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记者》2021,(9):4-5
算法对共同体的强化与促成算法不仅作为中介在实现一对一的关系匹配与连接,也在建构着群体关系,它对共同体的形成与维系的影响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像健康码一样,很多基于算法的评价系统,也在将人群进行区分,强化人们的群体归属,并赋予相应的标签,而在进行关系匹配或资源分配时,每个标签会对应着与相应群体适配的规则、套路,因此,算法和标签可能将人们框定在既有的群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固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墙"。算法对某些共同体边界的维护,也是算法权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21,(3):45-53
今天,算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方面,对人的影响也不断深化。算法社会中的人,被全程、全息数据化,算法也推动了人的标签化、评分制,这些都对人们的思维、行为产生影响。算法作为一种中介,构建了一种数据化界面,重塑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同时算法也以匹配、调节与控制等方式建构了各种对象间的关系,算法的权力也因此不断增加。算法对社会关系的另一种影响,是强化既有共同体的边界,或推动新的共同体的形成,因此,算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也会走向深层。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用户标签网络的个性化推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标签进行个性化推荐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不同的推荐算法对标签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用户使用的标签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可构建用户标签网络.根据这一启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标签网络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首先,将用户标签网络视为用户兴趣模型雏形,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标签权重,并以加权标签集的形式表示用户兴趣模型,最后将标签权重转化为资源与用户兴趣的相似度,进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实验表明,本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揭示用户的兴趣,产生的推荐资源与用户兴趣匹配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往往更能吸引公众。为了便于受众对报道内容进行归类和接受,负面新闻常常采用标签化的策略。媒体制作的标签和泛化的群体或个人全面评价之间的关系凝固僵化,形成对报道对象的污名化。从标签的制作过程来看,报道者一般先以"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的属性进行定性,然后用非常精炼的结构、固定的话语叙述出来,完成标签的制作。标签完成后经过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成为了社会认知报道对象的框架。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标签化"导致互相"污名化"。同时,以标签去思考,妨碍了受众理性探讨和深入思考,进而丧失理性判断。因此,媒体应该全面系统地呈现事件信息,不要轻易"贴标签";同时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应积极应对,将真实正面信息告知公众。  相似文献   

5.
利用社会化标签实现P2P语义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2P环境下采用关键字匹配实现信息检索的不足,引入社会化标签,建立基于语义的个性化推荐模型。首先利用P2P节点用户输入的标签及其类名构建P2P社区的标签本体,显示出标签之间的等级关系,然后通过用户历史标签集与社区标签本体匹配,推荐与用户历史标签集语义相关的标签或资源,最终实现语义推荐。最后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急剧扩张,提升信息检索的效用变得相当困难.本文首先通过特定算法提取每篇文档的关键词,然后运用统计方法计量不同文档的共现关键词并形成相应的共现关键词标签矩阵,最后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对共现关键词标签进行聚类并形成相应的层次标签树来构造文档聚类束.该方法可以对源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类,使用户在更高主题层次上查看检索词的相关信息,准确地找到感兴趣的信息.通过与Lingo算法的比较,显示本文算法所得的标签更具可读性和概括性,同时F-measure评价指标也表明本算法在文本聚类的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认为社会化标签没有特定的组织结构,标签的质量也会有优有劣。此外,同一个社会化标签对不同的人重要程度不尽相同。首先利用信息熵来刻画社会化标签对用户的重要性,然后将基于社会化标签信息熵算法和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发现基于社会化标签信息熵算法在准确度上提高了10.9%。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2,(1)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囚徒"。在向理想的人与算法技术的"背景关系"的推进中,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找到恰当理性的方式与算法和谐共生,让算法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高度解析的"微粒社会",由于差异化的单体特性受到关注,人们易陷入脱离群体归属的孤独困境.在个人通过提升共情能力消弭差异的同时,微粒社会通过技术手段促成新型网络社群关系,实现社群高效精准的匹配与管理,助力人们回归"具身"的有机交互,创造"人机共生"的网络社群交互环境,维系网络社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树编辑距离在Web信息抽取中的应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编辑距离的概念,探讨如何构造标签树,并利用标签树匹配算法来量化网页结构相似度。该算法被应用于Web信息抽取,通过URL相似度算法进行样本网页的粗聚类,进一步采用树的相似度匹配算法实现细聚类,从而获取模板网页。在模板网页的基础上,再次引入结构相似度算法并结合基于模板网页的抽取规则实现网页的自动化抽取。实验证明,该算法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包装器的抽取精度和半自动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标签形式的社会性语义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使元数据界在这种新形式的信息内容表达和检索方面面临机遇和挑战。其中,主要的挑战是与标签相关的语境信息的缺失。以Flickr标签为例,对如何利用社会性语义资源来丰富主题元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包含4个步骤:收集Flickr标签样本;通过共有信息计算标签间的同现情况;通过Google检索结果来追踪标签对的语境信息;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抽取标签间的语义关系。本实验能够利用Google搜索结果构建语境库,并且以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语句进行处理。这种新方法对于赋予标签对以一定语义关系有相当高的准确率。也探讨该方法在利用社会性语义丰富的主题元数据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室内位置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室外环境相比,室内环境一般为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存在着信号变弱、障碍物多、干扰源多等特点。为了解决室内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人航位推算(PDR)、地图匹配和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WIFI指纹进行行人位置的初始化定位,然后通过航位推算算法推算行人行走轨迹,并利用地图匹配算法对行人航位推算误差进行实时修正,最后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行人轨迹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初步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在博物馆、超市、机场等场所为消费者提供精确的导航与定位。  相似文献   

13.
吴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116-94
研究一种利用互联网已有资源就可以自动构建互联网资源知识本体的方法,从可以让用户对资源添加自由分类标签的网站标签中筛选出概念,根据标签与资源的关系,设计合理的规则,绘出概念关系网络地图,从概念关系网络地图中总结规律,分析出构建概念之间各种级系的合理规则,编成让计算机理解的网络本体语言自动构建互联网知识本体。根据概念匹配原则,系统软件可以自动套用预给的权威词典解释,也可自动读取百度百科网站相关的概念的解释,套入本体术语解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覃若琰 《当代传播》2021,(5):97-101
移动互联时代,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城市空间实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个体与城市对话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抖音网红城市青年群体的打卡实践作为观察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田野调查的质化研究方法,探寻网红城市不同群体的地方想象.研究发现,网红城市中的外部群体通过媒介朝觐与"偶然性相遇"实现新刻板城市意象的再生产.小众打卡成为内部群体应对家乡网红语境的空间实践方式,最终内部群体形成小众共同体,产生与外部群体的文化边界.移动媒介使用者基于地方参与式的媒介书写实践,生成兼具互文、流动与独一无二的数字地方感.这种松散的媒介实践让人们在快速移动的当下,凝视过去传统媒介语境被忽视的微观场景,引发人与城市不可预测的自发交往.  相似文献   

15.
社会标签进展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爽  宋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0):41-143
近年来,社会标签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信息组织和信息构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社会标签的进展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展;②与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的关系探讨和融合研究。社会标签与知识组织体系的融合模式主要分为三种:①两者之间直接进行映射;②从分类表中抽取上下级关系和相关关系;③将分面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移植到社会标签上,达到对标签词的组织和呈现。  相似文献   

16.
王丝琴 《视听》2023,(12):105-108
本文以深度访谈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研究MBTI趣缘群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以及这种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起来的群体认同特征。研究发现,MBTI趣缘群体存在甚至长期存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机制,这驱使着他们探求自我认知,获得更加清晰的个人画像,因而在测试上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狂热性,热衷于做各种测试,但他们对于测试结果又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与理性,而非一味接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他们获得了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缓和了主体焦虑,同时强化了自我认同或自我否定。这种基于自我认知建构起来的群体采取标签式的交往模式,但形成的虚拟共同体是脆弱的、难以维系的。这类纯粹基于兴趣建构起来的群体更多需要互动仪式和社会资本的建构来维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标签和社会标签网站的功能与特征进行分析,从图书馆的OPAC及用户教育两个方面归纳社会标签的具体应用现状与应用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同时对社会标签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构建,以期指导社会标签在图书馆中的全面和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快餐文化的角度,试对近期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余秀华热"现象进行解读。通过对关于余秀华新闻报道的分析发现,在事件起始阶段,媒体通过标题党和标签的运用达到短时间内积聚人气掀起关注热潮的效果,继之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她的身体残疾和私生活。但这种对无内容、无深度的现象的追逐在快速变化的网络时代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是严肃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也难逃被"快餐化"的命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互联网与快餐文化关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应分析的用户与标签间偏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用户认知能够影响客观知识之间潜在的关联关系,研究Folksonomy模式中用户与标签之间的偏好关系有助于揭示认知与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模式规律,并为人文因素影响下的知识组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标签与用户的隶属关系构建“标签-用户”2-模网络,采用多变量的对应分析方法,基于联合空间距离位置对用户与标签间的偏好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用户与标签的偏好关系与联合空间中的位置和2-模网络的中心度具有相关性,在偏好问题上不会有群体极化现象发生,群体决策的科学性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