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超等长练习的作用所谓超等长练习,美国劳威尔大学赛·迪维拉尔等学者认为超等长练习的含义是“牵张———缩短的周期性练习”。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教授唐·丘博士对超等长练习的定义是:速度与力量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或练习。本文作者认为,肌肉先被迫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而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向心收缩则是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由于掷标枪是一项爆发式的项目,它对队员的爆发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在培养优秀标…  相似文献   

2.
蔡秋 《辽宁体育科技》2001,(4):31-31,34
肌肉在离心(拉长)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缩短)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比较典型的是“跳深”,即从高处跳下再向上跳起的动作,此时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在落地时做离心收缩,向上跳起时做向心收缩。同样,许多运动项目,如投掷前的“引枪”、团身”、足球射门前的“预摆”等等都是属于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认识超等长运动增力效果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3.
1、合理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 从肌肉收缩的形势上看力量训练的方法有:等张(动力性)力量练习,等长(静力性)力量练习和等动力力量练习等。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可以发展不同性质的力量。因此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动力性力量的练习是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它对发展速度性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有极大促进作用。它可使肌肉、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身体素质之一。完成各种体育练习时,要求肌肉收缩的值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即当肌肉进行一定程度的快速收缩时,在有些情况下,主要是发展等长力量(静力)的能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主要是发展等动力量(动力)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各种力量训练对肌肉收缩的上述特性曲线所起的作用。现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长训练和两种不同形式的动态性训练——等张训练和等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中的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早已在运动实践中采用了,而发展力量的动态性等动训练则是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肌肉收缩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等张收缩(动力性)和等长收缩(静力性)。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任何运动项目中,都存在着以上两种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 我们在《静力练习初探》一文中,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进一步证实了静力练习在发展绝对力量、力量耐力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发展速度力量和增大肌肉横断面也有较好的作用。所以,静力练习是相对于动力练习的另一类型的有效的力量练习法。但是实验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的静力练习存在着没有具体力的大小显示,所以,力的大小概念抽象,练习时强度难于正确掌握,并造成练习时的单调和枯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使静力练习更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我们研究设计了在静力练习时能显示力的大小的数显静力练习器。  相似文献   

6.
一、武术套路中静力性动作的力量训练 静力性动作是指肌肉以等长收缩的形式使人体保持某一特定位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练习形式称为静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动解剖学     
G804.4 9701243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等速向心、等速离心及等长测试的研究=Isokinetic concentric,eccentricand isometric testing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刊,中〕/吴毅,杨晓冰,李云霞,范振华胡永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3).—193—196表4参4(MYL)膝关节//屈肌//伸肌//向心力//离心力//等速//等长收缩//肌肉收缩  相似文献   

8.
等长力量训练等长力量与肌肉群充分伸展和收缩的等张力量不同,它以静力形式克服静止状态的阻力,例如墙壁、同伴对抗、重物或自身重量等。对股四头肌进行等长力量训练,是提高低姿势滑行能力所必须的基本要求。训练中肌肉一次性收缩时间应达到最大程度(完全耗尽)。艾·海登具有非凡的等长力量,有一次,他做45秒静蹲接10次蹲跳连续作业超过半个小时。他在比赛和训练中所表现出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9.
田径项目中超等长力量及其训练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等长力量是指肌肉先作离心拉长,继而做向心收缩过程所产生的力量,也叫做反应力量。超等长练习作为一种发展肌肉爆发性力量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受到教练员和运动  相似文献   

10.
    
G823.02 9801688下肢超等长练习在跳跃项目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刊,中,A]/冉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4).-44-45,69(TY)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等长训练∥爆发力∥肌肉收缩∥训练法针对超等长练习在教学训练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利用生理及生物力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11.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超等长训练就是指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起跳效果取决于起跳的速度,力量。起跳的速度、力量取决于起跳相应工作肌群收缩的力学效果。显然,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主要的途径。径赛和跳跃运动员尤其要提高工作肌群的相对肌肉力量。近年来,国外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与运动有最直接关系的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生化研究,十分重视提高肌肉速度力量和肌肉质量的研究与实验。本研究通过教育学的对比实验,以训练中下肢工作肌群神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支撑运动器官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效果为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探讨跳跃训练中“退让”与“克制”两类练习对跳跃成绩和工作肌机能状态所产生的影响差异,确定下肢肌群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训练的典型练习——跳深练习的训练价值,及其对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超等长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早在六十年代初苏联就已开始了。而后转入西欧和美国。“超等长训练”这个词的英文是:PLYOMETRICS,它来源于希腊字PLEFHrEIN,意即“增加”或“超等长”的意思.其生理机制是:肌肉在工作时先是被拉长,而后缩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肌肉先做“退让性工作”(“离心收缩”)随即做“克制性工作”(“向心收缩”)田径运动中的跑、即从着地到蹬地的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拉伸肌肉”实际上属于一种离心力量练习。即:肌肉在练习中虽积极地收缩,却仍被强制性拉伸作用力拉长了的工作形式。与肌肉的其它几种收缩形式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使肌肉产生较大的张力。早在1929年就有研究者(贝德)用青蛙实验证实了强制性拉伸肌肉后的肌力超过最大静力性肌力的1.5—2倍。还有研究者认为,离心收缩所产生的张力比最大向心收缩力大40%左右。可见,离心收缩是进行力量练习的最佳刺激。但在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是一种可以引起肌肉产生收缩的技术。由大脑发出的中枢冲动被一种迫使肌肉收缩的电刺激所取代。这样,按照所刺激的肌肉的最初状态,不仅可以刺激肌肉的等张性收缩,而且也可以刺激肌肉的等长性收缩。最近以来,有人用电脉冲电流来增加完全健全的肌肉力量。把电刺激用作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以下面一条原理为依据的。即:  相似文献   

16.
一、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被利用的机体为了完成各种形式的功,首先必须使肌肉收缩产生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将显著缩短,当这些力通过关节作用时肢体就会发生运动。这种类型的肌肉工作称为等张收缩或等力收缩。在其它情况下,看不到肌肉有明显的缩短,但是它却产生了力,这称为等长收缩。然而这两种情况肌细胞皆通过缩短其长度来产生力,这一  相似文献   

17.
超等长训练是发展大多数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爆发力量的一种方法。1.超等长训练的肌理超等长练习是指那些具有对快速动力性的负荷或发力肌肉的牵拉而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特点的练习。超等长动作被认为是依据肌纤维的反射性收缩特性而设计的。这种收缩是由于给肌纤维增加快速的负荷(产生牵拉)而产生的。负责感受肌纤维快速拉长的主要感受器是肌梭,每个肌梭中包含有几条特殊结构的肌纤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是一种使肌肉收缩的技术。用一种迫使肌肉收缩的电刺激来取代对脑中枢神经的刺激。用这种方法,各按被刺激的肌肉之始发状态的不同既可使肌肉做等张(动力性)收缩又可做等长(静力性)收缩。本来,这种电刺激技术仅仅用来防止由于外部神经受伤致使肌肉麻木进而可能出现早期肌肉萎缩的。近年来,电刺激越来越多地当成一种使继续萎缩的肌肉复元的技术。毕朔卜,杜莫林和克拉巴列德,威廉姆,威廉斯,阿尔贝茨和巴克,克莱狄茨和朗格,艾里克森和哈格马克等人的研究表明,用电刺激法对切除膝关节半月板之后的肌肉复元时,用石膏长时固定之  相似文献   

19.
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下肢各关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经标准逆向动力学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无负重超等长练习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加裁不同负重后的超等长练习髋关节贡献度明显增加.关节贡献度的升高与负重的增加并无线性关系;结论:无负重超等长练习优先发展膝关节肌快速力量;低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较大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  相似文献   

20.
超等长练习在跳高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年来超等长训练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于造成运动员受伤 ,应尽量少用。对策 :的确 ,教练员在对运动员实施超等长收缩练习时 ,经常会碰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这种受伤情况经常是由于运动员关节力量薄弱造成的。超等长收缩练习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但对少年运动员经常进行超等长收缩练习 ,容易造成受伤。同时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造成肌肉酸疼 ,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量与次数 ,留出时间让肌肉得到适应和恢复 ,这会使运动员受伤次数减少。误区二 :超等长收缩练习一定可以使跳高运动员受益。对策 :这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