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教师角色变迁研究的基本视角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教师角色及其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四种视角和背景:教学观变迁及其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知识状况的变化。这些看似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的联系,即知识观及其转型。研究教师角色变迁就是要阐明知识观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三个方面认识教师,即在宏观的知识观视野下重新认识教师、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重新认识教师和在知识观的变迁中重新认识教师。  相似文献   

2.
"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和"研究什么"是专业发展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当前,西方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呈现出从"个体认知视角"范式向"基于实践的取向"范式转向的趋势。这两种范式关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假设的"隐喻"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践本质从"容器观"转向"关系观"、知识本质从"固存物"转向"流动物"、学习本质从"获取"转向"参与"。由于两种范式对于实践、知识和学习本质的假设不同,导致了它们关于专业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立场的重大转变,即从关注"知识占有"向聚焦"知晓过程"的转变、从关注"知识迁移"向聚焦"发展实践"的转变,并进而导致了"研究什么"的重新设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观经历了理智取向、实践取向和精神取向的三次转变,由此带来了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从关注知能到关注实践再到关注精神的变革。随着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深化发展,研究术语从“教师培训”改为“教师专业发展”,进而被“教师学习”所替代。这一转变凸显了幼儿园教师是自主的终身学习者,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观从外铄论转向内发论,自主取向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观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这一转变还催生了个人和集体的教师文化之间的相互调适,营造合作共生、带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态成为共识。在方法论层面,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诠释范式、社会批判范式等研究范式呈现出齐头并进、互取所长的横向格局,但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存在着过度推崇“基于证据”的实证研究的倾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复杂性思想”,从多元整合的视角开展研究应是未来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教师知识与教师价值观念、认知背景密切相关,因而教师知识能够反映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高度,表现出知识境界的高低。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知识境界不高,陷入学科化、客观化、权力化的狭隘之境。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科教师的立场传授学科知识,又要立足于社会代言人的立场传授国家法定"知识",还要顾及家长诉求及学生身心成长需要。因此,面对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应秉持合理的知识立场,在繁琐利益中恰当取舍,警惕知识的"板结化",注重实践行为的转变,发挥知识的功用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知识、学习和研究的观念,历经了从客观知识到个人实践知识、从终身学习到自我导向性学习、从被研究者到研究者的一系列变迁。当这些基础观念传播到我国教育界,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十分重视教师自身的角色转型,普遍期待和促进教师逐渐由知识记忆者转变为知识生成者、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由研究客体转变为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化有关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概念及其所衍生的各种意义。提出和研究“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理论基础有:个体哲学的诞生与凸显;“前见”的合法性与积极意义:“认知图式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知识观的转变与“个人知识”的提出。通过对这些理论基础的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某些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西方知识观经历了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认识论、从知识认识论向知识价值论的两次重大转变,其中每一次转变都对教师知识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让人更深入地认识教师实践知识的本质,而且使人更明确教师实践知识的价值取向,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取向,以教师反思为动力的取向,以探寻实践知识的意义为根本目的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观对当前语文教师的转变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新的语文教师角色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重知识的掌握、重智力的开发向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转变。具体做到由"教学主宰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由"满堂灌输型"向"博学导师型"转变,由"权威严肃型"向"情感渗透型"转变,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与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有着课程生活化、主体化、个性化及全人化的特点。因此,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阈下的教师角色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课程实施层面的创生性取向,实现教师角色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的转向;基于知识观的价值承载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促进者的转向;基于教学过程的交往取向,表征着教师角色由独白的权威向对话的非权威的转向;基于教学主体多维取向,呈现出教师角色由教学单一体向教学合作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袁书卷 《文教资料》2008,(6):99-100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现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教育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师教育方面,建构主义思想及其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专业化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以及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教育与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将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中,研究者多趋向于集体培训、理论研习和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等外在因素.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背景下,关于如何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相关机制与方法仍然缺乏研究.针对上述现象,本论文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首先论述了教师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所应具备的个人知识结构及其实践特性,然后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建立了一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并就其内涵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罗华 《教育探索》2003,(11):14-1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看法与态度,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它制约着教师的角色选择与定位。随着知识扬弃和进化的加快,知识现在发生转变:由客观性向化性转变,由权威性向大众化转变,价值性由绝对向相对转变,综合化趋势加强,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观的转变,改变了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知识基础,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角色创新是教师在新的社会知识观下的必然趋势。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少应是:引导组织、学习研究和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个人知识观及其对高校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是相对于公共知识而言的。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缄默性和对话性等特征。在个人知识观的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在理念上应实现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在内容上应强调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在模式上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强调教师的反思与体验。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质量,高校教师发展概念的演变历程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十分重要.从教学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及个人发展探索大学教师发展的动态演进路径为:高校教师应当沿着学术化个体发展、基于学生取向的教学发展、组织环境优化中的职业发展、“多元学术观”全面发展路径实现渐进性动态转变,最终完成在职业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时芸 《文教资料》2011,(13):112-114
在基于"教育是政治的"这一批判教育观的认识下,通过对教师立场和课程的分析,阿普尔指出教师教育中存在"去技术化"现象。他主张教师应该批判地反思教育教学,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2,(12):79-80
城乡教师合作的意义1.实现平等对话,实现知识立体化。"教师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舒尔曼提出基础的七个范畴:内容知识、一般教育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育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以及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只有教师真正拥有知识,才能有效获得理智取向的专业发展。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城乡教师合作可以建构、传播个人实践知识,也有利于个人实践理论的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理论是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而建构的,是一种具有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的内隐性知识,存在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情境和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20.
教师角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负载着新的内涵的发展性概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角色,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