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越来越重要.由于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听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英语教学的网络化,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提供多种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渠道,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英语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听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听说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方法得当。只要经过长期训练,一定能告别“聋哑”英语。  相似文献   

3.
黄擎擎 《成才之路》2012,(18):48-48
职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标任务,更是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听说能力是基于语言信息输入和转化生成基础上而形成的语言学习表达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应注重语言思维感知、情境表达交流、综合发展运用等方面,能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听说为课程教学重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能力,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听说是重要的语言技能,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人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发展语言技能开始的,特别是听说的技能。因此,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必须先发展他们的听说技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文章从农村初中英语听说现状出发,就培养和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帮助学生摆脱英语听说困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听说能力,这就需要尽量缩小课堂教学情境与真实生活情境之间的差距。多媒体技术在创设生动情境、提供大量任务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传统英语听说教学与交际教学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焦点集中于语言形式而不是语言功能;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多于综合的语言能力训练;教师的语言输出多于学生的语言输出;单向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运用此种语言进行交际,听说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听力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预测能力,认定各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抓特定细节的能力以及正确的听的习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创造轻松课堂英语氛围,减轻学生焦虑情绪,鼓励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语言实践,把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读写等各项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听说实践相结合,在训练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提高,坚持不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旨在改变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轻读写能力的偏向,以听说促读写,以读写助听说,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研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邵荣芳 《考试周刊》2014,(98):109-109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如何在教学中重视英语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在此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思考。一、营造听说氛围,扩大学习渠道实践表明,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语言学习才会又快又好。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听说英语的氛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感性的材料,创造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大课堂上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密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机会,从而有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多媒体途径大面积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英语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听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听说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方法得当。只要经过长期训练。一定能告别“聋哑”英语。  相似文献   

11.
马蕊  李霞  张学堂 《科教导刊》2020,(3):178-180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已越来越引起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要实现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应具备的就业能力,探析了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以推进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其中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重视夯实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语料储备量、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入手,夯实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是新疆宝贵的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新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了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紧迫性,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去探寻对策,要把重点放在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三个主体上,以大学生基础性能力、适应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为基点,结合当前的政策法规、大学生自身特性,寻求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测验法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内部归因高于外部归因.没有年龄差异,也没有性别差异;学业成就较好和较差的学生,都很重视能力的归因:学业成就较好的学生,重视能力和主观努力的因素;而学业成就较差的学生,更重视能力和问题难度的归因.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关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低年级作文指导策略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要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典型范例,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多说多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种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使学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更具有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中的实验课面临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问题。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与当前科研前沿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中专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培养能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中专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分析了在能力培养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n organic chemistry was studied in four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s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majors including agriculture, biology, health sciences, pre-med, pre-vet, pharmacy, medicinal chemistry,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high spatial scores did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questions which require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such as completing a reaction or outlining a multi-step synthesis, and questions which required students to mentally manipulate two-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a molecule. Spatial ability was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for questions which could be answered by rote memory or by the application of simple algorithms. Students who drew preliminary figures or extra figures when answering quest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get the correct answer. High spatial ability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draw preliminary figures, even for questions that did not explicitly require these drawings. When questions required preliminary or extra figures, low spatial ability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draw figures that were incorrect. Low spatial ability students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draw structures that were lopsided, ill-proportioned, and nonsymmetric.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 model which argues that high spatial ability students are better at the early stages of problem solving described as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A model is also discussed which explains why students who draw preliminary or extra figures for ques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correct answers.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其归因反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5名小学教师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教师对于不同特点学生学业失败后的反应模式。结果表明,在学生考试失败后,高教学效能的教师对于高努力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奖励,预期学习困难学生在将来更容易失败;低教学效能教师对于高能力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给予学生更多的惩罚,预期低能力学生耷将来更容易失败。中教学效能教师的反应模式更接近于低教学效能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