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通识教育理解不透,出现课程结构不合理,“核心课程”开发不够,课程管理混乱等现象.需要重新领会通识教育内涵、设置“4+1”的课程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综合的课程、主题研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强化教育经典导读.注重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在结构、内容、缺乏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构建应用型营销人才的“模块+系列”课程体系模式,其中“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专识教育模块、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块;“系列”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原则、素质目标、课程结构体系等问题。并以池州学院为例,理论联系实践,提出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基础教育的预备教师,他们应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专门学科素质、教育素质;其课程结构体系必须体现"三性"即高等教育共性、高师教育个性、基础教育特性;构建了通识类、学科类、教育类三大类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长期停滞于“学术性”与“师范性”孰主次的问题上,很少认识到二者的统一与共存。而教师教育具有“双专业”的特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缺一不可,教师专业化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策略也体现出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两手抓”。根据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当下应在明确教师教育“双专业”特征的基础上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赋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同等的比重和地位;创新教师教育体制,逐步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满足“双专业”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教师培养课程与从教准备度养成之间的关系,对于职前教师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D大学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查了教师培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贡献。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教师培养课程,实践类课程总体的贡献度较大,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同样具有“最重要”的贡献;微格教学具有“比较重要”的贡献;教育研习被认为“最不重要”,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课程的应有功能未能实现。学科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从教准备度的发展都具有“比较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学全科教师是为了补充农村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而采取的教师培养模式.文章以培养目标定位为逻辑起点:服务农村、综合培养、引领卓越;以专业素养养成为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前提、以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宗旨;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特色体现:通识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能力——学科教育课程、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课程.旨在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为农村地区尤其是乡村小学培养更多合格的师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取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实现把文化科学“转换”为学科或课程和把学科或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文化科学学习活动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临床专家型”教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价值在于提升学员的技能、判断力、敏感性、分寸感 ,为学员提供严肃的、理性的教育教学理论活动和行动研究活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应具有经验性、工具性和通识性。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当下通识教育正处于教师烦教和学生厌学的困境。要走出困境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提升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双向渗透视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以此来探索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教育类通识课程数量不够、学时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门类少,课时量小,教学见习名存实亡,教学实习指导力度不够。鉴于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要实现教育类通识课程、学科教学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构成要素的优化及构成要素间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论高师办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高素质师资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责任。实施新课程六年来,中小学教师存在诸多矛盾和困惑,既有教师在职专业持续发展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教育中高师院校办学方面的原因。互动新课程中,基于教师专业化理念,高师院校重审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实施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策略,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既是坚定教师专业情意态度的职责使然,也是提升教师教育理性价值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作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要求将教师教育过程融入到整个教育生活和学习生活过程之中,用教师的职业精神整合学科知能和教师专业知能,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准。针对当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优化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在方案中体现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拓展了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充实完善了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设置课程,强化了学科特色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专业认证是师范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尺,为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引了方向,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应用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从师范专业认证的角度出发,以兰州城市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从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高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以及他们对新课程培训的愿望与需求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通过对西安地区中学教师的调查,收集到基层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所持的态度以及影响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高中新课改中极受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课题组四年来开展"聚焦课堂"活动的实践,指出有效教师培训必须直面教师的困难和疑惑,要让教师明确自己的不足,组织教师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同时要组建专业化的培训专家团队.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针对新的教师职业技能要求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本文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围绕培养目的要求、课程体系、内容和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构建新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In Flanders, action research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quality in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and in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as widespread as in some of the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rgue for trainees and qualified teachers setting up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Rather than perceiving this as an additional assignment for the parties involved, this is put forward a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 just as it is the general medical practitioner’s duty to keep up with the lat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implement new approaches, and confer and exchange experiences with confrer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such an approach could contribute to a stronger ti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training itself, and to a reinforcement of the knowledge basis in the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ey discuss how research can be conceived in the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subsequent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propose establishing a narrow link between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learning cycle intrinsic to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 article draws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at the Depart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of the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 where action research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in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中小学师资培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既是世界性潮流,也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高师的培训部门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观,强化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服务的意识;构建培养教师专业结构的培训课程体系;创新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专业化培训模式,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基础教育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规格的需求,总结了当前部分高师院校进行的综合型教师教育改革试点的状况,提出了构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特别是适应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包括主辅式、整合式、分—综式("3+2"专升本)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师培养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基于教师工作实践开展有针对性地研讨与问题解决,从而改进教师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以此理念为指导开展的"全过程伙伴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强调人才培养的全程系统设计,专业课程的全程有机整合,专业教育的全程标准示范,教师专业标准的全程全面贯通,合作各方的全程有效参与,学生教育的全程立体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