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立因果关系一般只能通过实验研究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很难得出因果结论;将相关研究结果解释为因果关系,有可能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两个变量如呈现不完全相关,将会出现回归现象;回归定律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解释教练员、运动员运动成绩或情绪状态的波动,不能忽视它的可能作用。问卷回收率对调查结论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有必要估计不回答部分对统计推断造成误差的影响程度,给出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2.
一 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三级跳远技术节奏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三级跳远技术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大量研究往往只侧重于探讨各跳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而对各跳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本文旨在运用路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与观测数据一致的路径结构来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散打健康教育问题是体育学近年来的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竞技运动课程的表演性和广义健康理论的视角,对一些思考构思和断片进行了表达,希望对该研究领域的学者有所帮助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运动依赖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依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关于运动依赖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国外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抽取220名普通健身者为研究对象,对个人因素(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等)、身体活动特征(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及运动背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erry2004年设计的锻炼上瘾量表(EAI)对运动依赖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结果发现BMI值、运动总的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间是运动依赖的预测指标.室外运动和与朋友一起运动是影响个体运动上瘾的重要运动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运动锻炼成为民众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运动锻炼的生物学机制和生理效应等也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获得了新认识和新解释。文章基于最新研究成果,从生物学影响、抗病防病机制、锻炼方式与效果等三方面,对运动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给予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探讨印刷品、自主管理和完全运动3种不同类型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肥胖)前后测有显著差异;以自主管理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1 000 m(男)/800 m(女)、仰卧起坐(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完全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 000 m(男)、仰卧起坐(女)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Tukeymethod)进一步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的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常芸 《体育科学》2005,25(3):F002-F002
杰出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控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及其对运动医学领域的渗透,各国学者通过关联与连锁分析对杰出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标记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某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和启迪。目前,运动能力相关基因图谱分析发现,在核基因(nDNA)中,常染色体上有109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X染色体上有2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在线粒体基因(mtDNA)中有19个基因位点与运动能力相关。但是,由于方法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9,(4):18-24
时代在转变,体育学研究的范式也出现转移。学者倡导回归运动本身,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所主张的身体—主体(body-subject),对于运动经验的研究具有意义。本研究目的为探讨运动经验采用现象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让运动者进入情境中心,与台湾运动哲学领域权威专家刘一民教授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刘一民教授从台湾地区运动哲学研究出发,介绍现象学研究方法,强调切身感与场域性的重要性,与程志理教授的"体认"对话,并阐释了"体认"教学对幼儿体育课程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卫生组织(WBO)定义: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全面健康[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基础。体态健康是指个体身体的结构、姿势和运动的状态良好,涉及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平衡与协调,以及适当的身体运动和姿势维持。当前,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人群年龄向低龄化发展迅速,青少年时期的体态健康与运动表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的体态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还能预防运动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体育计量中多变量系统的线性回归建模问题,提出利用遗传算法(GA)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回归)相结合,对多变量系统进行特征选择的方法,即采用GA筛选多变量系统中的变量信息,通过利用PLS回归的误差平方和变换为适应度评价函数,筛选回归建模的最优特征变量子集完成种群进化,最终以最优个体为确定PLS回归模型。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提出了基于最小一乘准则和模拟退火算法(SA)的求解方案,对PLS回归模型系数进行重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特征选择方法能有效地实现简化PLS回归方程,同时提高了所建模型的解释能力;回归系数经优化后的PLS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冲击性运动的演进及热点,为丰富我国对运动特征的分类及开展冲击性运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0~2019年的文献,借助CiteSpace V、Alluvial flow等软件,通过冲击流图、共词分析、战略坐标和文献共被引聚类对冲击性运动研究进行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与结论冲击性运动多被应用于骨的研究,文献近10年呈匀速增长,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影响力较大的学者主要来自芬兰和美国,Heinone为高被引作者,《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是该领域的重要期刊。此领域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及元分析为研究方法,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导,联合生物力学、运动学、康复学等多个热点学科的研究模式,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冲击性运动对骨的作用、冲击性运动改善身体机能及提高运动表现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意义:“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只有适度运动才能增进人体的健康。所谓适度运动就是使人体的各种机能处于最适宜的运转状态下的运动。按照中国医学的解释,只有在上述状态下体内的气血运行才能畅达,各个器官的机能才能协调,从而使人体保持最佳健康状态。适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又被发达国家千百万寻求健  相似文献   

13.
借鉴美国健康管理的内涵及理念,结合我国大学生当前健康现状及运动疗法研究成果,指出:生活方式不良、运动不足、劳损性颈、腰椎发病率急增、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亚健康比例居高不下是我国大学生实施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因素;运动疗法干预大学生心理、肥胖、亚健康、颈椎病等的研究成果是支持我国大学生实施健康管理可行性因素;成立健康管理组织机构、收集健康信息、运动能力评价、健康干预措施拟定、干预效果评价及反馈、管理型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是实施健康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双一流”建设中,学科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从学科演进的历史看,学科分类是基于研究对象的问题域形成的。随着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不断深入,落实到具体的学术实践,即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具有学科独立性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对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从体育学学科独立性角度提出:(1)体育学的学科定位应从研究“人体”的生物学层面拓展出来;(2)应形成体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3)研究运动情境中人的运动行为是体育学方法论的立论基点,从身体认知的行为叙事建立身体感,以此为基石与相应的学科研究构成互证证据链结构的论证,是解决运动行为“真实性”判断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4)体育学研究以“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2种方法学技术研究人的运动行为,提供了多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叙事中证实或证伪的学术依据,开启了一条体育学逼近运动行为真相的“方法学路径”。此外,以学术实践成果“抢花炮的人文田野调查”为个案,展示了体育学新方法论的学术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定初中生主观规范正向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及不同性别跨群组恒等性,解释初中生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中介作用机制。方法:构建以主观规范为自变量,运动投入为因变量,角色认同和激情为有因果关系的中介变量的链式双重中介模型。在软件AMOS 24中运用Bootstrap检验方法,对295名被调查初中生的量表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1)初中生角色认同和运动激情中介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构成链式中介结构模型,形成三条中介路径;(2)初中男生和女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构恒等,影响机制较为一致;(3)角色认同与运动激情完全中介了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关系,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直接效应未达显著,初中生主观规范对运动投入的影响机制更趋向内化。结论:运动激情中介初中生主观规范影响运动投入的效应高于角色认同,运动激情可能成为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预测锻炼行为阶段的新贡献变量。研究期望为学校体育设计、家庭运动引导与社会体育干预提供学生运动投入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宝  张钊  赵凌燕  李萌  王娜 《体育学刊》2004,11(5):43-46
为了探讨学业可能自我和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根据两所学校253份调查问卷对可能自我量表进行了修订,然后根据修订的可能自我量表和运动能力量表对3所学校的296名被试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可能自我量表的结构效度和信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能够影响可能自我和运动能力。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运动可能自我对运动能力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学业可能自我所解释的变异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健康老龄化与太极拳的延年益寿机制,老年人的心理失衡与太极拳的修心养性机制来阐述太极拳运动对增进健康老龄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太极拳动作复杂、训练指导尚缺乏科学性等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旨在实现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正确引导人们进行太极运动尽些菲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6,(5):112-120
发挥体育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健康服务功能,构建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体系是当前的现实课题。美国作为运动健康促进的先行者,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与体育健身服务的作用,具有运动健康指导服务平台、健康公民计划、国民体力活动计划相结合的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通过对美国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考察,提出加强卫生和体育部门协作,打造卫生和体育联动的"医体结合"健康平台;实现全民健身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协同,把体力活动纳入健康中国战略指标;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健康责任,构建多方联动的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7,(2):1-2
运动技能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中四个学习方面之一,对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因果循环的关系。现实中有不少的体育教师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学生在课堂中怎样学好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很少有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教师身上。其实,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好坏取决于体育教师拥有运动技能之程度。文章尝试着就这一问题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Keep为例,依托技术接受模型(TAM),通过发放问卷随机抽取400名被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模型。探索锻炼承诺在运动社交平台和锻炼坚持性之间的中介解释机制。结果发现互动性能够通过自我效能、满意度、锻炼动机预测锻炼承诺,而锻炼承诺能够预测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研究为互动性促进大学生坚持锻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运动社交平台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