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运动训练专项化是"一元"训练理论的最大亮点,"一元"训练理论中"运动训练全周期"是现代运动专项训练的长期训练计划;"整体调整"是专项运动训练成绩增长的原因;"训练波"是专项训练成绩提高的操作单元。运动训练专项化已经成为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二元与一元运动训练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善光  陶于 《体育学刊》2007,14(5):19-23
通过对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分析认为,两种理论构建基础以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能与技术关系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对早期训练专项化及专项化过程中体能与技术相互转化关系的认识。运动训练最终目的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体能与技术是专项竞技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是发展专项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体能与技术的相互转化才是专项竞技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两种"理论"在指导具体的训练实践方面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璐  邱新宇  杨磊  吴印波 《体育学刊》2007,14(2):117-120
质疑一元训练理论主流观点及论据支撑方面的若干问题,认为:一元训练理论主流文本是一种个体言说方式的超规则化文本;不能否认天才的客观存在与理论认同问题;引证规则必须参照一个标准;“二次文献”的引证效力尚待商榷;无科学证伪的经验阐发不能代替结论;一元训练理论支持者并未摆脱思维定势的纠缠。旨在促进一元训练理论自省、发展、超越的过程,最后提出建议支持一元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4.
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形成与地位。“项群训练理论”是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一种“联接”,它起到了由此及彼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元理论与训练实践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03,24(5):1-4,9
在实践检验和学术探索的启示下,在对二元训练理论的分析、反思中,一元训练理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萌生。它对我国体操、跳水、技巧等项目竞争国际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它指导了我国第一个大级别举重世界冠军的诞生(并超抓举世界纪录)。一元训练理论刚产生就遭受大批判,迄今在我国训练大面上仍处于待发现的状态。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是运动成绩创造力的一个宝贵资源,应该予以积极开发。  相似文献   

6.
对“一元训练理论”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疑一元训练理论主流观点及论据支撑方面的若干问题,认为:一元训练理论主流文本是一种个体言说方式的超规则化文本;不能否认天才的客观存在与理论认同问题;引证规则必须参照一个标准;“二次文献”的引证效力尚待商榷;无科学证伪的经验阐发不能代替结论;一元训练理论支持者并未摆脱思维定势的纠缠。旨在促进一元训练理论自省、发展、超越的过程,最后提出建议支持一元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理念的意义以及六对训练理念的本质和要求进行了甄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专项化训练过程中,要提倡与运动员水平相适应的早期专项化,反对早期成人化;提倡高度专项化,反对全面专项化;在一定条件下提倡负荷专项化,避免专项负荷大量化;重视运动训练的全面化,更要重视训练的整体化.运动训练要在技术规范化的基础上发展个体化特点;在遵循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指标量化调控.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且足先“体能”后“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理论,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运动成绩在根本上是由“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种“元因素”结合而产生。其特点一是在所谓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阶段,只追求所谓的“体能储备”;二是由“令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两个主题阶段通过过渡与连接,构建“训练周期”。这种理论过分追求“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基础,把体能与技术人为地分开。其实“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但这个观点没有引起我国专家、学者、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就是在传统二元训练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年复一年的大量体能训练,是造成技术水平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转变训练理念,变更训练思路,抓紧青少年篮球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一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茅鹏  严政  程志理 《体育与科学》2003,24(4):5-10,18
传统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可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有人发现这个理论迷误了。“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这个发现,萌发了“一元”训练理论,展开了对训练原理的新探索。本文谨对半个世纪的探索发现,扼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探析。虽然"一元训练理论"的立论基础缺乏科学支撑,但对于运动训练实践的启示、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运动训练实践应取一元训练理论与传统训练理论之精华,从"整体"、"统一"的观念出发,宏观把握运动训练过程,从"部分"入手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够使运动训练理论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以时间学作为理论研究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定义法和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田径运动训练时机的概念和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田径运动训练时机是由田径运动训练主体的身心发展成熟水平与各种外部诱因相结合,并由此而引发的开始进行某一田径项目训练的关键时间段,它主要包含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含义。而且田径运动训练时机在其形成与控制过程中也表现出独特的内在规定性、外内在规定性、易逝性和可控性等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专项训练过渡阶段是运动训练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其基础理论教育问题成为制约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其原因主要是认识的滞后导致对投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作者提出系统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理、生化的理论知识,对短跑运动项目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从项目特性的实质出发,提出短跑运动员发展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方法符合短跑项目发展规律,为短跑项目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把握业余手球运动训练的现状,对业余手球运动训练安排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在手球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的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6.
崔大林同志的文章在论述“训练理论创新发展趋势”时指出,第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训练的全面化转向专项化、个性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深具战略意义的发现和论断。它如果被体育界的领导和战士、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所重视,必将引来对“一元训练理论”的研究和运用的热潮,引来中国体育的第二次飞跃。每一件训练工作都是个别地掌握进行的,贯穿着“道”。“道”反映在训练思路中,这是一个过程。它表现为人的有关思想认识的发现、整合、贯彻、反馈、调整、改进,以求训练工作的系统、周密、完整、高效。因此,在发展责任心(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和智慧的建设,以积极提高训练行为和经验中的智慧附加值,以求趋近和逼近于“道”,这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理统计和查阅文献资料。对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评述。表明项群训练理论揭示了同项群内部的运动与训练规律,丰富了体育训练和教学的方法、手段,为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但同时该理论应用中还存在教条主义、训练方法无创新、项目管理不成熟等几方面的问题,本文试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导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认为运动训练学名不副实,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建设才有现实意义。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目前应包括体育本质、训练思路、基本概念、项群思想、原理体系、运动素质、竞争方略、技能形成、战能培养、奥运信念等10大环节,其基本功用是帮助教练员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竞技体育水平迅猛发展,要想创造更好的成绩,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年的实践训练工作,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正确理解掌握项目特性,才能找准训练路子,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从而保证训练目标任务的实现。反之,会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结合运动训练在时间、结构、系统和规律方面的相关特点,讨论了运动训练的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非平衡性、有序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客观性等特征。结合运动训练的这些特征,提出建议:第一、要准确把握运动训练的特征,理顺运动训练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使运动训练的本体朝健康、有序的良性状态发展。第二、要结合运动训练的特征,积极建构适合运动训练的新理论、新方法,使运动训练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第三、要依据运动训练的特征,充分了解运动个体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最大限度地为个体最佳成绩的取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