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组织起来的,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组合,网络超媒体系统结构特征决定了网络学习有着非线性的特点。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网络超媒体系统中知识的组织方式更具有灵活性。非线性学习就是针对这种组织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是网络学习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网络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同时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文章从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认知五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者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网络成了自我的延伸,通过关联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学习的内容支撑作用,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学习认知能力。但网络化的知识内容的非线性呈现方式,无法避免信息超载、知识泡沫化、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认知的碎片化等问题,易造成学习者迷失学习方向、认知超载、难以整合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系统性还原。易造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加剧,成了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开展。通过运用关联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在人际网络和知识网络中,知识的组织呈现和表征方式的变化,借此探讨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在社会知识平面无限扩展的情况下,如何聚合碎片化内容,提高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转化、知识迁移和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碎片化学习模式和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网络成了自我的延伸,通过关联社会关系网络,扩大了学习的内容支撑作用,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我的学习认知能力。但网络化的知识内容的非线性呈现方式,无法避免信息超载、知识泡沫化、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和认知的碎片化等问题,易造成学习者迷失学习方向、认知超载、难以整合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系统性还原。易造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加剧,成了滋生浅层学习的温床,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的开展。通过运用关联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在人际网络和知识网络中,知识的组织呈现和表征方式的变化,借此探讨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在社会知识平面无限扩展的情况下,如何聚合碎片化内容,提高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知识转化、知识迁移和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碎片化学习模式和方法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学习的图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有效实现终身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关联主义理论表现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时代特征,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也不再只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学习工具给学习活动带来深刻影响,学习方式与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更像是社会网络的扩张。通过分析关联主义视域下学习能力特征,探讨网络学习的组织策略,即如何将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转而整合为系统可用并可扩展的知识体系,这对促进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不仅是呈现信息和传递知识,更是学习者用来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它强调认知的社会与物质的双重属性,为信息技术支持的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理论框架。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基于互联网的知识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从分布式认知角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7.
在从"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转型的21世纪,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成为当前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而"学习共同体"作为新型的学习与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促进知识的创生,实现素质教育基本使命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对话性的教育生活方式,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共享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从认知成长走向人格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实现网络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提高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目前大多数自适应学习系统仅具有单向适应能力,即实现了系统根据用户特性适应性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过程和策略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有助于解决学习者认知超载和网络迷航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学习者在此系统中是一种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惰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和系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建立双向适应交互,即用户主动选择资源的适应性交互和系统主动推送资源的自适应交互。双向适应交互最为关键的是用户模型,而认知风格是用户模型中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学习效率和使用感受两个层面实证评价双向适应交互性,以及认知风格对其的影响发现:采用自适应学习方式,学习者具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绩效;但认知风格会影响到自适应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及思维方式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个体在接受同一外界信息时,可能会形  相似文献   

10.
现有学习系统呈现的是一种离散和孤立的教学思维,缺乏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度互动,缺乏信息聚合机制,缺乏群体思维操作,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信息、知识、行动、情感、价值缺乏有机联系。新型学习系统构建强调从数据到智慧——知识创新的多维构面剖析,从习得到建构——学习过程的多重隐喻整合,从个体到群体——教学主体的双向互动回归,从认知到发展——学习系统的整观取向诉求。协同学习系统构建有三个基本取向:整观思维、协同机制、场域联动。协同学习系统以协同观与知识管理为基础,观照知识社会中个体与集体的知识建构和协调发展,为知识时代的教育教学系统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给人们带来纷繁复杂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虚拟学习社区中面对信息的海洋如何组织和管理信息,让学习者有效地获取学习内容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个P2P网络系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查询、存储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互信机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共享,从而达到有效获取学习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学习领域中分析网络探究学习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与认知存在感三要素交互作用,为学习者创设氛围,提供内容选择与对话支持,通过网络学习交互与协作,促进学习者进行高阶学习。框架中三要素之间显著关联、彼此影响。此外,社会存在感表现出与学习满意度、协作学习、交互等因素相关;教学存在感与批判性思维相互关联;批判性思维依赖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学习者个体因素在其认知参与和获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网络交互与协作探究学习中,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学习策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升其学习质量。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作为独立影响要素存在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中,与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共同影响认知存在感;教学存在感和社会存在感通过批判性思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认知存在感。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探究社区模型,有助于指导学习者在探究学习中进行更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支持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及教学行为的场景性等特点.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与思考泛在学习,可以看到,泛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整合的学习环境,打破了学习环境的花盆效应,体现了学习与真实情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成了学习从"人工"情境到"生态"的回归;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避免了个性发展的超耐失衡;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专业发展的生态位分化,利于学习者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进步;使学习者能够透过资源与学习该资源的其它人建立联系,组建无限扩展的社会认知网络.实现了学习者知识流生态困限的主动超越;聚焦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选择权,越来越贴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意义建构学习设计教学--学习与教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如何影响学习。教学与学习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过程,从而促成学习者发生改变。学习可以比喻为“反应增强”或“知识获得”或“知识建构”.这三种比喻所建议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所在。学习时发生着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之相配备的三种基本学习过程分别是选择、组织和整合。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组织信息和整合信息。也就是说,有意义学习依赖于在学习中的积极认知加工或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5.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远程学习者认知需求与学习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远程学习者学习状况的差异,指出其从网络媒体学习手段到信息内容、学习方法等认知需求,都面临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和加工的问题。并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认知结构入手,就远程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激活和认知需求的形成及学习中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方式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连通主义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元的内容与活动整合、协同建构等功能,依托"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开展了实证研究,试图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行为投入,推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帮助学习者深度理解复杂概念、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期为高校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促进各专业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软件促进非正式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基于Web2.0的社会性软件,具有个性化、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等特征,它的推出及在教育、工作、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最普遍方式.根据社会性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对学习的影响,可将非正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在线交谈、个人信息检索、个人知识管理、协作学习和生成学习等类型.应用社会性软件,学习者不仅可以快速从网络获取信息,而且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和处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同时能够实现与其它学习者的交流和信息分享,促进信息向知识的转化,促进虚拟"实践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生态的视角,将网络课程划分为生态个体期、生态种群期、生态群落期、信息生态期以及未来的知识生态期。信息生态期的网络课程设计,需要借助云计算、智能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的信息生态系统。"吴地文化遗产"网络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大众和中小学生提供文化遗产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具有开放性、社会性课程服务的特征。通过信息生态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整合不同课程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文化遗产知识的信息生态链,实现在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联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调查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及思维方式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个体在接受同一外界信息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头脑内部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状况以及思维习惯,尤其要了解学生已有概念中那些不全面甚至错误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