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在潮州事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广东潮州当刺史的。此时韩愈年巳五十二岁,官至刑部侍郎,在这样的晚年,贬到当时被认为是“远恶之滨”“蛮夷之地”的潮州,对韩愈来说,当是一个不幸的遭遇。正如他在去潮州路上写给韩湘的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饱尝了宦海浮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2.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3.
中唐,韩愈上表《论佛骨表》,触帝之怒,贬于潮州。到潮后,韩愈呈上《潮州谢上表》,文中有"正名定罪""特屈刑章""戚戚怨嗟"三个问题,值得一论。今依史籍、韩愈诗文集,结合唐代律令,试为新论。  相似文献   

4.
愤激的主题和悲壮的情调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派人将释迦牟尼一节指骨迎入宫中,供奉三天后又送到各个寺庙,让吏民瞻拜,一时在整个长安城掀起了接佛的热潮,甚至出现了焚手指、烧脑袋以祈福祐的情形。面对朝野的种种愚昧行为,韩愈毅然向皇帝上《论佛骨表》,极言接佛之非,由于上书的措辞激烈,大大损伤了唐宪宗的自尊,韩愈获罪,远贬岭南。作于贬谪途中的这首诗歌,真实地反映了诗人遭受重大打击后的心情和态度。诗一开头便叙述被贬的原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只因提了一个正确的意见,便朝奏夕贬,远窜边荒。对这样的处理,作者的想法是:“欲为圣时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既是  相似文献   

5.
韩愈祭鳄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事,由刑部诗郎而吸为潮州刺史。贬潮不久,因闻“恶溪”常有鳄鱼为患,危害民畜,便写下有名的《鳄鱼文》,在恶溪边家鳄。对于祭鳄结果,剧目唐书·韩愈传》有:“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浙中。数日,水尽涸,(鳄鱼)徙于旧浙西六十里。”的记载。对于这一段文字的真实程度,我们现在一看即知。而韩愈之后的历代史书也记载了鳄鱼继续为患潮州的史实。刘润在《岭南录异》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韩愈祭鳄后29年,李德裕贬官潮州,途经鳄鱼滩时,舟船坏,所带图书、古玩、图画,沉于水中,途命船…  相似文献   

6.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实际上是韩愈在劝诫时未能成功预设对方角色身份,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缺少共同点,尤其在檃栝傅奕的《请除释教书》时,给人以"事佛年促"语义暗示,触怒了宪宗,导致对话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新时代的伟人之一”。而潮州是研究韩愈的特殊地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贬放潮州任刺史。虽然他在潮州仅停留七、八个月,几乎可以说是个匆匆过客,但韩愈从此与潮州结下不解之缘。及至宋代,“潮州山水皆姓韩”,韩愈登临的小亭改称韩亭,就连亭前据传为韩愈手植的橡树也被特别尊为“韩木”。杨万里有感于此,曾赋诗《韩木》: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当然,赐木姓韩的不是天公,而是宋代的潮人。杨万里的疑问其实也是历史学长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元和十四年,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写了一篇奇文,就是《鳄鱼文》。这篇文章,自从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两人把文题加上一个“祭”字,选入《古文观止》这部著名的范文选集之后,读书后生,几平人人能够熟背。加上长时期附会  相似文献   

9.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作于元和十一年春)左迁至蓝关求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于元和十四年春)一背景扫描 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而被贬永州,至元和十年(815年)才被召回京城。然刚至长安,柳宗元即遭权贵毁谤,宪宗偏听,下谕将其远谪柳州。元和十一年(816年)初春,专程探望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将要离开柳州,前往湖北江陵做事,柳宗元挥泪写下《别舍弟宗一》一诗赠别。其诗悲咏离愁别情,蕴藉哀怨不平,沉郁精警,触目惊心,历久传诵。 也许是"自古骚人多磨难",在柳宗元被贬柳州的三年之时,即元和十四年(819年)春,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激怒宪宗,几定死罪,幸得臣请,方才免劫,由朝中刑部侍郎贬谪潮州刺史。年届五旬的韩愈冒迎料峭  相似文献   

10.
一 韩愈的治潮方略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刑部侍郎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但他并未从此一蹶不振,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他在潮州任职期间,采取修筑提防、鼓励农桑、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古代潮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他的业绩为潮州民众历代传诵,以至江山易姓为韩。 1.驱除鳄患 据《旧唐书·韩愈传》载“初,愈至朝阳,既祝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韩愈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如此严重的鳄害,他认为只有消除鳄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民众才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韩愈采取了  相似文献   

11.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十四日,韩愈因上<论佛骨表>,被贬广东潮州,在潮时间,实不足8个月.但这却是他一生的重要阶段.因为他为潮人办了几件实事,深得潮人景仰;亦因他刚正不阿、实心为民的品格及文化伟人的深邃内含和光辉形象,深深影响了潮人的思想和潮汕的地域文化.因此,这段短暂的历史,就成为中国唐代思想文化史上的浓墨重彩之笔,成为研究"韩学"的重要课题,至今为潮人与学界重视.然其间尚有不少具体问题仍有争议,值得进一步考察辩正.  相似文献   

12.
同是因为进谏被贬,同是希望离开贬谪之地,王阳明《龙场生问答》与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有着很多的不同。一是想离开的原因不同,韩愈是因为贬谪之地条件艰苦,王阳明是因为自己不能尽职;二是想离开的方法不同,韩愈是向皇帝陈情,王阳明是考问自己的内心;三是对忠的认识不同,王阳明认为对待皇帝应该以道相从,韩愈则不问是非。这三个不同背后有着一个根本的不同,即处困的态度不同,王阳明坚持以礼义忠信为处困之道,韩愈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韩愈贬潮州后,其思想心态均有了相应的一些变化,如他已认识到他上<论佛骨表>时未免太狂妄()愚,不识礼度,承认有罪;在潮州时,他确实惧死于潮州而不能生还,渴望早些被赦回朝;但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吴有为民兴利除弊,责躬护民,崇尚儒学,以德礼教化人民,反对佛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韩愈贬赴潮州刺史途中,赋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学《语文》课本注释“蓝关”在蓝田县,吴金夫同志又著文说在广东龙川县。本文引用足够的地理、方域历史资料及其他证据证明:韩诗所写指的“蓝关”,在今商州市牧护关,即古峣关旧所;不在蓝田县,也不在龙川县。  相似文献   

1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当时为刑部  相似文献   

16.
<柳子厚墓志铭>(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文选>),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韩愈任袁州刺史时作.这篇被誉为"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三)的文章,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事迹,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干和高尚道德,对柳宗元长期遭贬、穷极困顿的经历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了解柳宗元事迹和韩、柳关系的一篇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7.
闲来无事,翻读历史故事之书。见书中“祭鳄”与“戮鳄”这个饶有兴味的故事,确实能给人有益的启迪。 故事说,韩愈任潮州刺史时,韩江中常有鳄鱼伤人害畜,百姓因此惶恐不安,刺史韩愈决心为民除害。他的办法是发挥他文字功底深厚的特长,写了篇《祭鳄鱼文》,文中历数鳄鱼之罪状,大书皇帝“神圣通牒”,令其限期远道,不要再伤人害畜。如果“冥顽不灵”则诛戮!其文义正词严。然而遗憾的是,韩江中的鳄鱼并未被韩愈之文吓跑,也不怕皇帝“神圣通牒”,依然出来伤人害畜。  相似文献   

18.
韩愈与大颠     
在贬潮期间,韩愈与大颠的交往,除了对大颠的学识和人品的仰慕之外,也与韩愈在潮州时离群索居,孤独寂寞,心灵上渴望得到解脱,学问上亟需与知音探索有关.这也可从韩愈既排佛又能吸收佛学的精华为我所用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9.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阙.故孤臣危泣,哀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也.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于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欤?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潇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苜诗,首联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蹈八千。”其中对于“朝奏”一词中“朝”的读音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