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14—2015年新三板挂牌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治理、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创新投入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股权集中度对创新投入和公司绩效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股权集中度的增加将降低公司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股权制衡度和董事会规模对当期创新投入和下期公司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分析了股权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2011~2013年我国A股高科技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能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股权结构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国有持股比例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未能对两者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发投入的突然削减或中断往往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高昂的调整成本昭示着持续创新的重要性。基于传统销售加速模型,研究探索了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业绩偏离及股权集中度的情境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持续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的过度自信对企业持续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严重过度自信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业绩偏离对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情境效应,但这种情境效应只体现在历史业绩偏离而非行业业绩偏离方面;股权的高度集中能够强化业绩偏离对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振  刘博 《科研管理》2018,39(12):95-102
基于代理理论和创新理论,探讨股权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的影响。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控制权性质企业,股权集中度、管理者薪酬组合与企业自主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在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管理者货币薪酬越高,股权薪酬越低,较低的股权薪酬诱导管理者提高货币薪酬;在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管理者货币薪酬越低,股权薪酬越高,较高的股权薪酬强化了管理者提高货币薪酬的权力。(2)在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货币薪酬会诱导管理者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投资,而在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货币薪酬会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在国有控股或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股权薪酬对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均具有“N型”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吕晓军 《软科学》2016,(12):1-5
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越显著;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股权越分散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国内209家制造企业及944家供应商的数据,分析主体外部环境因素(技术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程度)和内部能力因素(技术能力、企业柔性)对其供应商地理位置多样性和产品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不确定性能正向调节地理多样性对产品创新的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则会削负向调节这种作用;企业技术能力负向调节地理多样性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而企业柔性则对二者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于其高风险和高不确定性等原因常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约束,然而,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基于代理理论和超产权理论,文中探索了合理避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独立董事监督和产品市场竞争的"护城河效应"。文中以2008-201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合理避税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独立董事监督越强,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合理避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独立董事监督和产品市场竞争对合理避税具有"护城河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11—201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不显著,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延超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92-1197
对高科技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于传统企业,作为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密集的高科技企业,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低,而传统企业股权集中程度的提高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企业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调节作用,以2013-2018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269家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索了沉淀资源、股权结构与企业研发产出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沉淀资源与企业研发产出效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都正向调节沉淀资源与企业研发产出效果的关系;在股权制衡度较大的企业中,股权集中度对沉淀资源与企业研发产出效果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当股权制衡度较低时,股权集中度对沉淀资源与企业研发产出效果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不但拓展了现有文献对企业冗余资源和研发投资决策关系的认识,而且对保障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股权结构优化实践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军玲  刘莉 《科研管理》2020,41(8):135-141
以湖北2015-2017年新三板年报披露的463家公司数据,从信号传递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角度,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创新增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发现: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能有效激励产出增量,策略性创新激励效应大于实质性创新激励效应;②信号传递的调节作用存在异质性。金融支撑体系对认定政策的投入增量和产出增量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股权流通性对认定政策的产出增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③股权集中度对认定政策的产出增量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从投入与产出增量视角丰富了创新激励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并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政策完善提供了实证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股权集中度、创新承诺与创新方式选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外部创新承诺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大股东控制和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企业的内外部承诺和创新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了股权分散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交易型主导的承诺,大股东控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关系型主导的承诺,而当外部承诺以交易型为主导时,对企业进行突变创新更有利,以关系型为主导时,对企业进行渐进创新更有利等一些结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权集中度与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8—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高管持股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发投资战略,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时具有利益趋同效应,随着持股比例增加,产生管理防御效应;股权性质微弱负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的关系;股权制衡度微弱正向调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与高管持股之间关系.因此,适度的高管持股比例及制约大股东控制的影响将有利于公司加大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9—2014年度的财务数据,从终极产权的视角考察了混合股权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探讨了混合股权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机理和双重效应以及当前市场化进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股权类型相比,混合股权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混合股权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资本支持效应和股权治理效应,股权混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且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研发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治理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高市场化水平,低市场化水平会约束混合股权的资本支持效应,但会放大其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转型体情境,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所有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基本企业类型的创新表现和财务绩效。研究表明:集中型所有权与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负向相关;国有企业具有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但创新产出不高,外资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加注重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7.
直接上市民营企业治理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霞 《科技与管理》2003,5(5):85-87,90
以截至2001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的42家直接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基本统计特征和治理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之上,考察了直接上市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中两职状态、股权集中度以及机构投资者等特征指标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上市民营企业两职状态以及股权集中度与经营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机构投资者数量则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收  吴其鸿  宋振 《软科学》2014,(1):54-59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20002011年的财务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研究分析了环境动态性对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和流动性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动态环境下流动资产周转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存货周转周期、现金周转周期与产品市场竞争绩效显著负相关,应付账款周转周期与竞争绩效正相关;流动性与竞争绩效显著负相关。环境动态性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环境动态性越高,调节作用越强。此外,当行业集中度越低以及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的情况下,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外部技术扩散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32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将产品创新效果和技术吸收能力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索了外部技术扩散模式、产品创新效果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交流扩散相比,转让扩散不但更能显著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而且更能显著提高产品创新速度;与转让扩散相比,交流扩散更能显著促进产品创新程度的提高;产品创新程度在交流扩散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产品创新速度在转让扩散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越强,产品创新速度的中介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管理者在促进企业成长时有效地采用和配置不同的外部技术扩散模式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企业所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实证检验了现金持有对创新投资的平滑效应。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具有平滑创新投资的作用,且在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的情况下越凸显;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现金持有创新平滑效应在融资约束企业中更加显著;现金持有创新平滑效应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改善国企的创新激励和现金利用效率,从而缩小"国民"之间的上述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