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20名13-15岁健康学生为受试者,采用单脚站立提踵方法评价跖屈肌群力量耐力,以提踵时间的中位数54s为分界线,将受试者分为跖屈肌群肌力小组(A组)和跖屈肌群肌力大组(B组),进行睁眼、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和稳定极限测试。结果:①睁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平衡能力稍弱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闭眼单脚站立测试A组LNG/A显著小于B组,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②稳定极限测试A组各方向的身体最大倾斜角度均小于B组,FLoS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小者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矢状面上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长期坚持参加篮球运动的中年男性进行体质和运动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对中年男性心肺功能的改善,有氧耐力的提高,缩短反应时.延长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和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有重要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柔韧性和手的握力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对青年人群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肥胖和正常体重大学生各14名作为肥胖组和正常组,每组男女各7名。分别对两组人群进行静态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脚睁眼、单脚闭眼及动态平衡测试。结果:1)肥胖组静态闭眼双脚、单脚平衡偏离分数均高于正常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睁眼双脚、单脚平衡偏离分数与正...  相似文献   

4.
练习太极拳对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一年的观察中,经过三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练习组在六个月后和一年后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练习前分别增加了5.13S和17.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12S和12.91S,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中老年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5.
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旨在观察踢毽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在1年的观察中,经过3次跟踪测试,结果显示:踢毽锻炼组在第6个月和第1年的测试中,睁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分别增加了4.81s和16.73s,闭眼平衡时间比锻炼前时间分别增加了5.30s和11.86s,均有显差异,而对照组略有下降,但无显差异。表明踢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内外部干扰范式对3~8岁儿童站立姿势控制的影响,旨在揭示儿童早期静态站姿稳定性的干扰效应和年龄特征,充实姿势控制研究的理论内容与框架。方法:共纳入受试者182人。运用Kistler测力台采集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数据;运用BTS表面肌电测试系统采集肌电数据。设置内部干扰(快速举臂范式)和外部干扰(落球试验)范式进行研究,在不同干扰范式下,分别采用闭眼、振动脚踝及同时闭眼和振动脚踝的测试方式分别代表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为主导的感官条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感官条件和年龄对姿势控制的影响。结果:1)在内部干扰下,闭眼振动的COP位移大于其他3种感官条件(p<0.05);随年龄增长,三角肌、肱三头肌、腹肌和竖脊肌的预期性姿势调节(anticipatory postural adjustments,APAs)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2)在外部干扰范式下,闭眼条件下的COP位移出现最大值(p<0.05);随年龄增长,腹肌和外侧腓肠肌的APAs强度呈线性增大趋势。结论:3~8岁儿童的姿势控制能力受到不同干扰条件和年...  相似文献   

7.
以60~69岁的7 54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和体质状况.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并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女老年人随年龄增加体质状况的变化存在共性,表现为收缩压和选择反应时的增加(P<0.01),以及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的降低(P<0.01).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更快,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延长更明显,而男性老年人握力下降速度更快.2)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的体力活动有散步、体育锻炼、骑自行车,呈负相关的体力活动有重体力工作.得出结论: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心肺功能会逐渐减弱,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及反应能力等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女性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男性老年人更高、反应能力更弱,而男性老年人肌力下降速度较女性老年人更快;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及骑自行车等体力活动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重的体力工作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男性高血脂公务员血脂、体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医学检验表明为高血脂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男性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饮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14周运动和饮食干预,并制定出运动和营养处方。观察实验前后两组血脂、体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实验后血清TC、TG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数、腰臀比、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反应时均显著下降(P〈0.05),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显著提高(P〈0.05)。结论:运动和饮食干预对男性高血脂公务员有良好的调脂和增强体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0kg、27.5 kg和50kg)站立30 min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腓肠肌表面的肌电位变化.方法:28学员分2组,每组14名,完成3次站立30 min,并进行平衡能力和腓肠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站立30 min躯干平衡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负重量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安静状态下相比,负重50kg站立30 min腓肠肌表面肌电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负重量站立30 min,不损害躯干的控制能力,但随着负重量的增加,下肢腓肠肌激活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构建我国第一套针对戒毒人员的体质测评标准,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样本,采用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14)》在戒毒人员体质测评中的局限性,指出风险源辨识在戒毒人员针对性测评标准构建中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由外部风险源确定测评指标、由内部风险源确定测试项目权重和评分常模的逻辑,通过戒毒人员与普通国民的体质数据比较,确定戒毒人员体质健康外部风险源为心肺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神经适能,形成测评指标;通过实验和自编去量纲差异度算法,确定构成内部风险源的各测试项目及权重(男/女)为6 min步行测试(0.167)、握力(0.067/0.246)、纵跳(0.154/0.186)、俯卧撑(男)(0.248)、1 min仰卧起坐(女)(0.063)、选择反应时(0.086/0.211)、闭眼单脚站立(0.278/0.126),通过地域性因素分析、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因素分析,确定不同性别、年龄戒毒人员的具体评分常模,形成完整的我国戒毒人员体质测评标准,为戒毒人员各类运动干预研究的开展提供科学化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创编出一套适合中老年低骨密度者进行练习的"健身健骨操",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编制适合骨质疏松人群的健身健骨操,通过实验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实验选取成都市40~65岁城市居民52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24周的健身健骨操练习,在运动干预前后,检测BUA、T值、Z值、体脂及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同时在进行健身操运动的过程中,采用遥测心率表对其心率进行实时监控。结果:BUA、T值、Z值、体脂实验前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骨密度者通过健身健骨操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的骨密度。提示,有规律的从事该操可以起到健骨的作用,同时对健康的其它指标也有改善作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运动锻炼的心率应控制在(120±10)次/min、不超过140次/min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MSP430F169单片机作为控制和测量的核心部件,辅以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功率放大电路模块、恒流源模块、按键和数码管显示模块等组成一个电磁式继电器特性参数测试仪,完成对943-1C-12DS电磁式继电器最小吸合电压、最大释放电压、继电器线圈电压为额定值时的触点吸合时间、释放时间以及触点接触电阻值的测试,该系统能够实现成套参数自动测量,所有测试数据通过74HC573数码管进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继电器的测试要求,为继电器质量和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0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广场舞组40人,健步走组40人,对照组40人,每组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双足闭眼和单足睁眼状态下各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指标的值,测试时间均为10 s。结果:广场舞组和健步走组各平衡指标的值都显著小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广场舞组各平衡指标的值显著小于健步走组的相应值(P<0.05)。老年广场舞组与中年无锻炼组在各平衡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足睁眼站立时,老年健步走组的动摇总轨迹长(TL)与中年无锻炼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都能显著改善中老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健步走锻炼,且能使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水平达到无锻炼的中年女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闭眼投篮”练习方法教学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运动技能是在多种感受机能的参与下完成的,在视觉、听觉、位觉、触觉、本体感觉中,本体感觉是运动技术形成的基础。在我院篮球专项班学生在教学中增加“闭眼投篮”的练习,运用“闭眼投篮”练习与传统的投篮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助于迅速掌握投篮基本技术、技巧,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而且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有利于提高投篮的命中率,是提高篮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三种方法,对64名采用登山运动处方坚持锻炼2年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并与采用该运动处方锻炼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锻炼后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指标均非常显著优于锻炼前(P〈0.01),改良Wolfson测试前后指标较锻炼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坚持科学的登山运动锻炼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三种方法,对65名长年坚持太极拳锻炼(锻炼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锻炼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经常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国家优秀脚斗士运动员平衡能力正常参考值及了解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对脚斗士运动员和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平衡能力定量测评,结合脚斗士运动特点分双脚静态、单脚蹲起、外力干扰和单脚跳跃四种姿势进行测试。脚斗士运动能明显提高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其中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较为缓慢,并体现出各种参数变化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女子摔跤世界杯32场比赛的技术容量、技术全面性和技术效果进行统计,以期对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表明:(1)站立类技术容量远大于跪撑类,技术容量最多的是抱腿,最少的为抱胸滚桥;日本队的各类技术容量均第一;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均擅长抱腿技术,匈牙利擅长抱臂类技术,俄罗斯队跪撑角斗能力弱。(2)日本队的技术全面性排名第一,美国和中国实力相当。(3)站立类和跪撑类中的多个小项使用上表现出一个大致的规律:技术容量越少,技术效果越高;日本队站立类技术效果最高,中国队数据偏弱。(4)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技术容量、技术效果对比赛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仅站立类的技术全面性对比赛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一、二年级的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的得分和优良等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台阶实验与1 000m/800m二选一测试项目上,选测1 000m/800m跑项目在评优良等级上更有利;男女生在坐位体前屈与握力体重指数二选一测试项目上,男生选测握力体重指数更有利,而女生选测坐位体前屈更有利:男女生在立定跳远与50m二选一测试项目上,二者的评优良等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