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校品牌的话题经久不衰,任何一所学校都希望自己有对外叫得响的品牌。品牌学校,应该是被社会公认的,经得住历史考验,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的育人场所,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包括科学素养)的学生。我们尤其要看重品牌中的。文化”二字,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功能决定的。教育的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文化功能即指教育继承、传播和发扬人类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德辉  胡瑛 《教育导刊》2010,(10):52-54
同福中一小是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所品牌学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学校以"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优质学校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着力建设个性化的优质学校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傅桂花 《现代教学》2015,(Z1):56-57
上海市大同中学创办于1912年,百年老校蕴涵深厚的校园文化,百年校史就是中华民族爱国办校、教育兴国的历史,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信念。我校从丰厚的校史文化中挖掘资源,形成"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的校训,开辟多种渠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以校训、校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校训所承载的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学校建设归根到底是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着学校文化的继承、提炼和重构问题。传承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鲜明的办学思想、显著的办学效益,就要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5.
<正>府学胡同小学是一所具有传统文化情怀的学府圣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积淀。特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方式,使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加。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视角下,学校将教育的中心调整到"人的领域",也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致力于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办成特色学校系统地联系起来,600多年来,学校传承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将文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一并加以  相似文献   

6.
金艳 《甘肃教育》2010,(12):14-14
文化是学校的内核。一所没有文化底蕴、缺乏文化特色的学校,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更难成为品牌学校。近两年来,我校努力发掘学校文化特色,积极打造学校文化品牌,现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秉承传统,以文化孕育品性,以文化打造品牌,以文化提升品位,办学成果显著,在江海大地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研究》2011,(9):F0002-F0002
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秉承传统。以文化孕育品性。以文化打造品牌。以文化提升品位.办学成果显著,在江海大地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9.
昔日风貌 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 西北政法大学有着70年的建校历史,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陕北公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抗战干部和知识青年.  相似文献   

10.
李苗 《农村教育》2006,(5):48-48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创建学校品牌的过程。优秀的学校文化必将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在努力打造学校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表层形式,更要在深刻内涵上大做文章。如何大做文章?笔者认为应从细节入手,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丰厚内涵;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让学校文化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