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面板数据,运用经济计量学中的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的要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确定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结果比基于2000年全年的横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结果更可靠。定量分析得出的四点结论可为制定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科技活动过程的特征,将科技资源配置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并运用链式网络DEA模型衡量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其后,采用Tobit模型,定量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经济开放程度等外在因素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分阶段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副省级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普遍不高,同时也受城市财政科技、教育支出比重和城市经济开放程度因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链与产业链(以下简称“双链”)融合的背景下,为识别江苏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优化人才、资本、技术资源配置,释放科技资源创新潜能,基于科技资源投入和科技资源产出,构建包含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江苏2011—2020年“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结果表明:江苏“双链”在部分年份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同时存在科技资源投入结构失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资源投入不足、科技资源知识成果产出有待增加以及科技资源经济成果转化有待提高等问题。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资源投入、转变传统管理机制和提升创新链的产业贴合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江苏“双链”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从科技资源配置的视角分析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与边界模糊、结构性布局失衡、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运行管理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进而从宏观(重点实验室的顶层设计)、中观(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和布局)和微观(重点实验室的资源投入、绩效评价和日常运行管理)3个层次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科技资源配置为研究样本,建立开发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E-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级以上开发区科技资源配置情况整体良好,但各开发区之间差异较大,资金利用率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山西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投入、R&D经费结构和科技产出等方面,比较和分析广东省研究与发展机构、高校与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角度建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静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程度、环境治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这3个因素的正向提高能够促进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与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负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这个相对值并没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陕西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环境、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  相似文献   

8.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资源配置中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总效率,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该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中国科技资源配置中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决策提供尽可能接近现实的数据库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先行区,明确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打造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政府干预为研究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201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以政府干预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上海、宁波、苏州、杭州、南京的效率值排在前5位,但是城市群内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差异悬殊,区域空间格局极不平衡,其中政府干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均对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建议长三角各地政府围绕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至产出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并加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科技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科技资源是科技创造性劳动的物质基础,科技资源配置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是阻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本文把科技资源分为人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配置强度和配置效果四个4个方面,建立了科技资源指标体系,应用GIS和SPSS方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科技资源配置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高地尽快建成,本文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对广东21个地级市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评价。得到结果: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序列递增;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动能是技术进步,而重要症结在于规模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要加大规模,优化结构,充分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规模效应;强力推进技术进步,让技术进步持续赋能中医药科技创新;全局规划,全盘统筹,破解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空间可视化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度及剖析2011—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以2014年实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转折点,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加大投入和利用效率提升,全省已发展为珠三角领衔、粤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创新发展格局;动态来看,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年平均涨幅为8.1%,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提高型地市有13个,其中云浮和汕头表现突出,技术进步提高型包括广州、深圳、清远和茂名,综合下降型包括汕头、江门、湛江和揭阳。由此提出广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科学统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状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的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资源状况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状况不满意,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过度“行政化”、资源重复分配以及共享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学科特色与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大局相协调、节约和共享相一致以及创新评价和人才激励相配套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壮大,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中介服务逐步向全链条创新服务转变,发展趋势不断往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转变,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中心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亟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推进生产力体系的创新发展,作为其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经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技创新自身特征,从科技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3个维度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广东省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3个维度发展各异,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略有上升但波动起伏较大。针对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技投入、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大人才引进力以及推进技术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省2000-2019年的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人才规模、科技人才空间分布及2019年高被引学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对其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前瞻性不足、创新突破力度不大、缺乏闭环设计等问题.2010-2019年期间,广东省科技人才规模逐步增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人均科技力量位列北京、上海、江苏之后.广东省各地科技人才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主要积聚在珠三角9市.广东在牙医、兽医、计算力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航空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和制造工程、经济计量学和金融、艺术和人文等学科方面尚未达到国际一流,目前广东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储量不足,战略新兴产业、工程类、人文类的学科高水平力量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研究成果相对指数,从科技管理体制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广东省2002—2015年科技成果相对指数及其变化规律,发现广东省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科研质量下滑严重,技术推广以及成果转化薄弱,科研立项以及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探讨广东省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科技人才发展实际,从科技人才规模、结构、投入、产出和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我国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1—2015年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比较,发现广东省科技人才竞争力总体优势明显,居全国第三,且近年来综合竞争力在各省市中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从各主成分看,广东省科技人才投入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排名靠前,但科技人才资源竞争力明显不强,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广东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