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大学成立伊始,就大刀阔斧改革实验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在一般大学里,实验室是由各系或教研室分别管理的,实验教学是附属于理论教学、分散进行的,实验教学方法也和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为改变实验管理体制与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广州大学建立了实验中心。按照高校的惯例,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纳入系或教研室的编制,实验室的经费由系、室掌握,仪器设备归系、室所有。广州大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立足于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的系统变革,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育"四位一体"的方针,围绕一个理念、建设一个体系、打造三大平台、培育一支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管理规范、高效运行、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针对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为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主机还原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虚拟技术、电子教室、计费管理和网络监控等改进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的实习环境,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平台促使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科学化,仪器设备使用效能最大化,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需要,实现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从事务型向决策型管理发展。研究一套基于Web技术的实验中心教学管理系统,以动态网页编程技术ASP.NET和数据库对象ADO.NET为具体实现手段,建立"开放实验中心教学管理系统",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学生的创造性实验活动、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5.
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验技术队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环境设施等五个方面,探讨药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体制改革与创造性能力培养关系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把实验教学内容相关、方法近似的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使基础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上完成了重大的变革。从此,改变了实验室为一门课程服务、分散管理的模式,建立起了以学科群为基础、集约型管理体制的实验室。体制上重大的变革,促进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构建资源共享的化工实验室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破多条块分割、小而全的局面,构建资源共享的化工实验室管理体制;整合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走多学科交叉,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建立资源共享的实验平台;重视专职和兼职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化工实验中心与专业教研室教师共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开发和应用化工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简介为适应军队院校教育教学转型需要,2008年学院进一步优化整合基础实验室资源,成立了理化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归口基础实验部集中管理、统一建设、资源共享。主要承担全院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培训任务及服务保障,面向全院学员开放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公共服务平台。目前,4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共有专职实验教学人员47人,面向全院各学科专业开设独立实验课程42门次,拥有54个实验分室,实验场地1万余平方米,配备实验仪器设备3千余台/套,总价  相似文献   

9.
规范教学实验中心管理,追求卓越实验教学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大学生物科学教学实验中心的成立改变了以往按课程设置模式的实验室建制,实现了设备资源、实验场地的共享,该教学实验中心通过加强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使得教学实验中心确实成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的实验平台。该教学实验中心在规范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具体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实验教学管理;规范设备的购置与维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重视实验中心档案的整理与归类,提高信息数据收集和管理的质量;重视营造文化氛围,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实现卓越的实验教学效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燕山大学电子实验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在管理平台、实验教学、创新实验室、开放政策和制度、就业培训、科技竞赛等各方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综合训练中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校内的教师教育资源,构建了一个包含"未来教师空间站"、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创新体系的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促进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推动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地方性综合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要想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原则。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实验室开放项目建设以及实验室绩效考核等是实现开放共享的举措;同时建立多形式实验室开放体系、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方法的改革、设立色lJ新实验室、改革考试方案等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相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而言高校教育资源却十分紧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短缺,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物力资源基础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物力资源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本文将从教学互动平台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物力资源体系的建设构想,以期建设一个良好有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物力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团队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完善考评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为新时期水工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是1999年通过资源整合组建起来的。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初步实现了实验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成为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特别是学校投资建设的数字显微互动教学实验室和形态学网络化教学系统,这些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2006年该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6.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开展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活动。在创新理念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大力推行实验教学分层次培养模式,同时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把文化创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与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与测试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对硬件、软件条件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了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多元的考核方法;在实验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能力上也有所收获。为医学检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探索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体系为目的,按照设备专管,资源共享,构筑院级实验教学平台。以依据学科特性,按系统分类,相对集中的建设原则,协调实验教学安排,统领人员配备,实行开放式管理的新思路,为研究型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优质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生物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科学探索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遵循"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原则,开展生物类专业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验教学改革、科学管理机制建设等措施,实现了实验室开放共享、优化配置与规模建设,完善了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促进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吁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学术自由的优良传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然而,目前对于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搭建创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