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范式变革,就是指大学文化信念变革。当前大学文化范式变革的目标有:从"无视"个性文化向"重视"个性文化转变;从精英文化"独尊"向精英和大众文化"共存"转变;从学术和市场文化"失衡"向学术和市场文化"平衡"转变;从"后发跟随型"文化向"自主创新型"文化转变。大学校长和大学教师分别是大学文化范式变革的引领者和守护者。大学文化范式变革过程可能存在强烈和长久的冲突,应理性对待,不应该放弃对新文化范式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式、范式类型及其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本主题之前,有必要弄清范式、范式类型及范式转换的理由. 当人类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继而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主要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劳动工具便由"锄头"向"机器"过渡,继而由"网络"取代.与社会存在互为促进的人类思维形式也便由"宗教理性"向"科学理性"继而向"拟像理性"转变.这些决定性的转变,使教育的社会角色及自身的教学范式发生了或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历史存在,决定了人类不同的思维形式,同时也决定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4.
变革时代呼唤新型的教师教育,新型教师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当代中国教师角色转化的四大趋势是:从“传授”向“促进”转变;从“权威”向“合作”转变;从“复述”向“研究”转变;从“技术操作范式”向“人性化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从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向现代的理性文化模式的转变,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窥镜,在文化模式变迁的过程中,发生了从传统意义的大学文化向现代意义的大学文化之变革,其转变机制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由自觉的超越。实现大学文化之变革的途径有三:主体精神的弘扬;理性精神的裁度;人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史宁 《山东教育科研》2009,(9):50-51,57
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从传统的经验文化模式向现代的理性文化模式的转变,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面窥镜,在文化模式变迁的过程中,发生了从传统意义的大学文化向现代意义的大学文化之变革,其转变机制是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由自觉的超越。实现大学文化之变革的途径有三:主体精神的弘扬;理性精神的裁度;人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规律总具有"事后性",教师教育变革最需要的不是规律,而是范式这一改革"地图"。从当代教师教育变革内蕴的实践态势出发,探察并主动推进当代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型,是教师教育研究积极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式。当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正处在从单一向复合、从简单向复杂、从设计向生成、从知识向叙事、从理性向生态等范式转变的临界点上。教师教育改革应积极顺应并力促这些转型的发生,以求全面释放教师教育的潜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法学范式经历了由报应主义到规范主义的转变,规范主义范式固有的内在矛盾使其自始裂分为法条主义和实用主义长达十多个世纪之久,此间,意志与理性悖论、立法与司法二分导致法律价值取向混乱,使法学范式长期处于危机和反常状态之中。相应地,法学教育模式经历了口口相传到理论传承的变化,规范主义范式的危机使法学理论传承分裂成为理性化教育模式和经验化教育模式。20世纪的分配正义论和法律风险理论使分配主义最有可能成为法学范式革命的成果,分配主义范式下,法学教育应采精英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诞生了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在此模式下,教学主体实现了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化,教学手段实现了由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教学资源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本文通过对现有网络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提出了建立建构主义的多媒体网络化教育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潮流,愈演愈烈的"电视选秀"反映出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从逻辑学范式到现象学范式的变化."选秀"活动的特质、功能模式和深层影响可以从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中得到理性阐释和具体印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从“语言中心范式”向“图像中心范式”的转向,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对现代远程教育各要素的新要求、新特点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化时代远程教育的实践诉求,以提高远程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论“以学生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古已有之,但由于班级教学制的提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近代以来的教育逐渐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心理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必须全面、整体、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进化与创新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构建数字技术融合的未来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系统重构与文化革新,加快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个性化、终身化、灵活性与开放性,以增强教育系统的运行活力和满足社会各方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种种困惑和瓶颈,需要通过设计智慧承载新的价值理念和实践逻辑,指导和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本研究提出了设计智慧驱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种目标向度——教育范式从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教学模式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育评价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育制度从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教育架构从系统封闭向系统开放转变、教育系统运行机制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并提出问题驱动和理念引领、面向未来和能力本位、学为中心和适性服务、人机协同和数据赋能、终身学习和伴随记录、多维评价和可信证据、迭代进化和持续创新、系统开放和生态发展的指导原则;又以设计智慧为引领,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研制、数字学习生态系统建设和风险防范机制预设等议题。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构建日美两国概念转变策略研究谱系图基础上,分析两国概念转变策略研究的特点,反思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该文首先从时间维度对日本和美国的概念转变策略研究进行了梳理,然后以教育技术研究新范式CTCL的构成要素"学习者"(Learner)、"技术"(Technology)、"学习内容"(Content)、"文化"(Culture)作为要素维度对梳理内容进行了解析,构建了两国概念转变策略研究谱系图。通过研究发现:两国概念转变策略研究具有从认知理论发展到学习生态系统思想,由"知识学习"向"知识建构"转变以及技术角色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反思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应走向CTCL研究新范式,技术的使用要考虑与其他要素的契合性,才能有利于学习生态圈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教师教育范式观照下的课堂文化形态各异,工具理性的教师教育范式致使课堂文化定位出现偏差,各种文化载体间相互背离,教师教育者缺乏文化自觉意识,课堂文化意蕴缺失;对话交往理性教师教育范式观照下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功能得到全方位的释放,各种文化载体间的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者有自觉的文化意识以及平等、交往的人际关系模式得以建立。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塑要以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型为先导,只有两者深入契合才能相得益彰,共融相生。  相似文献   

16.
在后现代条件下,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五大转变:从普遍真理向文化相对真理的转变、语言的意义和作用的转变、从个体中心向关系模式的转变、从经验实证向话语分析的转变、从客观世界向社会建构世界的转变。这些转变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重视语言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重视学生在社会层次上的知识建构,重视学生对“叙事”的分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惯用科学和人文范式构建和书写美好教育生活,培育了自成一派的范式文化.科学范式搜集和复现各种教育事实关联的理性线索,人文范式将教育现象进行非实验室般的思想概化,最终产生了范式文化纷争.经验描述与超验建构、客观论证与思辨阐释、情境限制与理性敞开、确定结论与模糊想象、固定程序与文本注解等多维度范式的相对主义表征,无法审慎把握可能教育生活世界的真理.科学与人文分野的教育阙失以及教育时空转型,客观决定了两种范式都是慎思和追问教育信念的学术手段,因此,要以范式文化互融为旨趣,消除偏见的研究认知,停止岛屿式的范式割裂,构建范式兼容模式.当前,要打造科学与人文并育的"双范式"教育研究文化生态,探求超越本有教育生活的出路以及获致人间生活尽美的根本道理,据此发掘非凡的教育发展成就,鉴赏教育生活的时代神韵.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价值的矛盾共生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学界对其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它们的诘难上,对其演化的历史逻辑、社会影响及它们的内在关联并没有梳理清楚,甚至有人还简单地把它们误认为是西方价值的代名词。在全球化的今天,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是否面临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价值,而在于我们该如何应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价值,这是价值教育与价值重构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运用价值澄清理论澄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价值,实现价值教育范式的转型,即价值教育模式从强制灌输向自由选择转变,价值教育氛围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价值教育过程从传授价值知识向培养价值选择能力转变,这是我们价值教育与价值重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条件下,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五大转变从普遍真理向文化相对真理的转变、语言的意义和作用的转变、从个体中心向关系模式的转变、从经验实证向话语分析的转变、从客观世界向社会建构世界的转变.这些转变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重视语言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重视学生在社会层次上的知识建构,重视学生对"叙事"的分析与建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教学正经历着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本文聚焦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困境,以纲要课程为例,立足学生的学习观,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归纳出由"讲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内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