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重金属镉胁迫下商陆幼苗叶片的正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文库)中,获得商陆寡肽转运蛋白基因的EST序列.利用RACE的方法克隆到该基因的全序列cDNA(PaOPT,GenBank注册HQ647015).PaOPT基因在进化中的地位分析表明:它可能属于OPT3基因家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PaOPT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商陆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是一个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预测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鉴定与特异DNA序列识别结合的蛋白质。本研究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构建了AtWRKYs基因cDNA文库,筛选获得了与拟南芥抗逆境胁迫基因AtbHLH112启动子区域中W-box元件特异性识别互作的WRKY蛋白。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tbHLH112上游表达调控基因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乐  陈珊 《科技风》2015,(3):56
由于大豆种子具有高油高蛋白,且可与土壤微生物共生进行生物固氮的特性,大豆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大规模的收集全长c DNA对于基因组序列的准确注释和基因及其产物的功能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用不同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大豆构建了全长c DNA文库,并从中获得了总共39,936个大豆c DNA克隆。分别从每个克隆的5’端和3’端进行测序后,共得到68,661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这些EST序列被聚类成包含2580个全长序列的22674个长片段。此外,我们对4712个全长c DNA进行了测序。去除重叠后,我们目前共得到6570条新的大豆c DNA序列。我们的数据表明87.7%的大豆c DNA克隆包含除5’-UTR和3’-UTR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已有数据证明我们测得的全长c DNA覆盖了大量不同种类的基因。通过将大豆序列与拟南芥、水稻和其他豆科植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们的结果中包含一些特异基因,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经注释后发现存在未知功能。本研究报道的这组大豆全长c DNA克隆,将为大豆基因发掘提供有用的资源,并有助于大豆基因组的精确注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本实验得出采用简易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总RNA试剂盒提取总RNA,提取效率和纯度较为理想。并利用生物软件学方法对老狡蛛丝蛋白基因引物进行了构建,为蜘蛛主壶腹线cDNA文库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陕西红皮花椒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获得花椒精油,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同时以五种典型足癣真菌为工具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花椒精油的抑菌性能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花椒精油有较强的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五种足癣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突出。本研究为花椒的精深加工及在医药领域的全面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 (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 .除了哺乳类 ,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 .在鱼类 ,近 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 ,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二是近年来 ,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 ,如鲫鱼囊胚细胞 (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 ,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 .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 ,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 ,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 ,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 .其次 ,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 ,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 .再次 ,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 1 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包括鲫鱼IFN基因 ,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 ,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 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  相似文献   

7.
hCLP46是从MDS-AML的CD34+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新的基因,为了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功能、性质研究,本实验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组织特异性表达检测,并将该基因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U937细胞,发现过量表达该基因的U937细胞能够抑制TGF-对p15基因的上调。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该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其启动子区存在一个典型的“CpG island”。提示该基因有可能参与甲基化调节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以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能否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表达,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方法,将含有MPG1-eGFP表达盒的pHMG载体转化入棉花大丽轮枝菌T-9中。经抗生素筛选后转化子约80个/106孢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子菌株孢子和菌丝在荧光显微镜下均发出绿色荧光,基因组DNA-PCR检测、GFP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GFP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转化子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MPG1基因作为启动子成功驱动GFP基因在大丽轮枝菌中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9.
茶树EST资源中SSR的信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获得1989条茶树EST,去除其中的低质量的和冗余的序列,得到全长为734.54 kb的1589条无冗余EST。共在这些序列中发掘出了281个EST-SSR,分布于246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7.68%。这些EST-SSR的平均长度为33.06 bp,平均分布频率是1/2.61 kb。茶树EST—SSR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的重复类型,出现最多的重复基元类型是AG/CT重复。本研究为茶树EST-SSR标记的建立和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小鼠内皮抑素(Endostatin)编码区cDNA序列及测序鉴定并构建pEgr-IFNγ-EndostatinA基因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肝细胞提取总RNA,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获得全长Endostatin基因,测序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r-IFNγ-EndostatinYT.基因共表达质粒。结果分光光度计测定50倍稀释的总RNA抽提产物,A260=0.834,A280=0.407,A260:A280=2.049,总RNA浓度为1.668g/L。EndostatincDNA的RT-PCR产物与载体pMD18T连接并经测序证实Endostatin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并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的IFNγ和DEndostain双基因共表达质粒pEgY-IFNγ-Endostatin。结论成功克隆小鼠Endostatin基因,构建了pEgr-IFNγ-Endostatin双基因共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一条美国批准"首个基因疗法"的消息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瑞士诺华公司的新基因疗法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25岁以下的复发难治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如果认真调研一下就会发现,美国批准的所谓"首个基因疗法"其实并非首个,此前已批准多个基因疗法。基因疗法及其多个"首个批准"基因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有了突破性进展。基因疗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30亿以上人口的主粮。由于各种病虫的危害,全球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对水稻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抗病品种的种植与化学农药的使用能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但是,田间稻瘟病菌菌株适应性强、变异快,导致抗病品种连续种植后易失去抗性;同时,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致使化学农药的控制效果降低。因此,从分子水平揭示病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水稻的互作机制可望为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提供候选靶标,同时为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总结了稻瘟病菌在侵染水稻过程中识别并内化水稻表面信号,通过胞内级联途径传递信号,进而分化产生侵染必需的附着胞的机制,同时介绍了该病菌分泌效应分子抑制水稻细胞的防卫反应,促进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VP1基因C末端与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段的菌液进行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的VP1基因C末端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16kd,而且重组菌诱导裂解物可在16kd处看到一条特异的蛋白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阴性对照未出现表达条带,而且重组菌在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6 h时表达量最大。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提取和裂解包涵体后,进一步纯化表达的目的蛋白,可获得纯度达70%以上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4.
肺炎衣原体膜表面蛋白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福  朱海红  陈离伟  周云连 《科技通报》2004,20(2):172-174,177
目的 构建表达肺炎衣原体膜表面蛋白(OMP)的重组质粒,并在火肠杆菌中表达获得基因重组蛋白.方法用高保真PCR方法从肺炎衣原体扩增OMP片段.双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与目的基因长度相符;各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相对分子量与文献相符.结论该重组质粒可用于核酸疫苗的备选质粒,基因重组菌表达的融合蛋白有可能作为有效抗原用于肺炎衣原体检测试剂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hCLP46(human CAP10-like protein46)是从MDS-AML患者的CD34+干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基因.我们利用串联亲和纯化技术来筛选与hCLP46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体内交联-甘氨酸洗脱策略,检测到7条有差异的蛋白带,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得到了CNX和PDI等一系列内质网伴侣蛋白.所以hCLP46可能是一个糖蛋白,其成熟过程利用了BiP/Grp94和CNX/CRT 2套伴侣蛋白系统.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广布于世界七十多个产稻国家,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尤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关于稻瘟病的病原菌问题,过去只停留在稻瘟菌(Pyricularia orvgae)生理小种的研究上,现在认为除稻瘟菌外,还应包括马唐瘟菌(P.grisea)。但稻瘟菌与马唐瘟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不同学者间存在着分岐,如高坂淖尔等认为,稻瘟病菌在自然情况下,只为害水稻;铃木等则认为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为害血马唐;而SPrague报道马唐瘟菌在自然情况下,都不寄生水稻,川上和Yohnson等从血马唐上分离到的PyricuLaria SPP对水稻有致病性,而译田  相似文献   

17.
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 caerulescens)Cd胁迫的cDNA文库中,通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之一,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拟南芥CaM2的相似性高达92%,故命名为TcCaM2(T. caerulescens CaM2, GenBank No. EF053035)。其核苷酸序列与迄今已知的钙调蛋白基因同源率在83%以上,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5%以上,与大多数高等植物的CaM,如印度芥菜、拟南芥、水稻等同源性则更高。将TcCaM2基因置于酵母表达启动子之下,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重金属敏感型酵母突变菌株,酵母重金属耐受实验表明,TcCaM2在酵母中的过量表达提高了酵母对Co2+或Ni2+的耐受性,增加了对Cd2+的敏感性,对Zn2+胁迫抗性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说明TcCaM2通过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结合作用及在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功能,在植物细胞对重金属的富集、耐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RNA干涉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的合成方法以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应用此原则根据GenBank上拟南芥fie基因cDNA保守区设计了3对21nt的寡核苷酸序列,加上8个与T7启动子引物3'端匹配的碱基序列CCTGTCTC,经过体外转录等一系列反应,获得3条用于RNA干涉的siRNA。  相似文献   

19.
嗜盐菌,许多人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对它略微熟悉的人知道它是一种有毒的细菌;而真正了解它的人则知道,人类曾经因其对人有毒害而把它列入“严打”的行列,只是到了现代,科学家才凭借独特的仪器和深邃的目光发现了它的珍贵价值,并从此奉之为宝,小小的嗜盐菌也因此有了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性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细胞以mRNA降解的方式对过时的、突变有害的mRNA进行及时清除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脱帽酶Dcp1/Dcp2在mRNA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其降解mRNA的详细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该基因市售的抗体出现,阻碍了对该基因机理的研究。本文目的是利用PCR方法,从人的胎肝文库中克隆到Dcp2基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血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溴化氰偶联柱子对该多克隆抗体血清经纯化得到的多克隆抗体,用于Western Blotting 试验,可以检测到该蛋白内源性的表达;用于激光共聚焦定位实验显示该内源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此抗体同时可用于免疫沉淀实验。因此Dcp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