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医药科技期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选择《2019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59种中医药科技期刊为综合评价对象,筛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14种科技期刊计量指标为综合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数据结构合理,提取前4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并对59种中医药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得分进行排名。为了进一步验证综合评价的客观性,选取综合评价排名前五位、后三位,以及综合评价排名较前,但知网复合影响因子较低,或者综合评价排名较后,但知网复合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排名是综合分析而来,并不依赖于某单一指标,指标的均衡性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中医药科技期刊综合评价的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反映了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评价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实际上,作为人类知识表达的一个重要产出机制,学术期刊与生俱来就具备市场的特性,真正优异、顶尖的科技成果,都应是摆脱了学术权力导向的干扰,而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中孕育出来的. 科技期刊影响力应遵循“受众即市场”规则 引文分析法被视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科技期刊的评价普遍以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作为其主要的衡量标准.就中国的科技期刊而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会通过被引总频次、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即年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划分.因此,过去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往往富含着简单粗暴的评价色彩.即“引文索引”(CI)决定一切:迎合了引文技术的期刊可能投机取巧成为“核心期刊”,而真正为科技界研究者认可、能够为科技事业提供发展的期刊反而落选.  相似文献   

3.
任胜利  程维红 《编辑学报》2009,21(5):468-470
基于2003-2007年Thomson Reuters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比较分析中外科技期刊载文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等各项文献计量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平均载文量和总体学术影响力近年来一直在稳步上升,并且我国科技期刊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要高于世界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晓峰 《编辑学报》2021,33(5):479-482
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在期刊出版、评价、管理等过程中,唯SCI影响因子的现象越发明显.由于影响因子本身的局限性,唯影响因子在期刊基础设施建设、论文选择与评审、期刊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消除唯SCI影响因子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刻不容缓.不局限于少数指标,让不同类型的期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壮大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5.
马峥  张玉华  潘云涛 《编辑学报》2015,27(6):519-521
中信所在多年科技期刊评价研究积累和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研制出"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指标评价方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多项科学计量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重要指标的权重,分学科计算每种期刊在其所在学科内的相对位置分数,加权汇总得出每个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该指标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完善,根据各界反馈意见和科技期刊相关研究的进展不断调整优化,已经日臻成熟,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科技期刊评价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6.
2008-2013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引证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胜利  程维红 《编辑学报》2015,27(5):500-502
基于2008-2013年Thomson Reuters发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比较分析中外科技期刊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我国被SCI收录期刊的数量和影响力指标近年来总体上呈上升态势,但年平均载文量却稍有下降,以中文期刊为主的CJCR收录期刊数量和年平均载文量均呈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这可能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姚红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0):5-7,11
详细介绍灰色预测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步骤,并以中国科技期刊2001-2004年影响因子平均值的预测过程为例,说明灰色预测法在期刊计量指标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索引2001-2     
《编辑学报》2001,13(3):186
[1] Ronald Rousseau,金碧辉.期刊评价:影响因子及其相关指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1):1-6  相似文献   

9.
索引2001-2     
《编辑学报》2001,13(3)
[1] Ronald Rousseau,金碧辉.期刊评价:影响因子及其相关指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1):1-6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因子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负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因子作为科技期刊质量评价指标存在某些负面影响,它不能全面反映被测期刊的质量.呼吁科技期刊编辑树立正确的编辑理念,正确认识影响因子的评价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刊物的内在质量上;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科学技术事业提供信息服务。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并跨入世界科技强国之列。科技期刊只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有力地彰显其社会功能和价值。由此,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成为衡量科技期刊水平的重要表征之一。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首创了基于他引总被引频次/他引影响因子双指标归一化向量平权模型的"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等编制方法,构建了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反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引证指标与刊物影响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个主要引证指标的定义和意义入手,分析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关系,探讨了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要素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AJ)、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VIP)等国内重要检索系统中期刊收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期刊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应用h指数等新计量指标和影响因子等传统计量指标对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作出了单项测评。在此基础上按归一化处理法计算了综合指数以反映期刊的综合评价结果和整体影响力,并对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琳  魏杰 《今传媒》2012,(8):104-105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由于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乔治.赫希(J.E.Hirsch)提出h指数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琳  魏杰 《报刊之友》2012,(8):104-105
期刊评价指标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多种,为首的前两项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往往格外受到重视。由于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乔治.赫希(J.E.Hirsch)提出h指数用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牛晓锋 《出版广角》2018,(12):52-54
文章以2016JCR中SSCI收录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学科期刊为来源数据,采用Spearman分析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与h指数及累积h指数、与Scopus数据指标的相关度的不同.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5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论文影响分值、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标准特征因子的相关度高于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相同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累积h指数全部表现为最强相关性,与Scopus数据库计量指标CiteScore、SNIP和SJR均表现显著相关性.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更高,更适用于期刊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CAJIFR)》的文献计量数据,以综合影响因子、综合即年指标和下载量、Web即年下载率等为代表,按学科门类、具体学科分析了主要期刊评价指标的学科差异性,发现基础科学类引用指标较高,人文社会科学类网络传播指标较高,综合性期刊总体指标偏低,同一学科门类下具体学科的评价指标差异明显.论文揭示出学科之间的实际差异,为多学科或跨学科期刊评价的综合判断与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梅平  杜玉环  武阳丰 《编辑学报》2004,16(3):229-231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医学期刊的数量和平均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我国近年医学研究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我国医学科学研究近年来总体呈现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医学各分支中,临床医学研究领域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在临床各学科中,内、外、妇、儿仍将是主流学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计量指标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衡量科技期刊学术、业务水平的标准有多种,包括载文量、文摘率、流通率(借阅率)、引文率、专家评审等。将这些标准量化为文献计量指标[1],借助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数据可以使编辑部能够快速地对自己所办的科技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期刊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及时调整编辑和出版策略。1被引指标与被引情况相关的文献计量指标有:总被引频次、Web即年下载率、影响因子(IF)、即年指标、他引率、自引率、被引半衰期、h指数。这些指标的统计数据均针对期刊影响力和期刊学术水平进行评估,反映了期刊的有用性(被利用程度)和显示度。总被引频次…  相似文献   

20.
李达  李军纪 《编辑学报》2021,33(1):9-14
为研究红点指标与其他期刊科学计量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它的合理使用范围,分析其在期刊出版和评价中的应用,本文选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8年)收录的56种医药大学学报的24项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取相关学报的关键词生成词云图,进一步探究红点指标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24项期刊科学计量指标中红点指标与核心被引半衰期、文献选出率、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海外论文比、引用半衰期6项指标具有相关性,与其他18项指标没有相关性.医药大学学报的高频关键词中含有很多不具备体现期刊定位特点的医学常用词汇,如影响因素、治疗结果、学报等.因此可以认为,红点指标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具有广泛使用性,只有在同类期刊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