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2.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3.
朱颖  张弛 《英语广场》2020,(5):8-11
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塑造了一位追寻"身份"和"尊严"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彼时,美国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苏伊士危机等使英国在帝国权势机构里建立的身份认同受到原殖民地人民的质疑,英国国民身份也随之被他者化。本文拟从后殖民理论中的他者概念切入,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史蒂文斯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揭示帝国主义日渐式微下英国国民的感伤和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4.
《长日留痕》对英国的乡村和男管家进行书写,具有很强的"英国性"。主人公史蒂文斯将自我束缚于"英式尊严"和"管家事业"的盲目追求中,过度节制情感,痛失亲情和爱情。  相似文献   

5.
李淼 《文教资料》2013,(30):27-28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长日留痕》中男管家史蒂文斯在其与肯顿小姐之间的感情上及其对达林顿勋爵的忠诚中存在的“自我欺骗”心理的表现和觉醒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复原性怀旧企图重构一个单一、固定、排外的英国身份,这种身份的合法性最终为小说叙事自身所解构。相反,《群山淡景》中悦子的反思性怀旧则通过反讽式、碎片化的叙事,成功重构了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非本质主义身份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雪燕 《英语广场》2020,(36):17-19
《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是一名服务于贵族的英国管家,作品以史蒂文斯的视角,描绘了他六天旅行的所见所闻以及在达林顿府任职的经历,表现了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职业管家畸形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长日留痕》运用插叙的写作方式将英国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为期六天的旅行同他做管家的往事相结合,刻画了史蒂文斯为了捍卫管家尊严而导致自我无法调节本我和超我矛盾,人格机制失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展示了特定历史语境下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互动,伴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英美文化的冲突明显地体现出来,小说中英国达利顿勋爵和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的冲突以及英式管家史蒂文斯和美国雇主法拉戴先生的冲突反映了英国价值观逐渐被美国规则所代替、英国的全球权势最终让给美国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布克奖的获得者,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作为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长日留痕》以日记的形式描绘了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一生经历,突出强调了史蒂文斯的情感变化。基于时空体理论和空间理论,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探析,反映了史蒂文斯身份的迷失与复得,并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对于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