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公众满意度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众满意度角度分析电子政务信息服务中出现的问题,使用调查问卷对保定市电子政务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运用CCSI模型对实证中保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保定市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满意度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改进原则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模型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演化博弈论,分析电子政务信息主体的信息利益关系,构建政府和公众的群体演化模型,进而提出促进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益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和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影响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的外部变量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政府门户网站公众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有:基本信息服务、用户细分服务、在线服务水平、与公众的互动性、与民生的相关性和服务获取的便捷性等.以此构建了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接受模型,并对湖州门户网站公众接受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电子邮件为对象,基于双重进入许可方式,构建了一个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建模和个性化推荐,并对电子政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两个关键问题:公众信息分类和邮件阅读率追踪与获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整体结构模型和宏观规划模型,并阐明了模型的基本构件及主要功能。基于该模型建立的系统融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于一体,在提供行政服务的同时,对政府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实现了异构系统信息共享,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方便地进行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克服了地方政府信息失灵与公众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6.
焦微玲 《情报杂志》2007,26(10):36-38
在借鉴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国家以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外学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七个基本要素,即测评模型的潜在变量。然后将这些潜在变量转化为可测变量,同时将可测变量转化为直接面对公众的测评问题,并以此形成调查问卷,获得实证研究的数据。接着提出我国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估的测评模型,并通过获取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公众的采纳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分析个体采纳过程的主流研究模型,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对电子政务公众采纳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提出基于过程的电子政务公众采纳研究框架.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了采纳前阶段公众对电子政务服务(概念)采纳意向,以及采纳后阶段用户对政府门户网站(载体)持续使用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网站易用度定量评价与有效性证明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操作易用性的直接定量测度是电子政务流程研究的一大难题,信息距离理论可以对一个事物信息状态转移所遇障碍进行测度,通过对网站流程信息距离的计算,可以评价网站服务的易用度,而数据包络把信息距离计算问题转化为网站易用度的投入-产出的问题,可以对电子政务网站流程的信息距离进行有效性证明.本文设计了电子政务网站易用性信息距离定量评价模型和数据包络有效性证明模型,并以电子税务网站中个人纳税信息的获取为例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9.
杨菲  高洁 《现代情报》2014,34(8):170-176
从概念上界定了电子服务、电子政务服务以及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阐述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基础理论模型;概括了电子服务持续使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电子政务服务持续使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忽略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阶段的持续使用问题,围绕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公众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电子政务服务发挥其应有价值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任是影响公众使用电子政务的假设和研究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公众的采纳意向有显著影响;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对互联网的信任是电子政务公众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府顾客满意评价模型变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顾客满意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政府顾客满意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公众意识等因素及公共部门的特点,就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顾客满意度评价的前置变量与后置变量的设置及其对应的观测变量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振杰 《科研管理》2020,41(6):149-156
本文明晰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对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的影响路径,在理论上探究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度能够产生的抑制效应,引入了交互和中介检验方法分别进行检验。通过对疫情期间民意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对民众的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在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和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存在调节效应,即在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与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质量的交互影响下,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得到了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国玮  黄珺  龚完全 《情报科学》2006,24(8):1125-1130
电子政府的出发点和核心在于提高政府满足公众需要的能力,评价公众对电子政府的满意度是评价电子政府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比较了现有的几种评价电子政府的模型基础上,介绍了美国用于评价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的ACSI模型,并对我国电子政府公众满意度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测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马捷  胡漠  尹舒悦  郝志远 《情报科学》2021,39(7):116-123
【目的/意义】在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思想指引下,获取智慧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范畴,以期为构建让人民满意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首先,界定智慧群 体的概念与析出满意度产生的生理机制;其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智慧个体围绕智慧政府信息协 同满意度感知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访谈数据;最后,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析出智 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范畴共包含信息协 同需求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信息协同服务载体感知因子、信息协同环境感知因子4个感知因子, 其中信息协同需求端感知因子和信息协同供给端感知因子更易影响政府公务员群体对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 的感知。【创新/局限】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实现基于智慧政府信息协同满意度感知的指 引,对融合满意度感知的智慧政府信息协同网络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孟骊超  来爽 《现代情报》2021,40(12):114-129
[目的/意义] 为探寻网络舆情演变的动力机制,本文采用演化博弈工具,试图厘清参与主体与舆情发展间的内在关联。[方法/过程] 首先构建了网络舆情潜伏期、发展期、爆发期及消退期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和雅克比矩阵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演变路径和关联条件,以博弈主体之间的利益依存探讨了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在Matlab平台上对西安地铁3号线"问题电缆事件"舆情演变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重点检验了心理满足程度对博弈均衡的影响。[结果/结论] 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网络舆情,影响其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也有所不同;参与网络舆情的各方主体共同影响着舆情演变的方向;政府部门的作为对网络舆情影响重大;心理满足系数对网民的决策至关重要,甚至能够改变舆情事件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金堂  秦颖  李蓉 《软科学》2006,20(2):20-23
认为应当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性,阐述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了政府绩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7.
莫祖英  丁怡雅 《情报杂志》2021,(3):162-167,60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反馈情况的调查研究,旨在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以促进政府开放数据的利用,保障政府开放数据的质量。[方法/过程]选取《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的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和30个二线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在调查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公众反馈现状的基础上,对公众反馈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以政府开放数据生命周期五个时期为基础,对应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了五时期三阶段的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琦峰  杨静波 《现代情报》2009,29(2):222-225
电子政务项目审计是政府审计部门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一项重要的新的审计业务,是控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风险和提升电子政务应用绩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电子政务项目审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六视图的电子政务项目审计实施模式,分别从目标视图、组织视图、内容视图、过程视图、标准及法律法规视图、方法及技术视图等6个维度对电子政务项目审计的实施模式进行了研究,为电子政务项目审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项目审计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