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姚民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60-161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宣泄,写作主体“我”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是不可取代的“这一个”。有的学生作文,中心也明确,材料也不少,结构也严谨,语句也通顺,但就是缺乏灵性、生气,其原因往往是文中无“我”,没有个性。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却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李丽清 《广西教育》2007,(7A):54-55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内容空洞,没有灵气。其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内心自然“流”出来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书面表达的应用阶段,也是检验阶段。如果说阅读理解与感悟积累都是为“语用”做准备的话,那么,作文,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算是进入了实战阶段。但是,纵观作文教学,存在:(1)对中年级开始就“写”段通顺的话,有的学生到毕业时还是写不好,虽然能勉强写一段话,但用词不准确(闽南语与普通话混用),内容不丰富,情感不真实等比比皆是。(2)缺乏创新、个性、特色;雷同、平庸、应付者不少。  相似文献   

5.
古代先哲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应是学生的心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文如做人,作文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润泽。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虽然提倡和鼓励学生写“真文”,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满天飞,虚情假意,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读了让人生厌。当“应试教育”左右着中国教育的时候,教育就被异化为一种缺少人性的教育。当前作文出现了一种追求功利的倾向,即考试怎么考,作文就怎么写;考试考什么,作文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6.
感悟是指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作文是以触发、培养和应用学生的感悟为目的的有别于技法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它以获得感悟为出发点,以表达感悟为终极目标,触发学生感悟,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抒写“本”我、“真”我,变“要我写、我厌写、我懒写”为“我要写、我想写、我能写”,从而上升到“我活写、我巧写、我乐写”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进行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习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多样化的,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多样化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不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做法,就会扭曲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化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作文,还称之为“得意之作”。在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习作训练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突出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真实的生…  相似文献   

10.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学生说:“看我做一遍。”这种“下水教游泳”的教学方法,效果十分显著。我把它引入到作文教学中,也收到了很大成效。从作文命题时起,我就不但考虑“学生会怎么写”,而且也考虑“我该怎么写”。讲评时,手中有学生习作,也有自己写的文章,两者结合,互相参照,可以避免抽象空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教学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上花的时间很多,但学生还是怕作文,写不好作文。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能、不敢或不善于打开自己的情感闸门。作文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世,而自身的情感却又具有“隐私性”。学生担心的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喜怒哀乐,能公之光天化日之下吗?”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大门,让温馨的阳光洗涤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情感热流涌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学生情感的激发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数年来,笔者从尊重学生的真实生命与生存状态出发,让学生享受阳光般享受作文“人本权”,鼓励他们“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收获了案前学生数十万字的带有自己烙印的习作。面对它们,我无法平静——作文教学应努力关注儿童生活的另一面,构建一个开放的作文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养成忠于自我的写作态度,使每一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凸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习作活动中放开种种束缚,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强调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三自引导”的作文教学研究,即“自能作文”、“自改作文”和“自主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自能作文、自我创新,渗透素质教育,围绕认识、情意、技能等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6.
“真作文”要求学生写真实生活,谈真实感悟,抒真实情感,用真实语言表述.可从现场观察体悟、常态深度思辨、师生“下水”学步、多元展评激励四个方面,催生素材,驱动学生写“真作文”.“真作文”有基本的推进原则:内外兼修,学生爱“真”文;循序渐进,学生写“真”文;因人而异,提高含“真”量.  相似文献   

17.
张淑妹 《考试周刊》2009,(26):90-90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义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  相似文献   

18.
吴纯 《海南教育》2008,(5):23-23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丽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直倡导以真情作文。抒写心中想说的话。他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无非是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交流彼此的感情而记下来的话。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所以,我们Ⅱ乎唤作文的真情回归,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我手写我心”,自然流泻灵动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引导学生的写作上,学生作文中的造假现象相当严重,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这些都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强调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