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教师通过整理化学史中的信息,提炼出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向学生提供与科学家相同的情境素材以及科学家完成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和科学家相同的学科理论中存在的疑问,学生由此展开类似于科学家的论证过程,实现化学史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例,进行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胡正怡 《化学教与学》2023,(1):26-30+44
以化学史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化学史展开“水的组成”的研究,引导学生建立化合与分解两种认识物质组成的思维模型,建构“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在高品位的主题下,渗透学科文化。并提出本节课的化学史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模型教学等方面的新思路,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化学史的地位随新课标的颁布日趋明显,想要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获得化学知识,并把所学知识主动构建进行信息加工,就必须打破单纯的以化学史激发学生兴趣的观念。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以化学史为主线的教学,并分别设计出“三条线”进行教学,此三条线皆融于建构主义理论,故称“三线一体式”。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史蕴含了丰富的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的教育价值。结合课标要求,通过“回溯重演”“质疑创新”“追踪模拟”“潜移默化”的教学环节,实现物理学史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Cisco NetSpace及“学在浙大”为线上教学平台,以浙江大学—思科网院实验室及浙江大学TP-LINK无线网络实验室为线下教学平台,采用线上智慧学习与线下探究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Cisco CCNA7网络技术在线培训用于“无线网络应用”实验课程教学,设计实现了一套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系统。教学实践表明,该系统能明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取得了省一流课程等教学成果,促进了浙江大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教育学”课程为例,综合已有融合式教学设计原则的优点,总结多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设计原则,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在某大学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期为此类课程进行融合式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选取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进行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针对主题式情境教学中“情境线”与“知识线”融合时出现的矛盾,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协调,结果表明SOLO分类理论对主题式情境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属钠”的教学为例,构建了PCK理论教学设计模型。教学案例中创设了融合“知识、素养、策略、评价、兴趣”五条线索为一体的“素养为本”课程设计体系和方法。利用“知识线”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素养线”发展核心素养,“策略线”和“兴趣线”突破难点、激发兴趣,“评价线”诊断目标达成情况,让化学课堂更有效地指向学生个体成长,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根据“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应用线上优质慕课资源,依托雨课堂、慕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融合创新教学策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取得明显的教改成效。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涉及宏观、微观、符号多个层面,涵盖较多空间信息表征的知识,传统化学实验较难满足不同空间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文中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为例,利用央馆虚拟实验“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实验”资源,基于学生空间能力分组开展差异化教学,从教学环节角度探讨融合虚拟实验资源的差异化教学路径,以期为广大教育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以"水的组成"教学为例,将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与科学家跨越时空对话,探索学习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水”的教学设计广东肇庆市第十二中学(526020)刘超一、设计思想“水”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它介绍了水的重要性,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在设计中选用设影录像、演示教具等多种媒体优...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它需要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因课施教,合理地组织设计,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技术手段和应用方式将线上和线下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教学中的“三表”教育现状,深度教学理论研究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化学史是化学学科教学中具有育人价值的教学素材,但化学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讲解过于随意、与教学知识脱节、对素养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在深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度理解教材内容与结构,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化学史素材;深度组织化学史素材,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深度建构知识结构,将知识线与化学史发展线有机结合;深度讲解知识,合理运用化学史,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素养。  相似文献   

15.
黎莹 《广西教育》2022,(24):40-43
本文对课程思政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论述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分析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提出家国情怀融入社会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上探寻教学文件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在教学环节上设计研讨教学、实践、实习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探索“线下”思政与“线上”思政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梁陆元 《教师》2020,(7):18-19
将化学史融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从“化学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和“化学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对如何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群众性、科学性、民族性特征,将其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有利于发挥价值导向作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因此,高校应加强规划统筹以完善融合教育机制、深入挖掘内涵以丰富融合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以打造融合育人体系、抓好实践活动以强化融合阵地建设,促进青年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顺利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在平台选择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的融通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师生任务,强调将虚拟实践适当嵌入各教学环节,并充分实现虚拟实践和线下实践的灵活翻转。“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显著效果。推进思政课融合式教学,需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增强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融合性新闻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合格的财经新闻人才、哪些是财经教学中的改革重点、如何确保稳定的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成为财经新闻人才培养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为破解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知识论的层面来看,财经与新闻专业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知行融合、新旧融合的“四维融合”确保了教学模式研发的科学性;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说,教学环节在设计上必须实现传统新闻与融合新闻协同、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协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协同“三种协同”;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发与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要“课堂空间”“实践空间”“沙龙空间”和“特训空间”这四大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进入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以理论思考为起点,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出发,归纳了融合教学的典型模式,阐明了教学设计过程,并设计了教学设计支架(任务单),以助力教师开展融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