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理据就是以绿色理念为基础,通过将生态知识应用于技术认知,改变既有的传统社会观念,形成新的社会共识;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路径是通过绿色理念在技术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双向渗透,进而形成绿色理念在技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循环;绿色技术与社会生态系统融合的机理就是在交往活动、价值链、行为规范乃至心理基础等方面进行整合与重构,最终让绿色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交往与行为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
技术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昀  江林茜 《软科学》2001,15(3):24-27
本文提出了“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将技术纳入大社会生态系统中,并作为其中的要素,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因此,技术社会生态环境比一般的社会环境更强调了技术与其它社会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相互组合与匹配关系,即技术社会生态平衡。为了阐述这一观点,文章从社会生态技术与技术社会生态的概念;技术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技术发展的社会生态适应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本论题的逻辑框架,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针对我国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如松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337-345,403,404,254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是由水、土、气、生、矿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来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环境;经济子系统是指人类主动地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组织有目的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活动;社会生态子系统是人的观念、体制及文化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方面的生态耦合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替方向。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过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协调三个子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关系,使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和谐有序,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间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清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综合评估全国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提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环保部、中科院联合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评估"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初步揭示了我国生态系统格局与构成、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可为我国生态国情调查和新时期宏观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存在大量的非线性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要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以生态系统复杂性这一内在的特征和规律为依据,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综合治理机制,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的系统框架,包括复杂程度由高到低的3类系统和5个子系统,即属于人工抽象系统的战略系统、属于人类活动系统的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物理系统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设施系统;对5个子系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以广州市为例对广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进行分析,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上,亟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章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石漠化治理及其成效,总结了将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形成的“环境移民-易地扶贫-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科技扶贫体系,剖析了当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建议:统筹区域整体性治理,推进植被景观恢复,发展可持续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治理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协同性;建立重要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政策,以实现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融合;提升区域“造血”功能,服务于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8.
回顾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位和生态环境等3个角度,综合评述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指出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国家、区域、企业以及个人更好地生态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并对建设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对知识社会企业生态系统特性及其演化的新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使企业管理者能够理解知识社会中企业进行管理变革的必要性,以及应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生态环境选择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受人类强烈干扰的生态系统。因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加速退化和消失正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积极实施了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研究与管理行动。但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仍存在较多方面问题,总体保护和恢复成效不足。本文建议,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功保护和修复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观的框架下进行,以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充分融合其他地球科学学科,研究受不同程度人类活动干扰下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特征与演变规律,并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与滨海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有关未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科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方面,对未来湿地系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国霞  赵学涛  吴琼  潘韬 《资源科学》2015,37(9):1709-1715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但很多研究把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生态系统资产的概念相混淆。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边界、核算单元、核算框架和核算方法,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面临的主要困境。认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流、支持服务和非生物服务等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范围。提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资产存量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的变化,二是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变化导致的经济效益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应看作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而不是既有文明的一个新增部分。生态文明是理性重建的共生文明,包括技术、制度和观念3个层面的设计,它们分别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和思维规律 。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观信息主义是对社会观信息主义的一种视界扩展,它将广义的信息技术(媒介)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形态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视传播技术史为人类文明史,其观点虽然较为极端,但也对技术哲学提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爽 《大众科技》2013,(7):188-190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巨著中生态观的回顾,介绍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Banks throughout Asia have achieve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use. Retail and wholesale IT products positively influence productivity. IT use increases outputs and decreases costs. Both IT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IT human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to productivity.Japanese banks benefit less from IT use than Asia-Pacific banks. To improve, these banks should better utilize their IT human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acquire more cost-effective IT from international sources.The positive impact of IT on productivity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in net profit and asset (predominantly loans) increases. However, both Japanese and Asia-Pacific banks can enhance productivity by increased spending on IT and better management of IT resources. This would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differentiation and customer service improvement, reduced costs, better risk avoidance, and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ir customer base and market share.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历史场景下,技术体系的建构呈现为层次结构与族系繁衍,权力属性得以展现。政治权力也按照技术原则自觉建构和运转,出现了技术与权力的一体化态势。面对功能与权力日趋强大的现代技术,我们应当树立忧患意识,遏制欲望,重塑人性,重建精神文明,合理地约束和控制技术的建构及其权力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孙冰  徐晓菲  姚洪涛 《科学学研究》2016,33(8):1244-1254
基于多层分析框架(multi-level perspectives)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结合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的特征,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阶段划分为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以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新能源公共交通创新生态系统经历技术保护期、市场选择期、竞争扩散期,进行了有序演化;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的支持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是系统内成员间协同合作的结果。研究结论对于深入推进并发展中国新能源公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伟林  李树茁  李聪 《资源科学》2013,35(7):1482-1489
生态系统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人类福祉要素,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常常忽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出发,对国内外关于人类福祉的测度指标、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权衡保护生态与促进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人类福祉的多指标测度、科学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型构建、弱势群体的生态服务收益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4个方面.最后,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人类福祉的多尺度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分配与消费和生态政策过程参与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关系的框架,并指出分配与消费环节是人类福祉实现的关键,为系统研究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信息生态系统与知识生态系统在产生的背景、内涵、研究内容和功能等方面有所不同。它们的联系在于二者具有相同作用,重视人和相关环境,二者有共同的发展起源,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对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