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建立以校企合作模式和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的分层递进实验教学体系。将本科生实验教学划分为兴趣引导-主动学习平台、科教互融-实验探究平台、创新实践-综合设计平台等三个层次,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优势,从实践创新、学科竞赛和自主科研等方向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尝试,为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完善做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开放实验室是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湖南大学电气信息学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了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从安全教育、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使用、开放实验室使用效率等方面,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开放过程中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形成了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为电气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之一,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以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提出科教相融、科创相助(科-学科与科技竞赛;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各个环节,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该研究对学科竞赛如何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程,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思路.现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链条式公共选修课为例,解答了该类课程的建设方案、内容设置、运行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课程开放、课程变竞赛等创新点,同时针对创新教育等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示范中心特色建设,从校级电工电子公共实践平台建设入手,介绍了跨学科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的创建过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平台+模块"方式整合全校电类实验课程,依据CDIO理念改革电工电子实习平台,创建跨学科课外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嵌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介绍了我校嵌入式系统开放实验室2007年以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开放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以开放实验为基础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开放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果表明,开放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学科竞赛、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平台建设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办法。教学实践证明、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课外活动是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管理开放实验室就是这一途径的实现平台,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加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可是随着参与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课外科技活动也受到了场地、设备、经费及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现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配合西安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了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科技创实验室为平台,创新实验班为主体的电工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体系。针对10年的实践和总结,阐述了在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经费方面的具体经验,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创新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中央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面向全校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电工电子系统理论、实验课程,进行电工电子工程训练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也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与科学研究、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中心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团队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以建立全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为创新项目实施的研究平台;以开设“电工电子工程基础”系列培训为创新项目实施的技术平台;以组织举办课程设计竞赛为创新项目的培育平台;以参加国际、国内重大学科竞赛为创新项目的管理及展示平台.研究团队通过上述4个平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培育及管理开辟了新途径,并形成了“两结合”、“两支持”、“以赛促管”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阻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构建校级、学科以及院级人才培养立体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基础实验训练、综合实验训练、实践能力拓展等多层次的创新开放实验新模式的经验。为高校更好地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杜磊 《成才之路》2021,(13):4-5
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能够弥补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短板。文章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提出包括学科竞赛培育体系和学科竞赛支持体系两大核心动力、学科竞赛与科创项目双轮驱动的“双核双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数据指出该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创新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将知识、能力运用于创新之中,并为未来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从优化教学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竞赛为平台,营造创业氛围;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业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培养方法等六大方面,为打造创业型商科学院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茅台学院是新建应用型民办高校,围绕酿酒产业办学。根据学科专业规划需求,我们通盘考虑本科实验教学需求,做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茅台集团强有力支持,提出以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方式建设实验平台、以实验中心模式运行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茅台学院投资建设了跨学科、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能够承担学科和专业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与针对学科群既具有基础性又具开发性的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开办的专业和各实验室对软硬件要求进行合理分类和布局,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机械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以机械类(或工程训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科技创新训练基地为平台,构建适于机械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创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了新形势下地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建设和四项管理机制等措施全面构建了该专业的培养体系,并据此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构建了"一三五"实践教学体系,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使得该培养体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实验室开放训练是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能力获取的重要环节。物流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在开放实验室进行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设计、自选课题型综合训练及科研创新型实验等不同程度的实验,可获得关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设计能力、前瞻能力和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地方性综合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要想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以及实验室绩效考核等是实现开放共享的举措;同时建立多形式实验室开放体系、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改革、设立色lJ新实验室、改革考试方案等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改革与实践情况。探讨了如何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创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把科学研究全面渗透到本科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