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柯江 《新闻传播》2024,(3):64-66
本研究主要从大熊猫丫丫归国事件中主流媒体报道的传播策略及其对公众态度以及认知的影响出发,以大熊猫丫丫的归国事件为背景,收集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关于此公共事件的微博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报道经过不同的叙事过程和呈现方式,提高公众对于相关公共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认知水平,对事件的传播和公众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受众对特定信息的筛选和忽略等问题。本文旨在为媒体在公共事件传播路径优化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以及网络化的发展,我国的公民社会开始出现,我国的公共领域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始了实质性的建构。而我国独立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方式,以独立的精神姿态介入到公共/社会话题之中,开掘出了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话语空间,影响着公众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身份认知。独立纪录片的这些特质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影响下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世界理论和疾病传播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公众心理应激作为变量构建新型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型并进行仿真,以探求典型的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公众应激心理产生的应急行为对危机信息的传播具有导向性影响,公众应激产生的心理情绪通过相应的机制影响被传播节点的情绪,从而影响公众的传播行为;通过调整参数,加入政策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官方信息的发布和更新速度以及信息发布量和覆盖率对公众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有显著影响;提高政府公信力,并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危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危机心理承受力与应对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其建筑风格的美学也影响着公众对图书馆的认同.图书馆建筑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反映了时代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短视频网红通过运用类型化叙事、设置生活类话语、塑造临场感等自我呈现方式制作系列情景剧,与用户建构并维持互动关系。用户在对网红的关注与凝视中收获了情感上的认同与满足,也被引导与塑造了新的交往活动、行为方式等。同时,研究反思短视频网红的媒介化展演,认为“生活的云端化”会对公共空间、个人生活以及社会审美带来影响与冲击。  相似文献   

6.
发展迅速的网络技术直接导致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媒体公共领域业已成型并且对公众生活方式和认知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媒体公共领域基本内涵和网络媒体公共领域构建与治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锐 《出版史料》2004,(1):64-66
雕塑艺术门类众多,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大类。当代中国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尤为突出。本文以新中国55年中建立的纪念性雕塑为主,做一次简要的观礼。  相似文献   

8.
董颖 《传媒观察》2013,(9):41-43
微博,作为一种话语权利的发声工具,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可以对公共事务展开自由辩论和公开批判的公共空间。在微博所建构的公共领域里,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但是拥有话语权的公众与使用话语权的公众并不是统一的。本文试图在传播学的框架下分析微博公共领域内的话语霸权,并对其内在的产生机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市场营销策略对公共档案利用方式扩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公共档案利用过程的一些新方式与思路以及公共档案馆应更加强调档案工作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公共档案利用过程的一些新方式与思路以及公共档案馆应更加强调档案工作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时代的内容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心理也随之变迁.体育新闻报道作为大众传媒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传播内容和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娱乐化,这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争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论证,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丁迈  罗佳 《现代传播》2015,37(2):50-53
当前中国经历改革转型大潮,进入"矛盾凸显期",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概率增大,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但危机事件信息传播中公众作为舆论主体,他们的心理动态往往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微博内容中公众表露的对事件的态度以及在事发后的个体行为决策,探求危机信息传播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机制,希望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舆情的分析和研判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主体"的概念出发,指出舆论主体是舆论活动的承担者,其处于社会联系和环境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而言,舆论主体即是由能动的个体组成的,在社会中进行舆论表达和公共讨论的社会公众。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公众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等特征,并进一步从社会转型与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具体历史情境入手,探讨了公众开展公共讨论的过程和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全国民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认知与态度舆情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当下国内舆论的焦点诉求,同时从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关系角度,对保障公众舆论表达的自主性和政府积极回应舆论焦点诉求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店面租金的不断上涨,以及网上书店和数字化出版对实体书业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为文化空间而存在的书店的传统运作模式难以为继。一些独立实体书店不断地创新经营方式,以多业态经营、多元化产品战略、构建文化公共空间的方式来实现商业模式的再造。本文以广州方所书店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其经营内容分析,总结出其创意的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公共艺术在当代的角色和任务,论述了国内大学图书馆公共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其转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新馆为例,提出并详细论证了当代大学图书馆公共艺术创作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朱波  王蕾 《今传媒》2016,(10):10-11
随着微信营销的产生与发展,营销者在微信营销中对意见领袖的培养也逐渐兴起,营销者通过培养意见领袖,借助其影响力对消费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微信营销中意见领袖培养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别阐述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与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并针对培养方式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余戡平 《大观周刊》2011,(15):20-20,9
服饰又是社会文化的特征,不同的民俗文化有着不同的禁忌规约,禁忌文化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普遍存在,具有约定俗戍的禁约力量和消极、神秘的特性,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诸多禁忌现象的挖掘、分析、论证,提出了禁忌习俗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得以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它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麻痹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世界知名智库的比较分析,探究国际智库的发展现状以及智库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表明,智库通 过输出人才、影响舆论及发表出版物等途径影响公众和公共决策,全球化导致智库的发展空间和影响范围扩大,智库 在国际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影响举足轻重,新技术革命催生了新兴科技创新类智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指出,当前智 库在公共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快速响应能力成为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韩峰  高红超 《新闻世界》2012,(4):102-103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微博赋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拓展了公众话语空间。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通过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微博这种新媒体对网络公共领域构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小梅 《新闻传播》2009,(8):105-105
本文针对网络空间公信度偏低的现状,通过典型的网络事件分析了网络公共空间公信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升网络公共空间公信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