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训练对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学效应。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耐力性项目竞技能力和强化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普遍认同,但也存在争论和分歧,仍有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通过对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的实践.阐述高原环境和训练对皮划艇运动员机能产生的生物学变化,以及通过实践分析皮划艇项目高原训练的探索历程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是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皮划艇项目已经尝试多年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中国皮划艇队在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周期中,开始选择尝试海拔高度为1890米的昆明高原训练。从2002年至今,中国皮划艇队200人次七上高原,在松茂水上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皮划艇队获得了1枚金牌,在12个项目中有6个进入了决赛,在参赛的42 个国家中,综合排名第五。中国皮划艇领队刘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是高原训练帮助我们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刘爱杰说,过去我们认为,中国运动员在运动时间为1分30秒左右的项目上比较差,就觉得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我国皮划艇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水上专项训练采取的间歇训练的比例高达70%,这反映了我国优秀皮划艇选手在专项有氧训练上的不足。从九运会皮划艇12个比赛项目的前后成绩的比较看,我们大部分项目的后程速度都显著下降,反映了目前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身体机能为目的,在高原上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自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虽然对以无氧代谢为主的速度性项目来说,高原训练的作用并不大,但对于耐力性运动项目,包括运动持续时间在1-2分钟左右的速度耐力项目,如中长跑、马拉松、竞走和游泳等,高原训练都大有裨益.以下是涉及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重要问题.一、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为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西宁(海拔2260m)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m-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观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提高速度耐力性项目的竞技水平。本文论述了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心肺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世居和久居高原人——高原训练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高原训练的问题国内外文献已有大量报道,高原训练能提高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现已无人怀疑,但文献中对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机能特点,训练手段的报道,还不多见,而且不集中,不系统,我国世居和久居高原人的运动员对我国耐力性项目,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男子中长跑距世界水平还  相似文献   

8.
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训练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走是一项长距离的耐力性项目,和其他周期性体能类运动项目一样,高原训练已经成为竞走项目综合训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江苏省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为期4周高原训练的跟踪监控,分析与研究其训练特点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从科研角度做出总结,以期为今后的高原训练提供参考,积累经验,使竞走项目的高原训练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1999年国家皮划艇队冬训期暨高原训练阶段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重点发展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能力,发展专项力量耐力,完善划桨技术。运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训练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发现长期系统地监测Hb、BU、体重和血乳酸有助于了解机体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适应状况和机体的恢复状况,探索高原训练规律,提高训练效率。科学地组织和安排高原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平原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0.
促进皮划艇成绩的提高,体能训练至关重要。以武汉体院皮划艇队15~18岁的9名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查阅与皮划艇训练相关的文献,通过跟队训练,分析运动结构,在实践中寻找项目体能训练的训练短板,找到适合提高皮划艇运动员专项发展的肌肉部位及动作,以及所产生的功能,讲解动作的原理设计。分析了该项目的运动体能特征,为皮划艇运动员设计体能训练的活动,包括准备活动、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协调性训练、核心区力量训练。经过2个月的综合性体能训练,运动员的VO2max平均提高(10±8)%,个人力量重量提高(5±8)kg,确保了专项机能的储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和训练负荷分析,结合比赛成绩、生理测试结果和国内外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从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3个角度探索皮划艇激流回旋的项目特征,搭建皮划艇激流回旋的专项能力结构,并挖掘各专项特征对训练的启示.研究结论表明: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一个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手一体的复杂项目;体能训练应以有氧耐力、力量多样性和核心力量为主,技术训练应以提高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心理训练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是有氧耐力项目训练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久居高原环境下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对运动员施加的运动负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久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在高原环境下长期训练,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提高显著,所以高原训练对于有氧耐力项目有很大帮助,需进行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沈志新 《健与美》2024,(1):127-129
文章从皮划艇运动的产生与发展、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训练需求出发,深入探讨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从核心力量训练到耐力训练,再到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全方位解析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以期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呈贡训练基地是国内第一流的中长跑、马拉松、竞走项目的高原集训基地,也是培养我国中长跑、马拉松、竞走创世界纪录,夺取世界冠军的摇篮。 这是我国田坛人士对云南呈贡训练基地的评价。的确,耐力性项目通过呈贡高原训练后,下山比赛即获佳绩,这便是证明。  相似文献   

15.
古典式摔跤高原训练和强度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项性质的糖酵解供能在古典式摔跤中占有很大比重。该项目对有氧耐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高原训练对速度耐力项目的糖酵解代谢和一般有氧代谢有重要影响 ,因此 ,古典式摔跤的高原训练是可以接受、可以尝试的。通过对高原训练的一般认识和训练实践 ,认为 :在海拔 15 0 0米至 16 0 0米的高度进行摔跤项目的高原训练 ,效果可能较好。一个标准的古典式摔跤项目高原训练时间应在 12周或以上 ,其中上高原前 4~ 6周 ,高原 4周左右 ,下高原至比赛时间约需 2 .5~ 3.5周。为摔跤项目在高原训练及其前后不同时期对训练强度的控制与调整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在高原训练前后进行爆发力、有氧能力测试,探讨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中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最大摄氧量组均有所增加,但对照组最大摄氧量增加的幅度更高;实验组卧推成绩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且有显著性差异。认为:服用营养品增强肌肉最大力量,但削弱了有氧能力发展的幅度;力量素质的发展会影响耐力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江丽 《体育科技》2008,29(1):37-40
高原训练已成为各国运动队备战北京奥运会的重要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可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生化效应,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得到提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耐力项目的高原训练有向其它项目扩展的趋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的高原训练法,已得到体育科学界广泛关注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现代运动训练的高度发展,新纪录的不断创造,是与运动训练方法的革新分不开的。高原训练是60年代才出现的新方法。实践证明高原训练能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耐力性项目运动成绩的提高。高原已逐渐发展成为长距离耐力性项目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竞走队采用高原训练的次数在增加,各队都在摸索经验。由于高原训练多数安排在比赛前的一段时间内,高原气候气压低,氧分压也低,肺泡内氧分压的下降会引起动脉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因而增加了赛前训练安排的难度,并直接关系到比赛的成绩。根据训练实际情况,采用简单易行的指标,来研究和调控竞走的高原训练是教练员较为关心的问题。我们趁一些优秀竞走队赴昆明参加高原训练之机进行了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并搜集了各队的训练资料,以期获得这些指标与运动训练负荷的关系,探讨高原训练周期负荷的安排,为以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邱俊强 《中华武术》2008,(11):12-14
高海拔训练,意味着在高于传统高原训练的高度(〉2500米)进行训练。对某些耐力性项目如登山,滑雪项目来说,对高海拔的适应以及在高海拔环境下训练已经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在人工模拟高海拔和自然高海拔训练中,后者因为条件艰苦、不易控制而鲜有运动员尝试。对于世居高原的竞走运动员来说,由于长期在高原环境下居住,对居住地的低氧环境已经产生适应,可以尝试进行更高海拔的短期训练。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世界部分高原的地理分布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论述高原训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结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具有优越的高原训练环境和条件;久居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人具有优越从事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形体结构和机能水平;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