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科尔曼开始,众多学者对学生家庭背景影响学业成绩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此次研究则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对象,调查这个相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来说受到更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群体的学业成绩是否还会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结果显示:诸如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等家庭背景的客观变量,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显著影响;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的职业性质对学业成绩则没有影响。在分析家庭背景变量对学业成绩形成影响原因的基础上,从家长、学生、学校3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五省市20所学校共9867名小学生对象,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小学生家庭经济背景与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考察家庭经济背景对于不同学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数学相比,小学阶段学生家庭经济背景的每一要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较强的预测效应,而处境不利的学生仍旧有机会获得较好的数学成绩,却无法在语文学习上达到与家庭背景优秀的学生同等的成绩。而随着学生就学年限的增长,这种家庭经济背景对于学生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呈现出递增的的态势,低年段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但是高年段的学生受到父母文化资本累积影响较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网络问卷,以江西崇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崇仁第二中学共4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组成、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有影响,家庭经济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并从国家、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探讨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莉 《中国考试》2023,(11):85-94
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但仍然存在教育结果不公平的问题。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父母监管、亲子交流、家长与学生朋辈群体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这4类家庭非货币性资源投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4类家庭非货币性资源投入在两者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能够降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距造成的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本研究可为初中阶段教育公平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推动我国初中后阶段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助PISA测验,以我国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5066名初三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家庭SES与学生的学业学习存在密切关联。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中的学习辅助工具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最为显著;家庭财富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取决于投资物品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联度。(2)家庭SES与学生的学校类型显著相关。家庭SES水平高的学生,进入重点中学的比例更高。(3)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持有高教育期望,家庭SES水平与父母教育期望存在一致关系。(4)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越好,学校类型在这种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21,18(5):72-81
本文以三个城市市区和郊区9所学校的1527名小学5、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建构了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为中介变量的链式路径模型。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成绩具有强烈的直接作用,三个人际关系在两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不论以父母社会地位还是以家庭财富为替代性指标,模型均成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广泛影响提示我们不能仅限于教师职业道德视角去评价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更要从人际关系的阶层差异入手思考教育公平提升策略。关注家校关系质量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分发挥高考评价功能服务中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与其高考成绩进行链接,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师生关系和各学科教学评价指标上差异显著,其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差异不大;2)学生的背景特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各学科教学对其学业成绩都有一定影响,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学生学业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班级间差异,在控制了班级背景变量的影响后,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师生关系、学习策略(深层策略)、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整体评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邢锦荣 《甘肃教育》2022,(19):122-127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其学业成绩备受学生及其父母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临近高考的高三学年,在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一项关键要素,两者之间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对学业成绩的高度关注,父母的教育卷入明显,父母期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家庭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索高中生父母期待、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如实报告数据分析结果,并给出高三备战高考阶段学生及其父母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研究发现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习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化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稀释假设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次赴甘南藏族地区实地调查研究,编写出《化背景调查问卷》,对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学校、社区、家庭因素与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背景良好,家庭投入越多,父母教育期望越高,父母学习辅导行为越好,越有利于提升儿童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年的数据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引入家庭学习环境变量,采用逐步因果法设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能够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而稳定的直接影响,还能够以家庭学习环境为中介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但并非家庭学习环境的所有因素都存在中介效应。基于此,家庭层面应该着力于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效的亲子沟通为主要目标,进行家庭学习软环境建设和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国家层面应该进一步出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教育支持政策,对弱势家庭和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五所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学习方法及其它相关因素的测量和调查;对1405个有效样本进行了统计处理,发现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父母的职业、母亲的化程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独生子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无关;任学生干部累计年限越长,学业成绩优秀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西部五省农村地区15周岁初三学生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SES)之间呈正向影响趋势,即SES指数越高,学生就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数学成绩或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趋向,以及家庭背景和大学生就业观之间的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以湖北省十堰地区三所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和睦程度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得出家庭背景对子女就业观有一定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我们应强化正面影响,弱化负面影响,协调两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甘肃省Q县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调查数据,对父亲文化程度和经济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女生,户籍与家庭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粘附在一起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低经济收入会影响学业成绩,高经济收入却未必促进学业成绩;学校教育关注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亲师关系、客观化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直接作用;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支持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客观化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业成绩差异除源于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非智力因素中,家庭背景由于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理念、思维模式直接相关,因而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中的家庭教育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从而分析学生家庭教育背景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业成就是影响现代社会人才选拔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是影响学业成就最重要的因素。而义务教育是国家或社会以及所有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应平等受到充分的教育,均获得符合义务教育标准的学业成就。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对安徽省66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家庭背景诸因素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性不显著,初中阶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水平、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均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甘肃省Q县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调查数据,对父亲文化程度和经济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女生,户籍与家庭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粘附在一起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低经济收入会影响学业成绩,高经济收入却未必促进学业成绩;学校教育关注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亲师关系、客观化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直接作用;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支持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客观化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