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应用《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调查市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后,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市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经常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小强度不太紧张的运动项目、每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31-59min对促进心理健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锻炼频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在校经常参加乒乓球锻炼的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与国内常模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还受到了锻炼的周频率、性别、年级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我们国家有关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关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锻炼方法、参加项目、锻炼时间、负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35岁以下船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贺  张松  苏煜 《体育学刊》2002,9(5):56-58
采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35岁以下船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35岁以下船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性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船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船员。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评价的辨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论证和理论思辨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评价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指标和标准.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认为,1)采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可以较为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水平或现状,能够较为科学的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评价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的指标,其构成要素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强度作为评价主体,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依据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情,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程度划分为"经常锻炼"和"偶尔锻炼"两个等级.4)经常锻炼的评价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 min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联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对243名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高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P<0.01),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非锻炼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不发达地区下岗失业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的调查表明,该群体总体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水平很低,下岗后参与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减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与体育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下岗失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健身和全民健身计划主要受精神压力、经济状况、价值观念、性别角色差异以及基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锻炼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对调节和缓解大学生因学习负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河南两省的3所高等院校的7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全国常模、高等学院进行了比较,另外还研究了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能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同样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的投入到运动之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的效益。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从容地负担起繁重复杂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情绪稳定,有较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和排除各种干扰的能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能促进生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练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行为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是许多心理学家和体育工作者经常讨论的问题,教练参与帮助促进,预防和早期干预等行为可能有助于支持年轻人的心理健康。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教练的心理健康素养和角色认知如何与他们在体育环境中与年轻人的这些帮助行为的参与相关联,其中包含与抑郁相关的心理健康素养的自我报告指标,以及检查角色认知的度量(即角色广度和角色疗效)和参与预防,促进和早期干预。三条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体育素养背景下,心理健康素养与任何帮助行为都没有直接关联,但通过角色广度和角色效能,心理健康素养对促进,预防和早期干预有显着的间接影响。通过培养他们的知识,能力和信念,使这些行动成为角色的预期一部分,使教练能够参与这些帮助行为,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替代和非正式的初始支持来源。总之,这项研究调查了教练的心理健康素养,他们的角色感知,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教练参与支持年轻人心理健康的行为。结果表明,培养教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可以使他们在体育环境中参与这些帮助行为。  相似文献   

15.
长年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长年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坚持长跑锻炼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坚持长跑锻炼老年人的各因子总体分数适中,在性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就该群体总体而言,各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常模,其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同龄普通常人。结论:长年长跑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篮球游戏教学法对中学生学习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教学实验方法 ,对中学生进行篮球游戏教学与学习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篮球游戏教学 ,提高了篮球的基本技术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创造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篮球游戏教学法以其广泛的人际沟通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以其适宜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质 ,以其娱乐性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以其竞争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以其锻炼性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 ,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的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密切相关。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也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在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探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进步、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各种挑战,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身体素质下降、肥胖、运动损伤、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当今人们面对的这几大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动态脑适能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动态脑适能 (动适能,学适能)训练是通过具体的、专门的肢体训练,改变脑功能,使人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保持身心健康的行为和大脑训练方法。动态脑适能训练具有简单易学、运动强度小、操作安全、效果明显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脑适能的提高可以体现在动适能(动作能力)和学适能(学习能力)两个主要方面。从发展学的角度出发,脑适能,动适能和学适能训练,对儿童动商发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体育运动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游泳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参加游泳锻炼12年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长期参加游泳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老年人社会化的运动,尤其是对女性锻炼者的效果更加明显;长期游泳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同龄人的水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水平明显较低,女性老年人参加游泳锻炼有益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的改善;长期参加游泳锻炼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