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平  资薇  于洪军 《体育科学》2007,27(6):F0003-F0003
长期以来,运用什么样的训练强度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一直是一个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在生理学上,人们通常运用最大耗氧量、心率和血乳酸作为衡量和评价运动员训练强度的指标,并据此将训练强分为3个区域:血乳酸2mmol/L以下,2~4mmol/L和4mmol/L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下散打运动员机体内激素水平的适应性变化规律,选择男子散打运动员12名,动态观察并监测大强度运动前后及恢复后运动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间质细胞刺激素(LH)、皮质醇(C)、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血清皮质醇在大强度运动后先上升然后逐渐回落,血清睾酮在大强度负荷刺激即刻变化不明显,而在运动后次日上升,表现为T/C比值持续升高;提示大强度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出现即刻效应,ATCH、T的升高有长时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值的高低是评定运动员身体状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以说血红蛋白值是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现简单介绍如下:一、血红蛋白值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强度的大小一般是通过脉搏来界定的,如:心率低于150次/分钟属于低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在160~170次/分钟属于中等强度混氧运动,心率高于180次/分钟则属于大强度,  相似文献   

4.
肌酸激酶与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和不同训练时间的力量训练前后,其体内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有达到一定训练强度,才可引起体内CK活性的显著变化;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后,均可引起体内CK活性大幅度升高;不同水平运动员进行相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水平较高者较训练水平较低者CK值上升幅度小;相同级别运动员进行不同强度(80%、90%)的力量训练后,训练强度大者较训练强度小者CK活性上升幅度大;相同水平运动员以相同的大强度进行力量训练后,较长时间训练者比短时间训练者,其体内CK值上升得小.进而说明选择测定训练前后CK活性值来判定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反应,是较为敏感实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心脏标志物、血清铁、血红蛋白、白介素-6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男性学生运动员,在100 min内完成20 000m长跑和哈佛台阶试验,心率控制在180~200次/min.在运动前(T1)、运动后即刻(T2)和运动后3 h(T3)测定运动员的心率、血压、血浆NT-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结果: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含量较运动前显著增加(P<0.05),血清铁和白介素-6含量较运动前显著降低(P<0.05),血红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动后3h,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T- proBNP、血清铁、血红蛋白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均与运动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强度耐力训练后心脏损伤标志物NT- proBNP含量显著性增高,应该是对运动刺激的一种生理适应,不具有病理性改变意义.白介素-6浓度发生显著性上升,并不能表明发生运动性炎性反应,并未对心功能造成伤害.血清铁含量的下降,表明运动并未过量,没有对机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6.
间歇训练是跑步运动员常用的一种专项训练手段。运用间歇训练法能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员跑一段冲速,使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稍事休息,待脉搏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时,再跑一次,这样重复多次直到脉搏在90秒钟内不能恢复到120次左右时,一次训练即告结束。间歇训练的强度和量是根据训练目的来决定的。短段落大强度的间歇跑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入体内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和肌糖元的  相似文献   

7.
拳击比赛与4种专项训练后的乳酸和脉搏值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考生  竺航  李越  张辉 《体育科学》2004,24(11):23-25
跟踪监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和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乳酸(LA)值和脉搏(HR)值。结果显示,比赛后的LA值高于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也存在明显差别;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HR值无明显差别。拳击运动员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测试结果显示,疾跑练习无氧酵解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名2级以上运动员进行了50%/Fmax负重,20次/组,组间歇1min,共5组力量耐力测试。采集并测定安静和每组运动员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和血乳酸,测定了每一位受试对象每一次深蹲的蹲起速度。所有测试对象对该练习强度均产生较大的生理反应,血乳酸和心率在第2组练习后出现快速上升,蹲起速度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不同专项运动员对等负荷多组力量耐力训练具有不同的反应,田径跳跃运动员对测试的强度表现出高的生理反应,心率和乳酸水平均达到或接近最大负荷极限,赛艇运动员介于中长跑和跳跃运动员之间,中长跑运动员的反应较低,心率一直保持在140次/min以下,血乳酸值在7mmol/L以下,并显示出典型的血乳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成绩,运动员通常都会选择增加训练频率、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方法。但是,在训练和比赛之后,运动员会经历程度各异的疲劳阶段(疲倦感伴随体能的消耗)。在疲劳阶段,运动员的成绩和训练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疲劳管理成了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有效地监控和管理运动疲劳,才能使备战奥运过程中的恢复达到最  相似文献   

10.
测试每个运动员的最高心率,并记录4×300m自由泳的每一个段落完成成绩以及每个段落完成时的即刻心率,将所有数据制作成心率与游进速度坐标图,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定完成练习时运动员的即刻心率和完成练习的时间,监督检查训练强度最否合适,以合理地控制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1.
吕东旭  张明伟 《体育科学》2004,24(8):38-39,43
通过对吉林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血乳酸的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偏高,非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浓度偏低;冰期一般耐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高,非冰期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结论: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中,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方法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8名青少年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在以中低强度有氧为主的训练阶段A组4人穿插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B组4人仅安排1次力量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以5×200m递增负荷测试评价各区域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力量干预后,A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BLa=8mM)对应的游速平均提高幅度为3.15%,高于B组运动员的0.65%;无氧阈强度(BLa=4mM)对应的游速A组提高幅度为1.87%,低于B组运动员的4.07%;低强度有氧(BLa=2mM)对应的游速提高幅度为0.51%,与B组运动员的0.18%相近。上述结果提示,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干预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改造效果,但对无氧阈及以下强度的运动能力未表现出额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强度的界定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一些不同运动训练项目生理生化以及心理等各训练指标的比较以及各运动训练方法实效性的比较时。通常有一个前提:控制相同运动训练强度。那么,怎样才能控制相同运动训练强度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找到一个对运动训练强度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专项男运动员4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中跑-800m最大速度跑。长跑-5×1000m最大速度跑(间隔10min)。上述运动负荷强度测试前至完成后按规定时间分别采血各20ul,即刻测定血尿素和血乳酸含量。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运动后即刻至次日晨,血尿素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中长跑专项运动员运动后血尿素及血乳酸峰值的出现时间至次日恢复情况各具特点,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5×1000m间隔跑血尿素为最大值。次日晨均值高于安静值。800m跑血乳酸值为最高值,次日晨均值接近安静值。根据测定结果,血尿素与血乳酸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地指导运动负荷和强度的安排,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日后恢复情况,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5.
测试每个运动员的最高心率,并记录4×300m自由泳的每一个段落完成成绩以及每个段落完成时的即刻心率,将所有数据制作成心率与游进速度坐标图,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定完成练习时运动员的即刻心率和完成练习的时间,监督检查训练强度最否合适,以合理地控制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16.
1500米是中小学田径训练最难的项目之一,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1500米跑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一、有氧能力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氧代谢能力训练,主要提高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通过氧化作用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力,它是1500米运动员进行最大乳酸训练和速度训练等大强度训练的基础。通常采用持续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以本人最大强度的80%或者170次/分钟的心率进行训练,运动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为最佳。这种训练方法通常安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强度对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负荷监控提供新型标志物。方法:60名田径运动员随机分为三组:低强度训练组,中强度训练组和高强度训练组,在标准400 m跑道上,分别进行60%、75%和90%HRmax(最大心率)强度训练(跑步)20 min,测定训练前后cf-DNA、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促凋亡因子(Bax)和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强度训练组和中强度训练组各指标在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高强度训练组训练后即刻,cf-DNA升高了110.0%(102.23±21.37 pg/μL vs 48.67±12.72 pg/μL,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了72.5%(7.16±1.05%vs 4.15±0.55%,P<0.01),Bax/Bcl-2比值升高了82.6%(0.42±0.10 vs0.23±0.07,P<0.01)。结论:cf-DNA具有训练强度依赖性,可能是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与组织损伤早期、敏感的新型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高强度训练后cf-DNA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期间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职业篮球运动员10名(全部为男性),训练年限分别为7~9年,测试其在大强度训练期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的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恢复手段对一次大强度训练后田径运动员血乳酸(BLA)清除的影响,以明确大强度训练间歇期最佳恢复手段与强度,为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15名青年专业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阈(LAT).1周后,以90%VOmax强度运动5min,运动后即刻分别进行消极性恢复(0%LAT)和4种强度的积极性恢复(100%、80%、60%和40% LAT).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以及恢复过程中每4 min取1次指血测定BLA,直到BLA恢复至安静水平.比较各组恢复期BLA清除速率以及BLA清除2/3所需时间(t2/3).结果:恢复期0~20 min各时间点消极性恢复组(0% LAT) BLA均高于各积极性恢复组(P<0.05),而40% LAT组则高于60% LAT组(P<0.05),后两者均高于80%LAT组和100% LAT组(P<0.05).80% LAT组和100%LAT组恢复期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极性恢复组(0%LAT)在运动后24 min、40%LAT组在运动后20 min、60% LAT组在运动后16 min、80% LAT组和100% LAT组均在运动后12min恢复至安静时水平.积极性恢复各组t2/3均低于消极性恢复组(P<0.05),60% LAT组t2/3高于40% LAT组(P<0.05),80% LAT组和100% LAT组t2/3均低于60% LAT组和40%LAT组(P<0.05),而80% LAT组和100%LAT组t2/3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强度训练后进行积极性恢复对于BLA清除的效果明显优于消极性恢复,BLA清除速率依赖于积极性恢复的强度,两者呈剂量反应关系,且以达到或接近个体LAT强度进行积极性恢复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认为:科研辅助支持系统包括:生理、生化监控,健康和运动损伤监控。营养和体重监控,心理咨询与监控,技术训练辅助系统,训练质量管理系统,体能训练辅助系统,运动员训练数据库。跳水运动训练的深层次研究重点定位于:(1)跳水技术训练的检测与评定;(2)跳水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3)女子运动员的营养与体重的监控;(4)优秀跳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