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进化心理学产生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受到来自进化论思想的挑战.进化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朴素知识和学术知识之间关系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在进化心理学的影响下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改变、教育的性别差异,以及学校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心理学有关人性的消极隐喻及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过度偏爱,强调人性的积极性,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应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多年来,教育心理学逐渐演变为专门研究知识、学习与教学的“教学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该学科在理念上确立了以“知识”为出发点的研究途径,在实践方面导致课堂教学发生实质性变化。在这一视野下,专长研究——旨在揭示各领域的知识或能力实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范畴——一直在沟通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学校教育实践工作,正逐步描绘出各领域胜任能力的复杂“基因图谱”,为课堂中学与教的目标与方法提出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存在的问题1.课程与教材的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强调服务实际,一种偏重研究基础。过去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绝大部分强调以面向教育实际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供心理学依据,因此教育心理学教材往往从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体能教育、学科教学、个别差异等角度进行组织。这样,教育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注解教育实际的附属品,失去了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科价值。而随着西方心…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与心理学都滋生于哲学的土壤,同样经历了"伪科学"的命运.选今为止,教育学与心理学工作者为使教育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教育学主要存在着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两种趋向;心理学主要存有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化三种倾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可据皈依的对象不同分为"姓教"的教育心理学与"姓心"的教育心理学,前者强调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实为"心理教育学"后者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的心理现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黎杰 《教育探索》2008,(7):124-12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视野下的教育心理学:贡献、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师教育视野下,教育心理学已成为教师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塑教师的教育观、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培养自我效能感,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提高社会知识与情感学习的效果,优化课堂管理.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会不断重构和整合其教学实践,从而掌握自我提炼、自我学习、优化教学活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知识宽泛、思维开放、能力全面的人为目标的非功利性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在国内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广为实践.研究生通识教育要追求文理通识,倡导以通促专,突出全人培养,强调导师素养.  相似文献   

9.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是进化生物学与心理学交叉产生的研究人类学习的新学科,主要探讨生物学意义上的初级知识与次级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在阐述进化教育心理学前提和原理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热爱,形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树立现身专业的志向,以适应生产、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要求.应该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1.
学科产生伴随着知识分化,学科地位的高低又与知识分层密不可分,故知识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一种知识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涉及到该科知识有没有分化并在大学得以建制,而一门学科的地位如何,涉及到该种知识的权力大小问题。从教育学知识及其学科权力的形成来看,教育学要真正突显其学科价值,就应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积极投身于大学科系统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探讨教育学的形成以及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形成,相较于就教育学谈教育学学科地位来说,更能说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军训是高等院校按《兵役法》要求让大学新生接受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其实质是学校联合军队对学生实施的身体规训。本文分析了军训对身体的规训,揭示了军训如何强迫学生接受权力制造的知识从而获得有用而顺从的身体。本文分为准备规训的身体、接受规训的身体、接受检查的身体和规训后的身体,提出军训获得了遵守规训、自我规训和能够生产新的规训知识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科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孕育于学科.学科是大学的组织基干.只有构建并强固学科文化这根支干,才能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的主体文化.基于这一认识,以分析学科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为重点,并相应提出构建学科文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协调好班级群体管理中各种教育资源间的关系,便于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授受过程,纪律便被作为一种约束性手段铺陈在班级群体管理的时间流中,它以规范、权威、组织文化等方式体现出来,目的是使学生顺从或服从命令,维护班级群体的教育秩序。不可否认,一定的纪律实施有助于任务的完成,但建立在权威顺从基础上的纪律,是以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为代价的,在此支配下的学生在班级群体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他们也就缺失在教育中自由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大学学科评价之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学科评价发展基本脉络,结合学科的诊断、比较、发展三种情形,指出学科水平是学科评价的逻辑起点与循环归根。学科内在的知识与组织双重特性既赋予了学科水平内涵以新的解读,也突出其具有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二元价值属性。在这一价值实现过程中,学科水平评价体现着对学科发展应然的关注,并顺应拨动着管理的调幅,最终实现学科的层次飞跃和水平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7.
规训是福柯对其权力——知识理论建构的中心词。学校是规训技术的最初起源地之一,教育活动利用规训技术对学生的行为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学生行为实施的这种管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借助于一套与正常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标准和价值以及标榜着仁爱和科学的知识网络而发挥其作用。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机制等规训技术在课堂领域有其适用性,并发挥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掌握学科内含知识体系、组织机构和建制规训三重意蕴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点,明确大学学科的典型特征,揭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然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学评估指标体系历史特征的挖掘,审视其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没有设置学科组织构建与运行情况的考核指标是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此,以学科组织化路径为抓手和依据,提出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策略,为科学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指标支撑,以推动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大学组织建制和运行的基础。在校-院-系权力组织结构中,学科处于虚拟地位和无权状态,政治权力主导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极大地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能力。从大学文化组织特性出发,大学的管理重心应下移至学科,赋予学科实体性权力,建立校-院-学科权力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应该强调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即人类学的部门学科和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田野精神,善待别人、尊重他者的包容精神及兴教为民、旨在智民的人本精神.如此框定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有利于加速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性转型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