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堂完整的体育课离不开专项准备活动、导入、放松部分,通过致力于研究专项准备活动与导入内容,以技巧内容《仰卧推起成桥》技术为依托,探索了一系列有关仰卧推起成桥技术的准备活动与导入方法,借仰卧推起成桥技术为载体,提炼其发展学生柔韧、协调、力量、平衡等能力的价值功能,为下一阶段发展学生腰腹柔韧、协调、力量、平衡等素质提供借鉴,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亚琼 《体育教学》2011,(12):55-56
本课设计思路仰卧推起成"桥"为人教版小学体育(水平二)技巧平衡类教材,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和运动感觉,发展学生的前庭分析器,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在备战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的选拨赛中,我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准备即将执教的水平一(二年级)《技巧——仰卧推起成桥》一课,创设了情境:"观光动物园——与动物互动做游戏——帮助动物建造彩虹桥",并在每个阶段融入不同形式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中掌握仰卧推起成桥的技术动作。我自信满满地期待展示机会的到来,可没想到那堂短短40min的《技巧——仰卧推起成桥》课让我深刻地体会了"理想很丰重庆  相似文献   

4.
<正> 仰卧推起成“桥”是小学二年级的教材。初学者由于年龄小,往往不易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挺髋与推撑这两个技术环节,反复进行练习,仅用两学时(4次课),使95%的学生基本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动作完成得比较好。具体教法如下: 一、垫上做挺髋练习  相似文献   

5.
<正>"仰卧推起成桥"是小学体育课体操教学规定的项目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因为先天柔韧素质差或练习方法不当,导致在学练过程中出现了肌肉或者韧带损伤。如何既能保障学生学练仰卧推起成桥的安全,同时又能在学生原有柔韧素质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运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海绵棒具有安全、便携、有韧性、色彩靓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体育课堂游戏和教学中,深受小学生喜爱。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海绵棒的特点进行体育项目的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海绵棒在技巧练习中的应用以仰卧推起成桥顶髋动作练习为例。设计意图:在仰卧推起成桥的学练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保护与帮助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仰卧推起成桥》是北京版《体育》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该项内容的教学难度和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三种因素造成的:其一是学生肩、腰、胸的柔韧性和上下肢协调用力支撑以及挺髋的体能不够,导致学生身体受到伤害;其二是学生对仰面支撑、背后悬空的练习接触较少,从心理上存在恐惧;其三是保护帮助不合理,导致练习中身体受到伤害。因此,新授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强化柔韧与腰腹力量,渐进式练习。解决以上问题,确保仰卧推起成桥新授课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一、"仰卧推起成桥"动作简要说明身体仰卧在垫上,双腿分开宽于肩,两手置于头部上方;膝部屈成45°左右,脚掌着地向后蹬伸;推手支撑身体,自然仰头。二、"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绝招绝招1:辅助者(交叉方向)趴在练习者身下,练习者做好准备动作后,辅助者逐渐团身用背部顶练习者腰部,辅助者成跪撑动作,练习者成"桥"的规范动作(见图1)。实效:练习者初学动作时能力较差,有图1-1图1-2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课堂教学和电化教学,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态度、能力和习惯。2)通过创设一系列想象练习、自主练习和创造性练习,培养学生主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3)通过教师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掌握仰卧推起成桥基本动作要领,发展学生柔韧性和身体协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学得精、练得高效、赛到目标、评到实处,达到学以致用,需要教师思考和理解“学、练、赛、评”的关系。笔者以水平一《技巧仰卧推起成桥练习方法:搭建彩虹桥》为例,通过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和修缮来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机会,那么,他们就会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为之感动,也让你为之骄傲。你会发现,原来只要教师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不但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还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枯燥的教学内容顿时生动起来。在进行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时,当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动作要领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桥"的集合体的造型设  相似文献   

12.
任维娜 《体育师友》2009,32(5):27-28
这星期我上了一节《仰卧推起成桥》。“成桥”属于平衡类技巧,这项练习在三年级教材中开始出现,它对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身体柔韧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练习难度大。所授课班级虽然是四年级但因为没有学习过“成桥”,因此这堂课是新授教材,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定位于有人扶持的“成桥”。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关注学生水平差异性抓时机1.关注技术差异,巧借骨干引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对新授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关注这一特点,抓好时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团队合作练习的方法,让队员间取长补短,以便更快地达成教学目标。如,在二年级仰卧推起成桥教学中,因有些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对这样的"下腰"动作驾轻就熟,而对于从未接触过此技术动作的学生感觉比"登天还难"。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全员运动会"项目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每一学年学生在体育课上基本可掌握68个项目,如,低年级的障碍跑、仰卧推起成桥、立定跳远,中年级的50m跑、篮球运球、投掷垒球,高年级的投掷实心球、足球运球、耐久跑等,学生已经在体育课堂上掌握了以上项目,而且器材和场地等方面都是现有的,可以保证"全员运动会"开展的需要,这也是"全员运动会"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最大的优势。实施策略:"全员运动会"项目应与体  相似文献   

15.
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课的重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平时的体育教学,甚至教学观摩研讨课,经常会出现教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概念把握不科学,以至于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与学生实际能力相脱节的现象。体育教学如何才能更准确、合理地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文章以小学三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研讨课为例就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探讨,为教学行为过程研究的不断改进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收稿截止时间:2014年6月23日)一、第8期期重点征集的主题1.有利于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体育游戏及运用研究2.如何保障技巧(仰卧推起成桥)教学的安全3.组织学生学练"前抛实心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二、2014年各期征集的主题1.教学趣事或教育随笔2.对"获奖案例"的"有感而发"3.曾经举办过的全员参与的校内体育比赛组织方案简介与研究4.对近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与课改热点问题的议论。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体育教学》2010,(7):I0006-I0007
6月10日上午.参加“全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人教版)教学改革论坛”的代表观摩了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王金良老师的一节“仰卧推起成桥”;6月10日下午.代表们分赴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二十中学、北京中关村一小、北京中关村三小四个分会场进行学校的特色活动和常态课观摩。记者跟随其中的一组赶往中关村三小,观看了三小的课间操、校园集体舞及跆拳道、健美操、击剑、篮球、排球、武术等学校代表队的精彩展示.富有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表演激发了观摩教师的童心.忍不住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小垫子是我们体育课中常用到的体育器材,也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起到保护作用的法宝,更是技巧课必不可少的宝贝。在技巧课中,小垫子用法之多,作用之广,真是不胜枚举。下面笔者把小垫子在一节《仰卧推起成桥创意造型设计》的课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作用及玩法展示给大家,希望同行们给予点评,让我们为体育教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首先在这节课中利用小垫子做准备活  相似文献   

19.
如何能使初学者尽快掌握鱼跃顶球技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借助其它辅助性练习方法,加以训练,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鱼跃顶球技术动作要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鱼跃顶球技术动作逐一分解,并辅之以相应练习,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做法: 1.在垫上做鱼跃前滚翻练习。 2.俯卧撑屈臂推起:手臂推起后,两手在面前击掌,连续做,主要练习鱼跃顶球的落地动作。 3.身体前倒屈臂成俯卧撑。 4.摆倒立,屈臂弧形落地,由胸、腹、大腿依次落地后成背弓姿势…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14,(7):77-77
2014年6月12日,北京市体育名师工程研讨会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课堂展示及学术研讨会两部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秦治军老师和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研员海汶老师是2013年入选北京市名师工程体育学科的首批培养对象。在此次研讨会现场,秦治军老师执教了一节小学三年级小篮球运球课,秦治军老师的徒弟、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的王芳老师上了一节一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秦治军老师近几年以来一直从事于“共习模式”的研究,“共习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智能的协同发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比较适合一线体育教师来完成。在现场看到的篮球教学课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背诵“诗词”,体现了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融合的“共习”模式。在学生运球中用宋词的节奏配合篮球的运球节奏,重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引入音乐节奏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运球控球的能力。秦老师的课主要展示了“共习”的学习过程,从教师领读宋词、领做篮球操开始,随着做操的增多,宋词的重复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