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辽宁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唐令忠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实事求是自我教育逆反心理,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与众人对立的、和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和行为倾向。青年是逆反心理的主要体现者。逆反心理并...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中专学生违纪心理因素主要是:自傲心理,攀比炫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教育疏导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自控;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超越自卑心理;避免逆反心理,克服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要特征是: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具有明显的“对抗”、“反控制”情绪。其主要表现为:对校长的领导不以为然、消极对抗或公开“顶牛”;对校长感情冷漠、有隔阂;看问题偏激,易于煽动。对于有逆反心理的教师,是校长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仅影响工作,还会损害校长的威信。本文试从分析教师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入手,然后对症下药,对于如何防止和消除教师的逆反心理谈几点看法。一、教师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教师主观原因1.个性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兴趣——失去兴趣和信心——厌烦和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逆反心理的发生和完成过程。在中学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好奇心理的作用,逆反心理只是一种潜伏因素,随着英语学龄的升高,它便逐渐暴露出来,只有到了这时,我们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据分析,诱发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不得法”,没有把握住预防和消除的“火候”。事实表明:要想有效地杜绝和消除逆反心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初一是基础,初二是关键。因此,在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表扬某个学生,其他同学越是看不惯这个学生;过分批评某个学生,反而激起其他同学的同情;越是禁止学生某种行为,而重复该行为的学生。反而日渐增加;等等。这类现象都是心理学所指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种违背常规的心理活动,通常表现出多种特点:一是对立性。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众人和常规相对立的言论…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的透视和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反心理的透视和诊治暴元逆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八十年代以前,还没有逆反心理一词,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学者首先引用了逆反心理一词。许多学者由于自己的研究角度、个人经历和对逆反心理的理解不同,对逆反心理的定义也是五花八门、众说纷坛。...  相似文献   

7.
中职生大都是初中的中下游学生,又由于中学时期学生辨别力差、思想波动大等诸多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使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的与教师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我,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一听到或谈到共产主义,首先就表现出玩世不恭、怀疑一切的情态。有的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人的言行跟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首先举一个利用逆反心理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在现实条件下,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境况中,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日益成为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非常棘手的难题。什么是逆反心理?它由何原因引起?为什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当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应如何看待和应对?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初探王景赞(南康县教研室)心理学家指出:逆反心理是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排斥、厌倦、反感、厌恶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提高公体课教学效果刘伯唐(体育系)逆反心理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给当事人产生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一种负向的要求和行动.现时生活中逆反心理大量存...  相似文献   

12.
成人中专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及特点成人中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外界引导因素(教师原因)和内部主体因素(学生本身原因)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在态度上的非理性的逆向反应。是教师引导中的逆向反应,即学生中的“偏不”心态,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不让他做某件事,他偏要做。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1.根源上的双向性。这里所说的“双向性”是指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源),可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也可由教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或是由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有三种情况:一是认识上有偏差,…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学习常常会表现与与接受相反的状态,逆反心理作为这种背离倾向的典型,已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但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个性差异形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依据,教育则构成了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条件。所以,教育工作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出逆反心理的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泽县教研室周怀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唉!现在的学生邪门!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是油盐不进,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有这种态度的学生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皮层的...  相似文献   

15.
小议学生的逆反心理王培利班主任老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却偏要那样做。这种学生与教师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好奇心。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到批评,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特点常州技术师范学院顾晓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历来有之,只是不同社会时期其表现特点不同而已,处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的显著特征是:1.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强烈逆反和对南场经济体制的强烈认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教育模式更多地是...  相似文献   

17.
李富喜 《学周刊C版》2010,(11):144-144
逆反心理,就是学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反面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表现出来强烈抵触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的具体表现为:你有千条纪,我有老主意;任你苦口婆心,我却两耳不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逆反心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带来负面作用,通常使教师一筹莫展。如何调适学生逆反心理,略述己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说法。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逆反心理作了如下描述:"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活动的主体对客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增强民族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行为,即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极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求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对策,是每个教育主体共同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时候,总有一些学生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唱对台戏”,或做起事来消极、冷漠,县至以厌恶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认真对待,合理解决,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