进恢复,避免或缓解运动性失眠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舞蹈瑜伽课程将瑜伽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相融合,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探讨舞蹈瑜伽教学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7周的舞蹈瑜伽练习,对照组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测试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结果:(1)实验组体重、BMI和腰围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体重和腰围实验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实验组肺活量和仰卧起坐显著提高(P<0.01或P<0.001),且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显著提高(P<0.001),劈叉显著降低(P<0.001),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的时间实验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劈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4)实验组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四项指标显著降低(P<0.01),且四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实验组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显著提高(P<0.01或P<0.001)。结论:17周舞蹈瑜伽教学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现状,探讨考试焦虑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山西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男生睡眠质量较好,女生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性别、身体成分和皮下脂肪的分布对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受试者为36名青春期前活动量较大的7~12岁香港儿童(21男,15女),测试指标包括水下称重所测的身体成分、皮脂厚度、血清瘦素、睾酮和血总胆固醇。结果发现:身体成分和皮脂分布相似的青春期前的非肥胖儿童瘦素无性别差异;男女童的瘦素水平与身体质量指数、脂肪量、腹部皮脂厚度和5部位皮脂厚度总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三头肌的皮脂厚度总和,5SKF)高度相关(r=0.71~0.90,P<0.01),与臀围中度相关(r=0.60,P<0.01),与睾酮和血总胆固醇无关;5SKF是一个比脂肪量更佳的瘦素预测指标,皮脂分布是影响瘦素的独立因素。结果提示:可以用回归公式———脂肪量(kg)=0.7127×血清瘦素(ng/ml)+4.7389(r2=0.65,P<0.01)来预测青春前活动量较大的非肥胖儿童的脂肪量;在比较不同人群的瘦素特点时应考虑身体成分和皮下脂肪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河北省9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生命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生理维度最佳,环境维度最差;大学生的体育时间投入、精力投入(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感)、情感投入(行为意向与情感体验)与大学生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但其中男生的行为意向与生命质量相关不显著;女生的体育行为控制感、行为习惯以及情感体验与大学生生命质量之间相关不显著。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增加大学生体育投入的程度,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