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最大比例的人员性投入的价格差异及其在地区间的配置状况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地区间义务教育人员性投入的价格差异很大,生均人员性投入的实际差异远小于生均教育经费中个人部分的支出差异。但城镇地区间生均人员性投入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政府仍需努力促进地区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实现,并对地区间义务教育价格指数进行常规测算,以掌握教育资源的真实配置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发现,政府投入的力度仍然不够,这表现在近几年一些省份生均经费指数几乎没有增长,个别省份甚至有所下降。不仅东、中、西地区间教育投入不平衡,地区内部,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各省市之间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差距要比东部、西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必要为解决我国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经历“以县为主”和“新机制”两次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规模不断扩大,生均投入持续上升,经费分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本文就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当前义务教育财政依然面临着地区间投入差距较大、缺少科学测算的生均标准成本作为拨款依据、转移支付缺乏激励、政府间支出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中央政府应以充足投入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的发展目标,推动中小学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科学测算生均标准成本,适度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义务教育支出职责,构建科学化、多元化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以保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选取了我国30个省份2011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学前教育阶段各项生均经费的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比值,综合评价各项生均经费配置的省域间公平性,并构建理论模型考察哪些因素作用于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投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公平,主要表现为省域间经费配置的两极分化严重;代表政府努力度的一般公共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省域间不均衡程度很高;农村地区省域间生均经费投入不均衡状况比城镇地区严重;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部省域高,中西省域低"的区域性特征;各省域学前教育生均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都会对学前生均经费投入产生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配置情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与生均经费逐年增加,投入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社会投入力度较弱,家庭投入低于OECD国家均值;普职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明显;各省生均财政拨款差距较大。支出结构上,人员经费占比上升明显,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费占比下降;教职工工资占比持续上升,学生资助和校舍建设费占比下降,日常运转和设备购置费占比较稳定;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资本性支出占比偏高,教职工薪资福利支出占比较低。建议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构建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间差距;以提高中职生均经费为牵引,协调普职教育经费结构;提升教职工薪酬水平,构建以经常性支出为主、资本性支出为辅的经费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的二元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用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衡量义务教育投入水平,旨在研究1996年至2002年全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及发展趋势;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各地区城镇、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本研究最终揭示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各地区之间都有很突出的二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戴文静 《高教探索》2013,(1):113-117,124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地区差距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2009年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和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三项指标,发现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教育投入的省级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不一.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转移支付水平,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的分担责任;欠发达地区要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在生均经费支出方面的差距,以促进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对我国大陆地区2001-2010年特殊教育学校经费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投入方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且是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收入来源的主体;特殊教育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数额与当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接近;在支出方面,近两年基本建设支出比例大增,近三年公用经费增长趋势明显.建议:结合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继续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对普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合理规划特殊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提高中部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困境,突出表现在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低,和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等方面。改革现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增加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公平、合理分配教育教育资源是目前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桂林市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配置存在明显的城乡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公共教育政策的“城市中心”取向、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义务教育国有产权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等。要解决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偏差问题,必须坚持合理的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原则,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规定及其他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我国现阶段,确保义务教育公平须在法律上明确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通过立法保证一定年限的免费义务教育;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保证义务教育的入学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应对税费改革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投入主体财力偏低、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仍然存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依然短缺、农村“普九”欠债未还、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差、农村仍有不少贫困学生需要资助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建立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修改和完善教育立法;广辟财源,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税费改革后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对我国各省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各省间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差距很大,且中、西部地区的支出效率高于东部地区;我国长期人口政策所致的学龄人口规模变化引起了各省教育经费支出效率变化趋势的不同.本文建议在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同时,应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口预测及教育投资规划,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义务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和部分市县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数据的分析发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出水平与自身相比虽有所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且区域内配置不平衡、使用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以致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而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的努力程度也不够,同时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与政策上存在某些偏差造成区域之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拉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公用经费拨付规则和管理制度与学校工作实际也不尽相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区域内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平衡,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使用结构,增加学校管理公用经费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一种追求公平的思想,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原则.本文以湖北省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近五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发现当地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义务教育供给质量和效率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泽县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示范区之一,在扎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有效做法:优化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整合趋于优质均衡;加大经费投入,使城乡办学条件趋于优质均衡;完善共享机制,使城乡师资配备趋于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9.
民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其有效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产品供给制度,引入少数民族的意志表示,提高民族义务教育产品的使用效率,以解决诸如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供给差距大、使用效率低等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逐渐提高,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了解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比如,存在师生比例偏低和分配的不平衡,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不合理,以及物力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应该确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大对物力资源的投入,优化配置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