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利用,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流程与规范、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建设、数字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数字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与素养教育等方面对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开发利用实践展开调研。同时,文章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文化遗产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完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体系,组织专业研究团队推进数字文化遗产活化研究,推动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胡娟  柯平 《图书馆》2022,(1):16-23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主题,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外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项目,归纳提炼了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驱动、项目要素、项目成果和重点环节,分析其运行规律与特性,总结优秀经验并得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的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开展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时,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商业机构参与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深入探索众包发展以及明确LAM机构在项目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数字人文仓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架构模型,探讨了数字人文仓储的建设规范、技术架构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文章认为,数字人文仓储是社会智慧化进程中,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基本服务”走向“集成化、专业化、精确化、智能化、互动性”服务的产物,将奠定我国“国家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府文件管理数字转型框架的研究旨在推进电子文件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文章以文本分析方法对澳大利亚与美国文件管理数字转型政策与报告予以调查归纳,由此形成政府文件管理数字转型框架。进而提出了我国政府文件管理数字转型策略:从立足整体情境完备数字基础配置、面向业务与信息融合再造流程、完善顶层设计、基于需求开发数字工具、多元主体协同充实组织架构、规范持续性全面评估六方面予以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围扩大、内涵延伸,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文章梳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现状与进展,探究数字人文在我国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与潜力;并以融合的多源异构文献题录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计量学、关键词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兼顾独立学科判定标准的科学性与交叉领域的特殊性,从学科基础建设情况、社会需求与应用、学科范畴与二级学科、学科共同体与成长性4个维度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数字人文具有发展成为一级交叉学科的潜力,但存在理论基础有待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内与国外对比的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的发文时间趋势、知识基础、高被引论文、高关注度新兴研究、研究主题共现网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总结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的特征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我国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吸纳数字人文相关知识构建本土化的知识基础,加强与“人文”的联系,并立足自身人员、技术、资源条件努力推进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7.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数字人文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于2017年11月发布了《2018~2022 LIBER发展战略:研究型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了"通过完善与开发数字技能和服务,将图书馆打造成数字文化遗产与数字人文的枢纽"的战略目标,并专门成立了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DH&DCH)工作组。文章介绍了LIBER的数字人文发展策略,总结了其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工作计划、实践探索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与编辑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态势,从地域文化认同、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兴科技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路径研究进行述评,有助于厘清研究的主要脉络,把握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和编辑者,为数字出版资源市场规律和体系构建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0.
颜佳 《晋图学刊》2023,(2):27-36
目前由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开展,然而国内在相关领域缺乏研究,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文章采用网络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国外诸多数字人文实验室中选取4个典型案例,从服务体系、人员协同等维度对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概括与分析。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最终提炼出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运作框架模型,并对今后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相关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叙事是开展数字人文教育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意识、学术、技术和社会成果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文章探讨数字叙事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形式,以及实证研究对应形式的教学案例,归纳数字叙事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特点,提出数字叙事运用在数字人文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洲数字人文现状——LIBER数字人文与数字文化遗产工作小组报告》的核心内容如图书馆数字人文资金来源、实践探索、人员组织、技能差距、研究领域、合作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图书馆可从找准图书馆定位、深化数据管理服务内涵、促进多学科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采用多形式的数字人文人员组织模式、提升数字人文馆员专业技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合作并普及众包模式7个方面着手开展数字人文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图书馆与数字人文的关系,通过网络调研和邮件咨询对美国石溪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挖掘其数字人文服务特点。基于此,提出我国图书馆应立足自身资源和环境条件,着力基础数字人文服务;秉持开放双赢思维,将数字人文服务纳入业务范畴;以活动为先导,提升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可见度。  相似文献   

14.
靳文君 《档案与建设》2021,(4):12-16,11
文章调研以档案为核心资源的数字人文项目现状,分析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主题领域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把握档案部门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作用;均衡档案数字人文资源开发项目的发展;完善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数字人文背景下我国主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学者们主要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的数字人文,而对数字人文自身的理论建设较为漠视;缺乏理论内核的数字人文呈现一种数据库建设多于学科研究、论辩多于创新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却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本文呼吁重视数字人文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从"人文"的内涵出发,指出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其对人文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工具或方法的使用,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涵,是一种质的变革;辨析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等概念,基于麦卡蒂的方法论共同体与卡拉托斯的科学哲学理论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由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具体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构成。图1。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6.
徐彤阳  王淑怡 《图书馆建设》2022,(4):92-101+146
通过网络调查、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德国数字人文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德国数字人文项目从内容上分为文化研究项目、历史研究项目以及数字人文基础设施项目三个类别;具有项目内容广泛、重视编目工作与元数据开发,基础设施功能全面、专注服务人文学者,区域与多种类机构有机合作以及图书馆高度参与四个特点。对我国进行相关工作带来以下的启示:将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于第三产业,提升开放获取程度;加快数字人文工作范式创建,充分应用技术;加强国际、区域与机构合作,整合各类资源;发挥高校及图书馆固有优势,引领学科进步。  相似文献   

17.
对电子文件全数字管理框架的研究旨在推进文件数字转型理论与方法的完善。本文以案例研究与文本分析法,从战略、制度、系统和评估工具四个层面梳理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子文件全数字管理框架,发现其构件多元设定、框架整体关联、构建有序升级的特点。以此,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强化实施框架全数字目标导向、完备实施框架整体设置、推进实施框架深入应用三个方面策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9.
关联数据能以“数据”为单位揭示数字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为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讨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关联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和比较方法,从理论、技术、案例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已具备如下特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立足技术研究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注重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证研究,加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及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体研究等。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数字文化遗产项目——映射手稿迁移(MMM),为我国数字文化遗产资源的语义服务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MMM进行描述与语义服务特征分析,构建MMM语义服务运营机制。研究表明:MMM的语义服务机制框架涵盖MMM所涉手稿资源创建、格式转换、数据关联、用户服务直至共享的各个层级。我国应构建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的发展路径,包括:设计开放式国家数字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实现数字文化遗产语义分析与挖掘的多维可视化表达、建设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数字文化遗产语义服务模式和制定科学规范的数字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与传播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