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成为摆在教育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作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在历史回顾和总结反思中得到发展;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注入了强大活力;教育史、家庭教育学等“冷门学科”得到深化研究,一批新兴学科崭露头角。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尚未实现学科自立,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主体性原创性不足,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大教育”视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外部逻辑关系有待理顺,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回应现实关切不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未来发展正呈现出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总体布局的实践导向、在学科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学科间的融通与融合的“大学科”意识、培树一批教育领域的战略型研究人才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维水平深化等态势。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方面路径完成:由中国教育史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中国教育实践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外国教育学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教育学发展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智能时代,教育实践形态的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时代机遇,与之相伴的还有各种潜在的挑战。具体而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新了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条件,丰富了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来源,优化了话语体系的承载和传播方式。但同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中国特色被弱化、学科特质被疏略、内在连续性被消解等挑战。未来须进一步更新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观,坚守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科立场,在深层结构上推进话语的数字化,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质、时代特性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学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概念以语词为存在形式,以理性思维为生产方式,反映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确定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特征。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中国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其基本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生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建构真概念,生成基于实践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提炼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生成基于人类未来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英文期刊等媒体适时发布概念体系,实现教育学中国概念体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立足中国实际,立足时代特征,立足未来需要,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实现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实现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实现教育学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垂直结构走向多元互动结构;形成相应运行机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话语体系是教育学学科范式具有价值性和权力性的系统化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是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之根,也是分析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思维与智慧之源,在“教育共同体”背景下更是中国教育学争夺世界话语权的价值基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存在三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生路径:实践-文化传统型、理论-文化传统型和文化传统-理论型。三种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都关涉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不同路径中三者的地位及其结构关系会因创生主体的需要、视野和境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担当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中,三种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教育学尊严的缺失,源于教育学学科自身患了“自卑症”。这就导致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离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预言“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与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学科”^[1]494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应建立健全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体系教育学”,从而建立起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其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在逻辑上,中国特色教育学依次是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具有“话语体系”的一般性、“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是话语的表述体系“、教育学话语”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价值体系的统一,由教育学的普适性话语、中国特色话语以及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上,即“: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1.
特殊教育学中国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实现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扎根中国大地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其发展进程和方向,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将特殊教育学中国化分为前学科时期的文化奠基(1840年以前)、西方特殊教育经验的中国化(1840—1910年)、特殊教育学的中国化创建(1911—1948年)、特殊教育学的社会主义重构(1949—1977年)、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学初现(1978—2016年)以及新时代(2017年以来)六个演进阶段。研究表明,中国的特殊教育学并非一种全然的“舶来品”,而是深植于中国土壤、始终依靠中国主体性,交融中外理论与实践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致力于“统觉”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运用。他试图在“目的——过程——方法”这一思维模式下构建起具有三维结构性质的教育学理论;他的教育学是一种以“目的”为逻辑起点的教育学,由“基础理论”、“教学论”、“训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部分构成。赫尔巴特建构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为教育学找到了科学基础,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较严格的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上。在方法论意义上,我国教育理论界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中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启示:研究教育必须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教育研究者的自身素质是决定其个人在教育研究这条道路上走多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研究生教育学这一新学科,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工作。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宜通过理论推导和逻辑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其理论和学科体系。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抽象的结合、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是当前建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较为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必须实现范式转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审视,学科教学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地位、作用及构成:它为教师职业之旅奠基;培养目标应由教学技能型教师向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转换;在课程体系内应强化课程知识、学习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研究方法上应倡导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在话语选择上应从课程论、专业学科及教育实践中吸收新鲜的话语,改变陈旧过时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挑战与应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既是一个事实命题,也有着自身的价值意蕴。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面临这样的挑战:历时态的中国教育学是舶来的产物;共时态的中国教育学面临全球化中的话语危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传统的断裂。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回归自身的文化原点、对外来理论的批判性的借鉴、回归中国教育的现实进行研究等对之作出应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学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在21世纪,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中国教育思想理论和创造性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学,进行教育创新实验,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造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从异域引入的教育理论资源对我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方式的瓦解.然而现象学教育学在进一步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种抉择:是完全颠覆还是向传统教育学回复,或是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其出路在于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主旨: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pedagogy is the new era’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renewal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 pedagogy,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of pedagogy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pedagogy needs to solve the issues of social pedagogy in terms of concept definition, research object, category, method, disciplinary orientation and nature, discourse system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It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ideas and main tasks to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pedagogy, coordinate the four pairs of rel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promote the “disciplinary group”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external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pedag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