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旭  熊勇清 《资源科学》2021,43(1):1-11
“双积分”政策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同步增长。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双积分”政策划分为酝酿期(2014—2016年)和实施期(2017—2018年),从显著性、敏捷性和稳定性3个维度,分析了“双积分”政策影响下新能源车企经营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双积分”政策在酝酿期便提前释放出了积极作用,环境绩效增长更显著、更稳定,经营绩效政策响应更敏捷;②“双积分”政策在实施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经营绩效增长更显著,环境绩效政策响应更敏捷,增长也更稳定。政策制定者在完善和优化“双积分”政策时要善于利用政策信号释放机制,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双积分”政策的适应性、覆盖面和精准度,把握好政策实施和执行的节奏和力度。  相似文献   

2.
汪涛  杨杰 《科研管理》2023,(8):69-77
手段导向为不确定情境下的创业决策研究提供新视角,近年来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手段导向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探讨促进型与防御型手段导向一致性对新创企业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中介作用。通过对176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揭开“促进-防御”手段导向一致性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黑箱”。研究表明:(1)“促进-防御”手段导向一致性程度越高,新创企业的创业绩效越高。(2)相较于“低促进-低防御”手段导向一致,在“高促进-高防御”手段导向一致的情况下,创业绩效更高。(3)相较于“低促进-高防御”手段导向不一致,在“高促进-低防御”手段导向不一致情况下,创业绩效更高。(4)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在“促进-防御”手段导向一致性与创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手段导向理论的发展,并可以为创业者提高创业决策质量实现创业成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科研院所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明星科学家成为影响改制目标实现的“第一要素”。以广东省科研院所改革为背景,本文探索了明星科学家在组织创新与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项目式与平台式改革模式的调节效果,研究发现:明星科学家对组织双重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高于经济绩效;政府财政科技项目在明星科学家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创新平台在明星科学家与科研院所创新绩效、经济绩效关系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为科研院所的人才体系优化与资助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通过“国家竞争力资助计划”促进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由独立咨询机构对进行绩效评估。建议研究建立产学研合作的评价指标,并关注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在科技计划实施与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作创新项目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基于来自高技术企业209个创新项目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在项目不同阶段,二元式创新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专有化机制使用强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和后期,均促进了项目创新绩效;探索式创新合作仅在项目前期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其在项目后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非正式专有化机制强度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合作在项目前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拓展和深化了二元创新合作理论,对于推动创新合作项目科学决策、促进长期可持续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式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被动实施绿色行为,而非正式的监督机制如公众环境关注更能够激发企业的内在创新动力。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为样本,利用熵值法从企业财务、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4个维度构建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检验公众环境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在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竞争性在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在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能够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科研人员“工具人”身份,关注科研人员“社会人”身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励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不仅能减少不满意情绪,还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起着激励作用。(2)科研条件保障和科技评价合理性是促进科研“生产”的重要因素,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有显著影响。(3)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化。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影响显著,而健康医疗保障的影响不显著。(4)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影响存在差异。45岁及以下的科研人员更看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男性更关注住房保障,女性更关注教育保障。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能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开源软件项目发起人个体行为视角,以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的8053组开源软件项目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收集了333位项目发起人问卷数据,探索项目发起人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及知识共享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开源软件项目发起人作为特殊开发者,其参与动机、个人价值观、个人影响力和创新意识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前两者比后两者的重要性更大;(2)开源社区内的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高效的知识共享与清晰的知识流转过程对于项目最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开源软件项目发起人对于促进开源社区的知识共享与提高项目绩效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知识共享在项目发起人与项目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民有效参与是提升农地整治绩效的有效途径.厘清农民有效参与影响农地整治绩效的基本路径与效应,对农地整治绩效的提升及其相关政策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构建了农民有效参与,项目管理行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三个变量间的影响路径;然后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所构路径及其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验证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有效参与主要通过项目管理行为这一中介变量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产生间接正向影响;且效应测算结果显示,在农地整治项目全过程与各阶段中,农民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间接效应要远大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占到了总效应的90%左右.因此,农民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提升路径主要在于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相较于单一地通过农民有效参与度的提高来改善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度的提高与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双管"齐下,效果将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芮正云  马喜芳 《科研管理》2022,43(9):176-184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是人文社科重要的研究力量,并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但是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绩效评估中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项目评估结果不准确,不能客观反映出实际科研效果。通过对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绩效评估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与国外高校先进经验比较,发现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改进不足,促进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绩效评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汕  张金隆  陈涛 《科研管理》2012,33(7):112-120
成功控制IT项目一直是项目经理和用户关注的热点。在国内128家企业IT项目调查的基础上,从项目经理和用户代表的角度建立四种控制模式(行为、结果、价值观和自我控制)对IT项目绩效的影响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各种控制模式对绩效的有效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模式对绩效的作用上,项目经理和用户的看法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均认为通过加强结果控制和价值观控制能有效提高过程绩效,同时过程绩效的提高有助于产品绩效的提升,但自我控制的作用不明显。不同的是,项目经理认为结果控制比行为控制更能促进过程绩效的提升,而用户认为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对于绩效的提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升其创新绩效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剖析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单一维度或者其中某几个维度的发展优势,并不能转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效率优势,需要采用综合视角审视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其之间的关系;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部署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效率并非仅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正向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抑制作用。研究结论补充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缺口,为地方政府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涌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有助于打破严格的经费比例限制和管理框架,探索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使科研资金更加符合实际支出需求。科研经费“包干制”对于充分解放科研活动生产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扩大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及使用权、深化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未来在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中应体现柔性化管理,促进科研经费优化配置和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项目绩效管理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提高科技投入绩效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对国内外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和评价了国内外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研究成果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提出了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ESG理念深入人心,利益相关者愈发重视企业ESG表现,管理者为迎合利益相关者的ESG诉求可能选择降低ESG信息披露质量,造成企业外部ESG披露与内部ESG实践解耦。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以2017—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索企业ESG解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历史绩效反馈顺差—行业绩效反馈落差”促进了企业ESG解耦,“历史绩效反馈落差—行业绩效反馈顺差”抑制了企业ESG解耦。机构投资者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分心”程度会强化“历史绩效反馈顺差—行业绩效反馈落差”对ESG解耦的正向影响,削弱“历史绩效反馈落差—行业绩效反馈顺差”对ESG解耦的负向影响。研究发现从双重绩效反馈不一致角度揭示企业ESG解耦的动因,补充拓展了ESG相关研究,为利益相关者识别并约束企业ESG解耦行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现代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意义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一种科研评估的新概念、新模式。传统的评价主要以对个体研究者的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者研究工作的直接产品,如论文、著作等,评价的职能是衡量不同研究者对拓展人类知识边界、增进知识总量的贡献。但“绩效评估”不仅关注科学家个人,而且强调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科学研  相似文献   

19.
开源软件是分布式创新下集体智慧的代表,知识共享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本文对403份有效问卷进行大样本定量分析,研究影响开源软件项目内成员间知识共享的核心要素和机制。研究表明,以共享知识为中介的分布式创新影响开源项目绩效。其中,开发员作为供给端,从参与动机、社会网络、组织文化三方面;用户作为需求端,从用户创新角度共同对共享知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开源项目绩效。薪酬刺激对于开源软件开发员的参与动机影响并不显著,打破了以往的认知误区。社会网络对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最大。开源项目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胜于其技术能力,对项目绩效产生作用。用户创新对于促进开源软件项目绩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开源日渐成为软件开发的新范式。不同于传统模式,开源软件开发依托数字化平台和模块化技术,表现出明显的自愿参与、自主创新和自治运作特点。为此,开源软件项目可通过开放参与汇聚集体智慧,打造高价值产品。然而,开放参与在激活知识获取的同时,也加重了知识吸收负担,对开源软件项目绩效发挥着“双刃剑”作用。立足开放悖论视角,基于知识基础观,阐明了开源软件项目开放参与的双重影响机制:知识获取与知识吸收。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开放参与广度和深度如何作用于开源软件项目绩效,以及许可证协议这一代表性治理机制的权变作用。对Git Hub平台上409个开源项目的实证研究发现:(1)开放参与广度与开源软件项目绩效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参与者的持续涌入,绩效会先升后降;(2)开放参与深度与开源软件项目绩效呈U型关系,即随着核心参与者的继续增加,绩效会先降后升;(3)高限制性许可证会强化开放参与广度与开源软件项目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