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从田径竞赛表演市场、田径无形资产市场和田径俱乐部运作等方面对目前我国田径市场的运作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剖析。指出我国田径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竞赛产品的质量差、经营管理不够、田径迷缺少和服务意识差等问题困扰着我国田径市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田径市场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是中国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市场强化田径市场营销,发展市场调节在配置体育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田径项目资产价值是田径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从市场营销角度,田径服务市场可又分为赞助市场和个人消费市场。本文从现行的我国体育产业总的形势下分析研究了田径产业市场营销动作的现状并在借鉴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观点,希望能对其市场的运作起到一点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序伟  邰崇禧 《体育世界》2010,(12):119-120,109
近年来,我国商业性体育赛事逐步增多,赛事运作的规模与水平不断提高。亚洲是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一个巨大而潜在的市场,国际田坛将更多地关注亚洲、关注中国,这对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推广极为有利,同时也对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我国田径赛事市场化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我国田径赛事市场的内容、构成要素和在市场化运作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杰 《灌篮》2021,(3):154-154
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立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体教融合的内涵和理念进行剖析,对成都市天府新区少儿趣味田径课后延时服务开班情况以及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会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小学开展面临着学校对少儿趣味田径进校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项目宣传培训力度不足;运动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缺乏少儿趣味田径知识。研究认为:应因地制宜,自制少儿趣味田径器材;中小学运动会中要融入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要构建教学、训练、比赛一体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动对接社会、市场;打造传统特色学校;健全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田径运动市场化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田径运动进入市场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田径市场化是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性发展和实现新一轮“奥运争光计划”的现实需要,并对田径竞赛表演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提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调整和发展高校田径课程体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出发,对普通高校现今的田径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式田径课程的5个教学目标及其内容体系和组织运作方式.新式田径课程体系有利于体现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挥大学生在田径课上的自主选择性,从而提高田径课程教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社区体育培训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探析上海社区体育培训服务运作的主要项目、场地来源、运作形式、时间安排、师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整合社区资源、实施差异化的服务策略、适度培育经营性社区体育培训组织、强化社区体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拓展上海社区体育培训服务保障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田径竞赛种类与年度计划安排、竞赛分组与参赛方法及田径竞赛赛事运作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两国大学的校际田径竞赛管理既有共性特点,又存在明显差异。对中国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的启示是:建立健全合理的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管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顺利开展大学校际田径竞赛的重要组织与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大学校际田径竞赛体系和科学规划竞赛系列安排是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的前提;科学的田径竞赛分组和严格的运动员参赛资格规定是大学校际田径竞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规范的赛事运作是大学校际田径竞赛高效举办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田径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田径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我国田径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我国田径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为相关部门在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全国田径竞赛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培育和拓宽田径竞赛市场,加大田径市场开发力度,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为备战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服务,2004年全国田径竞赛的承办和商业推广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 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本、之母、之源,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项目共设男女46个小项,是奥  相似文献   

11.
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是实现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基础。随着竞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竞技体育基础大项的田径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成为竞技体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辽宁省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社会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田径赛事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辽宁省田径赛事市场运作的因素有体育经济环境因素、体育政策环境因素、田径赛事产品质量因素、田径竞赛环境因素和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观念与素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东北部分高校田径课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东北三省高校田径课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田径课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田径课的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差;田径课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对田径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当前高校田径课缺乏特色性建设等。针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南京、苏州、扬州、无锡四个城市的田径赛事市场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了江苏省田径赛事的现状。本文认为,要提高江苏省的田径赛事市场运作水平,首先必须提高运动员参赛竞技水平,其次是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开发田径市场,与此同时还必须培养和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进一步完善田径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省大学生田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场馆设施、训练与管理体制、教练员与运动员等情况进行了剖析,探求更加适合我省大学生田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大学生田径运动队训练与竞技人才培养体制,并提出我省高校田径运动队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几年来辽宁省田径队赛前训练进行跟踪调查,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在田径赛前训练中安排训练的一些规律,得出了“运动负荷的“峰值区”应放在最后一周之前,而最捂周的运动负荷应相对地降低”的结论,为今后的田径赛前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男生的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总体上,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学习紧、没有时间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形式,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较低;缺乏体育劳务消费的场所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体能训练在径赛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能训练是田径竞赛项目训练中重要的一环,体能训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田径整体训练的水平。通过对我国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在竞赛项目中的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状态诊断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为获得辽宁省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施有效的调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体能与体成分、有氧及无氧能力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状态测定,掌握辽宁省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旨在为优化我省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科学支持并为全面提高我省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第10届和第11届运动会田径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对取得较好成绩和名次(前3名)运动员的后继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较滞后,除少数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能够选入专业队继续进行训练外,大多数后备人才严重流失。因此,分析四川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四川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