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科学把握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和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观。胡锦涛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文化性质论、文化地位论、文化功能论、文化权益论、文化安全论、文化产业论、文化繁荣论和文化交流论等八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胡锦涛的文化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性、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和深厚的群众性,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机体哲学视野中,学校是一个有机体,学校的文化形象是学校作为一个"机体"的精气神。基于机体哲学的生命性、生成性、整体性和活动性,以及怀特海关于教育的论述,过程教育理论当包含生命论、生成论、整体论、主体论、浪漫论、生活论和环境论。这"七论"既是学校文化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学校文化特色的生长之源。学校文化的品格是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先进文化与本土特色文化的融合,不同的学校文化品格和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3.
川渝口头禅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渊源,无论是史前文化假说还是先秦时代之后的断想,都不能逃脱四大论调,即码头文化论或社会风气论、产业工人论、地理决定论和实用主义论。  相似文献   

4.
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应系统钻研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丰厚原论原著,密切联系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综观“问题与回应”、“坚持与发展”、“明体与达用”,以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透彻理解。沿着这样的分析路径,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文化价值论、文化使命论、文化道路论、文化领域论、文化精神论、文化领导论等几个方面。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增进创造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思想与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把握行政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关键在于对其本质的认识.从本体论视野对行政文化的本质进行分析,行政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即生成于行政活动之中,体现了行政主体行政生活的精神样式,属于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体;行政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行政意识.以行政意识作为逻辑起点来建构行政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行政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应涵括如下内容:行政文化研究导论、行政文化生成论、行政文化结构论、行政文化功能论、行政文化变迁论和行政文化创新论.  相似文献   

6.
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春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24-126
对于大学文化[1]的性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见解,如"氛围和共识论"、"社会亚文化论"、"群体文化说"、"课余文化说"、"心理水平状况与教育习惯说"、"精神、文化、物质形态说",[2]又如"整体文化论"、"精英文化论"、"启蒙文化论"、"活动论"、"潜课程论"等.[3]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是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演进变化,进而在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以此为视角,大学文化可以定义为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包括网络化时代社会深刻变革论、网络化时代文化建设监管论、网络化时代文化资源共享论和网络化时代弘扬文化主旋律论等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管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人类心理学蓝图的论证中,本土心理学倾向于把多元文化论引为元理论基础,但多元文化论与本土心理学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另一方面,本土心理学的确必须面对多元文化论所提出的和所卷入的种种问题,这不仅因为必须把多元文化论应用于人类心理学远景,更因为文化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论已经现实地成为本土心理学的理论之桥.作为一种理论解决,某种"去文化"的多元文化论是可能的,这种理念不能基于空泛的实践概念,而要求某种实践指向的心理学"知识型".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主要包括:网络时代深刻变革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论、网络文化资源共享论和网络文化主旋律论等四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挑战,必须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科学把握网络文化语境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及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宋晓东  叶浩生 《天中学刊》2008,23(1):132-136
本土心理学倾向于把多元文化论引为元理论基础,但多元文化论与本土心理学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存在分歧.本土心理学必须面对多元文化论所提出和所卷入的种种问题.作为理论解决,某种去文化的多元文化论是可能的,这种理念不能基于空泛的实践概念而是要求具有某种实践指向的心理学"知识型".  相似文献   

11.
制度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学文化[1]的性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见解,如“氛围和共识论”、“社会亚文化论”、“群体文化说”、“课余文化说”、“心理水平状况与教育习惯说”、“精神、文化、物质形态说”,[2]又如“整体文化论”、精英文化论”、“启蒙文化论”、“活动论”、“潜课程论”等。[3]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是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演进变化,进而在与其它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以此为视角,大学文化可以定义为在发挥大学功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众所周知,大学目前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4]而…  相似文献   

12.
本土心理学倾向于把多元文化论引为元理论基础,但多元文化论与本土心理学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存在分歧。本土心理学必须面对多元文化论所提出和所卷入的种种问题。作为理论解决,某种去文化的多元文化论是可能的,这种理念不能基于空泛的实践概念而是要求具有某种实践指向的心理学“知识型”。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张岱年先生诞辰100周年。张先生对文化问题一直十分关注。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论争中,他既反对东方文化优越论,又反对全盘西化论,提出了文化综合创造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他进一步论述了在综合古今中西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想,阐发了文化综合创新论。综合创新论在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建构和文化方向的选择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研究了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与发展;文化综合创新论的贡献与面临的问题,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条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曲折发展所折射出文化认识的深层问题是 :文化决定论、文化工具论、文化观念的精神化和文化思维的一元化的偏颇倾向 ,共同反映出文化的外部制约机制与内部建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是人类存在与作为的产物,它诞生的前提就是人的主体意识开始由自觉思维走向自由思维,由此,在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中,就出现了知识习得假设论、交际能力锻炼论、教学交往情感论、教育沟通渗透论、教学互动诱发论、教育水平相长论等观点。这说明,人类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自由建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建立在"自由存在论"基础上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能够将来自"虚无自然"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科学",转化成"自由存在"的"实践科学",从而将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从"虚无"的此岸世界中赎救出来,使其达到"存在"的彼岸。  相似文献   

16.
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对其整合很多都是一种学科逻辑的整合取向。由于学科视角整合的局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还处于"两张皮"的分离状态,因此,文化逻辑是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重要视角。文化以其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供了整合的逻辑。文化逻辑是学科逻辑的超越,有助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出场路径主要包括贯彻论、问题论、衔接论、人本论、特色论、综合论等等.通过追问高职院校存在的理由和存在的方式本文揭示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应然出场路径,包括三个维度,即满足市场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既是文化多元化的基础 ,也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因此 ,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全球的。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审视文化 ,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霸权主义文化论 ,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殖民主义的文化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教育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中西文化问题分析认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的中西文化之争其实质是文化的"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传统本位论"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求充分挖掘我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建设,破除体育课程文化仆从心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全盘西化论"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改造中国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承认体育课程文化进化主义,从而陷入以牺牲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民族性为代价的欧洲中心主义.最后提出实现体育课程文化进步主义的观点和构建我国体育课程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体育课程文化选择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先生就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和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化热"中,他进一步阐释了"文化综合创新论",其核心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汲取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创建一个综合中西文化之长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综合创新论",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文化思潮,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