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明星 《预测》1990,9(3):58-59,7
我国是一个铜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金属铜。因此,掌握国际市场铜价变化规律,有利于选择进口铜的时机,从而争取到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国际市场铜价自50年代以来,发生过几次大的波动。这种价格波动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影响:当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工业生产下降,需求减少,市场萧条,对铜的消费减少,价格也随之下跌;当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景气时,需求回升,对铜的消费增加,价格也随之上升。除此之外,影响铜价的因素,还有:铜的生产成本,铜的生产投资的增减,铜消费结构的变化,对铜的生产销售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等等。另外,投机商的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疆铜资源开发利用前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建新 《预测》1993,12(6):32-36
出现了全面的资源贫化和枯竭,迫切需要加速铜资源勘探开发和建立新的铜矿产接替基地。“七五”以来,新疆接连发现了几个新的大中型铜镍矿,有的已进入了初步开发阶段,为了使铜资源优势得到发挥,新疆已开始建立了铜的冶炼加工业,将开始生产出部分深加工铜镍矿产品。但是新疆能否成为二十世纪我国铜工业的接替基地之一?新疆铜资源开发的市场前景如何?发挥新疆的铜资源优势应采取何种策略?新疆铜矿原料生产与冶炼加工业的经济规模应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预测新疆铜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制定新疆铜业正确的发展策略,首先对铜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影响铜市场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由于铜矿产是可耗竭的资源性工业原  相似文献   

4.
邸敬涵  温宗国 《资源科学》2021,43(3):612-625
资源产品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在对全球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跨境环境影响转移。传统仅从国家或产业层面评估国际贸易中单一环境要素的隐含流已远无法满足国际谈判与博弈中的精细化决策要求。本文以铜资源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级、多环境要素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及隐含流核算体系,选取了2018年6种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核算了铜资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对各国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及在各国之间形成的多环境要素隐含流。分析发现:①不同资源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类别、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和所形成的隐含流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差异。②铜资源产品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全球环境影响的显著增加,其中,约97%来源于铜矿、粗铜、精炼铜等原材料产品的贸易,主要流向原料国,其余3%的贸易环境影响增加来源于铜废料的国际贸易,主要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③总体上,在铜资源的国际贸易中主要形成了“发达国家→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球环境影响转移链条。根据研究所得结论,建议在资源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博弈和环境政策制定中,应综合考虑多环境要素,并结合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资源产品予以精细的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杨建锋  马腾  王尧  张翠光 《资源科学》2018,40(3):526-534
定量描述铜矿勘查经济过程并预测其走向,是实现铜矿勘查形势中长期预测、制定铜矿勘查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基于经济发展对铜矿勘查影响传导链,通过文献综述与数据分析,从经济发展对铜消费需求影响、铜供需对其价格影响、铜价格对铜矿开发影响、铜矿开发对铜矿勘查影响等4个环节,分析了经济因素变化对铜矿勘查的驱动机制。分析表明,铜消费与工业化水平紧密相关,世界工业产业迁移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将对中国铜消费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长期铜金属价格随供需变化呈现交替上升与下行的周期性变化,下一轮铜价格上升波次来临取决于接替中国启动工业化的国家;矿产铜生产通常滞后于铜需求和价格变化,铜矿勘查的经济收益受制于铜矿的开发利用;铜矿企业根据全球工业产业格局与铜价格中长期变化制定相应的勘查开采计划,是平稳度过矿业下行期的重要基础。铜矿勘查是一项高风险市场行为,政策稳定、市场透明、可以预期的友好投资环境,对于铜矿勘查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铜资源消费大国,保障铜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计算和评价中国铜资源的社会存量可为中国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本文运用动态物质流分析(MFA)方法、Weibull分布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并结合Minitab软件计算了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报废量和铜资源的社会存量。计算结果显示:①1990-2013年中国铜产品的理论报废总量为1521万t,社会蓄积量为6504万t;②2013年中国再生铜产量占精炼铜产量的38.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③以国内废杂铜为原料的再生铜产量占再生铜总量的36.5%。研究结果揭示:中国国内铜资源报废量和社会蓄积量将会持续增加,未来将会保持这种增长趋势;中国国内的废杂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国再生铜的原料主要源于进口废杂铜,在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废杂铜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精炼铜消费量持续增长和自给能力有限以及进口受限的综合压力下,再生铜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铜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在中国铜资源禀赋条件差的条件下增强废杂铜的回收利用,提高废杂铜的利用效率,来保障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7.
铜是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材料,但是世界上的铜资源有限,因此,对于废铜的回收利用至关重要。铜米机就是现代生产中解决废铜回收利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是用于对废旧铜线粉碎将铜和塑料分离的机械。  相似文献   

8.
郝敏  陈伟强  马梓洁  张超  甘建邦 《资源科学》2020,42(8):1515-1526
铜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关键金属。中国长期以来进口“六类废杂铜”和“七类废杂铜”两种废碎料来冶炼再生铜。本文基于海关贸易和有色金属工业统计数据,利用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铜废碎料贸易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显示:①2000—2015年,中国累计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6680万t,其中含金属铜约2000万t,占同期国内再生铜累计产量的56%;②相比利用铜矿石生产精炼铜,利用进口铜废碎料生产再生铜在非生物性资源消耗、温室效应和人体毒性等方面减少了一系列环境影响,同时累计节约铜矿山投资成本约580亿美元。然而,进口的“七类废杂铜”在带来资源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环境与健康风险:一是进口低品位铜废碎料中夹杂大量有机物,在拆解和熔炼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二是部分工业园区和小企业在工艺、技术、空间布局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引发了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因此,建议辩证和全面地认识铜废碎料进口带来的效益和风险,在坚决禁止进口“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电线、电缆和五金电器”这些“七类废杂铜”的同时,继续利用进口“六类废杂铜”作为重要的铜资源,以降低中国对原生铜矿石的依赖以及造成的采矿和原矿冶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界锂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锂主要用于铝冶炼、空气处理、润滑剂、锂电池以及陶瓷和玻璃这五大消费部门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引发了人们对锂资源的高度关注。本文运用部门预测法,对2015-2025年世界各国对锂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认为:①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用锂高值情景下,锂需求会逐渐上升。2015年、2020年与2025年的全球锂需求为3.2、5.1、9.6万t;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快速的用锂低值情景下,锂需求达到顶峰后下降。2015、2020与2025年全球锂需求分别为3.2、4.9、4.2万t;②用锂高值情景下,全球锂资源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锂电池成为第一大消费部门,2025年全球锂消费结构为电池66%,陶瓷和玻璃20%,润滑脂4%,空气处理2%,电解铝0.08%;用锂低值情景下,2025年陶瓷和玻璃以41%的消费占比继续保持第一大消费部门,其余部门的消费结构为电池25%,润滑脂10%,空气处理6%,铝冶炼0.19%;③全球锂资源丰富,储产比高达371年,2015-2020年全球锂产能将至少达到9.2万t,2015-2020年仍将持续供过于求的状态。用锂高值情景下,锂资源在2020年以后有供应趋紧的可能;用锂低值情景下,锂市场将持续供过于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曹志宏 《资源科学》2013,35(11):2181-2187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必然对其农业资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谷物当量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资源产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从食物消费整体演变趋势而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仍以素食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均衡化和多样化演替,食物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②从城乡差异而言,虽然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量整体趋同,但当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仅为城镇居民占有量的78.90%,城镇消费品质高于农村,且城乡差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③从地域空间分布特征而言,我国各地居民食物消费谷物当量呈现出结构一致性、南北差异和民族差异特征;④从食物消费结构而言,虽然我国居民直接食用食物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不断降低,但禽畜产品生产饲料需求对农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未来20年间居民食物消费优化升级使其农业资源需求量约增长25.23%,饲料消费已经取代人口增长成为影响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球锌消费及需求预测与中国锌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涛  陈其慎  于汶加 《资源科学》2015,37(5):951-960
本文以全球10多个典型发达国家近100年的锌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按锌消费特征分为两类国家: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消费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②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都具有“S”形消费规律。在此规律基础上,将全球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4类国家集团,对全球锌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全球锌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将逐步减少,中国需求已经进峰值区,全球锌需求增长点将转向印度和东盟。  相似文献   

12.
畜产品供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宋璐璐  曹植  代敏 《资源科学》2021,43(3):501-51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辨析汽车行业的物质资源代谢特征和碳减排潜力可为落实循环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预测了中国乘用车中21种物质材料的代谢特征,评估了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1...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居民膳食结构演变的中国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辛良杰  王佳月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15,37(7):1347-1356
利用"粮食转化率"概念将居民消耗的主要食品转化为原粮,并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官方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耗数据进行了订正。结果发现,2012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耗量为327.5kg,高出统计数据20.8kg。至2030年,中国口粮消费量将持续减少,但减少速度会逐步放缓,尤其是城镇居民,原粮消费会维持在105kg左右的水平上,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20kg左右,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将下降到110.3kg。禽类、水产品、奶类的消费品将会明显增长,牛羊肉的增长比例也在50%以上。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会达到386.5kg,较2012年增长18.0%。如果纳入工业用粮、损失浪费用粮、种子用粮,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需求将会超过517.3kg,如果再纳入政策性收购量与出口量,那么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需求总量为551.4kg。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必须持续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整体产出水平;农业生产结构也需要向畜牧业倾斜;同时要减少损耗与浪费,提高食物的二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供求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所利用的原料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植物油脂、各种废油和动物油脂,而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原料。随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包括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世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致使CBOT豆油价格持续上升,而且面临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我国植物油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进口植物油占中国植物油总供给量的比例已达到56%,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植物油只能依赖直接大量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受世界植物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面临风险。为此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制定长远的生物柴油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物柴油原料多样化,并合理引导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以实现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国君  何伟 《资源科学》2014,36(12):2569-2577
基于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和影响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客观因素,尝试构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体和分类别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结果表明,万元GDP水耗、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万元GDP水耗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人均GDP、二产比重对人均综合水耗影响显著;人均GDP、水资源量对人均生活水耗影响显著。2007-2011年,万元GDP水耗标杆的上、下临界值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分别由22.33t/万元、39.32t/万元下降到14.39t/万元、23.83t/万元;人均综合水耗标杆上临界值变幅较小,保持在(245.33~253.08)L/(人·日)之间,但下临界值由471.02L/(人·日)缓慢下降到437.58L/(人·日);人均生活水耗标杆上、下临界值变幅较小,分别保持在(85.06~89.51)L/(人·日)和(150.46~157.77)L/(人·日)之间。基于统计参数估算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是可行的,考虑客观因素的城市分类凸显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标杆管理意义。建议建立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与信息发布机制,将人均水耗指标纳入到水资源利用效率目标管理体系当中,为城市水资源的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