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的沿革,发现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存在模式不科学、政策导向失衡两方面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对英国公立高校的投入模式,从投入产出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构成应该有明确的划分,适时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中介机构,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投入为基础的公式拨款机制,改革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建立公立高校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是连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与高等教育经费的桥梁.公式投入模式和绩效投入模式是现在美国政府使用最多的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均证明,公式投入模式意在弥补公立高校培养成本,体现公平,而绩效投入模式强调了提高公立高校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比较国外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投入模式有所不同,同一国家的公立高校投入模式也有所差异。而我国无论是计划体制下的"一元化"模式还是市场经济下的"二元化"模式,不同地区、不同类别高校的经费投入模式都未能体现差异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公立高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本文从高校所属类别的视角,提出不同类型高校教育经费应采用不同的投入模式,即中央部属高校可沿用现有的中央投入为主、家庭或个人投入为辅的模式,省属高校可采用政府、家庭或个人、企业、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模式,市属高校可采用以民间投入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甘南州夏河县为例,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机制的理论探讨,具体分析了甘南州夏河县公共产品投入现状,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机制存在的公共产品投入决策机制不合理、政府财政支出偏向不公平、筹资方式过于单一、激励力度不够以及监督管理不足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投入决策机制、创建城乡一体化的投入模式、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以及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反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而目前解决“反公地悲剧”最佳途径是由政府出面,整合产权,优化资源配置。当前,要解决中国公立高校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反公地悲剧”现状,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构建一个以教育产权的重新界定、整合、使用以及交易为内容,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的公立高校产权管理体制,从根本上避免公立高校中的“反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美国公立高校分层管理的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分别反映了政府、市场和公立高校三个作用力在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在公立高校分层管理模式中,政府、市场及公立高校三者之间既共生共荣,又彼此独立.政府扶持、调控公立高校分层定位的走势,同时,政府也依赖市场调节和市场竞争制约着公立高校分层定位格局的形成,政府、市场及公立高校三者之间体现的是利益博弈和角色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公立民营办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民营高校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民营化思潮而出现的全新办学模式。本文对公立民营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实质进行了分析,较深刻地认识到公立民营办学模式的特点。并通过比较,认为公立民营办学模式可以避免原有办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最后指出应妥善处理政府与公立民营高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董事会制度,是公立高校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厘清公立高校董事会构建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下我国公立高校董事会的前提,而探索董事会主体的构成模式和构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代理人的监督机制等是公立高校建立董事会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强调去中心、去权威,下放权力,强调在公共管理领域引用市场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改革给当时英国和美国的公共管理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高校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部门,行政泛化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试图探讨高校行政泛化所带来的影响高校管理的问题,从政府、高校管理者、教师、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找到理顺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的对策建议,以期还高校本来面目,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英国通过开征学徒税、扩大公共财政拨款、企业分摊和个人投入,建立了以公共资金为主、其他投资为辅的现代学徒制经费保障体系,取得了学徒和企业高满意及政府投入高回报等效果。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经费投入存在的政府立法提供经费不明确和成本分担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应通过立法保障学徒经费投入、建立一主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建立企业参与减免奖补机制和建立企业参与责任成本机制等措施,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积极参与和合理分担成本的现代学徒制经费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财政专家约翰斯通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和社会捐赠者来分担。近30年来,美国公立高校政府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下降,学生及家长分担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此外,高校与社会捐赠所占美国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稳中有升,这是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所不具备的,足资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袁连生 《教育与经济》2002,(2):19-23,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学费制度,后勤部门实行了产业化和社会化,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大大增加,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有了很发展,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但是到21世纪初,随着公立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充,公立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拨款和继续大幅度提高公立高校学费困难很大。高校经济困难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完善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也使提高学费水平受到了限制。公立高校面临财政困境,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扩充公立高校规模,提高公立高校学费水平,形成高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财政模式。二是限制公立高校规模,稳定或降低公立高校学费水平,以维持公平;大力发展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以完成大众化的数量扩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在高校自主创新中的行为,指出因政府理念及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原因,政府在高校自主创新中存在着一定的行为失范现象。文章对政府在高校自主创新中的行为进行了重新定位,建议政府要通过搭建创新公共平台、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加大创新教育投入来优化高校自主创新的外在环境,提高高校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贷款的风险也与日俱增。由于公立高校法人没有充分独立的财产支配权,公立高校不能破产。当高校存在巨大贷款风险时,政府必然补充承担高校法人银行贷款的连带责任。笔者认为防范高校贷款风险向政府转嫁应该从完善相关立法以加强对高校银行贷款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建立高等教育战略预警系统,完善其功能下的高校贷款预警指标体系;公开高校财务状况,建立高校还款信用档案;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等几方面进行,以控制高校贷款风险向政府转嫁。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产权制度安排下,我国公立高校法人权权能不到位,产权配置严重失衡,内部效率极其低下,呈现出主体不明、产权主体关系不规范、不可交易性以及多级代理模式的特性,造成了政校不分、所有权约束无效和经营者目标短期化等不良后果。基于产权视角的公立高校治理,首先,需要完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其次,实现公立高校产权结构多元化体制;第三,建立公立高校经营者剩余索取权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后,建立有效的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强化高校章程对政府举办者权义的规制,对促进良性互动政校关系建立,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与扩大,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十分重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政府举办者权义章程规制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从章程文本实证分析来看,虽然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对政府举办者权义关系规制,但规制普遍存在行政化倾向明显、权利义务内容不完整、争议解决机制缺位、法律责任机制缺失等问题.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应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基本目标,采取有效对策完善文本规定,以完善政府举办者权义章程规制,夯实和谐政校关系建设制度保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印度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本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高等教育复合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复合治理模式就是将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高等教育单一治理模式有机整合的模式聚合体,其实质是规范了政府、社会、高校三者在控制、协调和分配高等教育中的权力。印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别受到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前苏联集权文化以及美国市场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立、私立高校都采用的"学者自治"型、公立高校所采用的"政府主导"型、私立高校选择的"市场导向"型三者结合的混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重构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传统的政治法律体系下 ,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是一种内部行政性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政府全面掌握着国家教育权 ,也承担着全部的责任 ,而公立高校则只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只能服从政府的安排和指令 ,少有自主权。这种关系容易导致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等问题。公立高校成为独立法人之后 ,政府与高校之间可能建构一种外部行政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市场精神及新公共管理理念 ,重新配置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 ,并在高校主办者之间、高校之间、办学者之间形成竞争性的关系 ,这种新型法律关系 ,能约束政府、高校以及办学者 ,确保公立高校独立自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立高校的内部组织机构从一开始就是与政府部门“对口”设置的,因此从管理模式上看,公立高校更像一个政府机关,而不能体现高校供需市场化的企业特征和本质。如今,政府机关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弊端,在公立高校内部也同样存在。将这种“政府型”内部管理模式向“市场型”模式进行转变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这两种高校管理模式的结构和特征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公立高校现有内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并对其模仿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政府财政能力的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且社会各界对公共教育体制的低效和质量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教育提出并实施教育私营化的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改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质量。教育私营化改革中,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改变是不少研究者和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Levin(1991,2001,2002)提出的包括财政、规范、辅助措施在内的三个政策分析工具,评析中国大陆公立高等教育私营化改革过程中公立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