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机遇,地方师范大学借“双一流”建设之势,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提升办学实力。作为挑战,地方师范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办学定位重综合性轻师范性、学科建设重效率轻公平、师资队伍建设重科研人才轻教学人才等失衡问题,导致教师教育特色日益被弱化。因此精准办学定位,融合综合性与师范性;完善学科体系,兼顾公平与效率;健全师资制度,引育科研人才与教学人才;优化评价体系,增强针对性、本土性与有效性是地方师范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重振教师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师资队伍的支撑,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绩效评价为杠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关联教师工作评价与学校管理,承担着促进教师发展和监督教师工作的两大职能。但在管理实践中,绩效评价对教师的监督作用有余而促发展作用不足,其中主要原因是绩效评价在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中的错位和角色迷失。在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绩效评价充分发挥杠杆作用要依靠其角色由“监控器”向“助推器”转变,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重心要由教师管理过渡到教师发展,绩效评价制度要由教师的外部激励转化为教师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33-134
为了倡导学术公平,消除不同学科、专业间的评价差异,各地方高校在科研工作中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解决了学校各类评审过程中的学术评价多重标准问题,促进了各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任务,建立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分类学术评价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高素质、高质量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支撑。现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下,部分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教师管理制度对象相对区分度不够,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化周期长,教师伦理道德管理监测制度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教师自我学术劳动力的解放,滞缓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秉持学术至上的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确保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正确;立足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劳动的基本特征,建立大学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服务制度;参照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与特点,适时调整优化大学教师待遇激励制度;全覆盖从严大学教师道德伦理标准建设,坚守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职业的最底线。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研究型大学激励教师创新积极性、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性大学中分类指导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内涵,提出按照学科类别、人员类别、团队组成等差异制定不同的量化评价指标,并要考虑业绩量化指标评价和发展性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可持续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为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评价成效,文章在政策分析的基础上,从成效评价的逻辑起点出发,以技术价值合理性理论为基础,分析“双一流”评价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现实落差和问题;提出评价“双一流”建设成效的技术手段要符合价值合理性要求,主张评价必须遵循“三统一”原则,必须尊重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本质属性,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针对如何完善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专业的眼光看,“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有效性与大学评价的根源性有关,需要从本源上对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再辨与反思。在评价对象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意在教育事实,理应满足教育的基本规律;在评价目的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旨在成人与创新,必须遵循人才与学术的根本逻辑;在评价内容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重在内隐文化,应当关注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在评价方法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涉及综合的技术手段,无疑需要高度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8.
屈楠 《教师》2020,(8):116-117
以“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探索符合一流院校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一流院校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与输送要求,提出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养,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既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抓住机遇主动作为.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关键.在分析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必要性和"双一流"背景为地方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指出了当前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改革学校发展模式、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需求导向建设一流学科是学科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双一流”战略实施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模式、人才引育思路、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需要聚焦需求,引领学科建设内涵;服务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瞄准需求,改革资源配置机制;立足需求,健全学科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梳理国内外大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从评价目标、评价类型和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比较分析国内外大学评价体系的差异,归纳总结现阶段大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理念创新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实践诉求,也是大学评价的改进方向,并从合理取舍评价体系及评价结论、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导向、优化评价的组织管理方式、明确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定位、回归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社会监督本位、建立分学科的学科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完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导向,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使之能充分鼓励和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从而促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良好成果。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高校学科建设和期刊发展存在天然的互动机制,期刊建设引导和服务学科发展,学科建设为期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立学科建设与期刊融合发展机制,须构建学术共同体,搭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培育一流学术团队;打造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LS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聚焦人才培养,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国际化人才输出的主阵地;瞄准科技前沿,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协同创新的高地;推进海外引才,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优化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新渠道;强化贡献导向,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支撑一流学科体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评价“双一流”建设成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动态监测是信息化时代教育评价的新范式。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在理念、机制和结果使用等方面体现了动态监测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为了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克服“五唯”顽瘴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建设过程监测理念;以加强评价诊断功能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动态监测体系;以落实“双一流”建设高校主体地位为重点,探索“监测—改进—评价”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具有丰富的内涵。“54321”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体系,立足教师“五岗”,提出要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育体系、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五能”,同时通过强化党委领导、搭建教师发展平台、规范团队建设机制和完善评价体系等进行高质量创新团队建设。此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还应正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深化团队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我国学科师资队伍评价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借鉴世界三大学科评价体系中师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以整体性、结构性和国际影响三个维度为导向,建立中国特色学科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院系评价是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推手。遵循评价活动"是什么""做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做"的认识逻辑,大学院系评价定位于大学组织评价,其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组织目标、组织效能、组织成长发展的三维视角进行构思;其中,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引与分类评价、从关注工作绩效到组织效能、对评价结果予以分类使用等,以此达到对大学不同院系组织激励的目的。以此设计院系评价体系,推出以目标达成为引领的集达成度、贡献度、成长度为主要内容的院系评价体系,并着力推进其在高校的组织实施,是大学"双一流"建设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辨识“双一流”大学背景下大学国际化和师资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师资国际化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运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形成“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观念、意识”目标层的“国际化师资理念和建设策略”二级指标对大学师资国际化建设至为重要,其次是位于“能力、行为”目标层的“中外合作办学”和“教师结构国际化”,再次是位于“结果、绩效”目标层的“课程结构国际化”和“师资素养国际化”。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旨在引导“双一流”大学把师资国际化建设作为其国际化的中心内容,把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作为其国际化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