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体育+"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建设对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体育扶贫可分为体育公共设施扶贫(输血)和"体育+"产业扶贫(造血)两种模式。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体育扶贫精准度低、体育扶贫主体单一、体育扶贫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亟需建立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体育扶贫的精准度。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依据,结合体育产业特点,构建以"体育+"产业项目为核心,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的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实施"体育+"产业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产业市场化纳入、社会组织全程参与、扶贫主体利益共享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体育精准扶贫:逻辑起点、实践探析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准扶贫是一种重要但受到忽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体育纳入精准扶贫中,采用"体育+健康"、"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多种组合扶贫模式,能推动贫困地区在健康、文化脱贫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同步脱贫,从而构成体育精准扶贫的逻辑起点。从实践探索来看,体育精准扶贫存在精准识别方法不成熟、精准识别对象不均衡、精准帮扶主体比较单一、精准帮扶措施比较简单、精准帮扶脱离靶向、精准脱贫成效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最后,结合以上问题,从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的"贫困"客观存在,体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应当以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加强对农村体育贫困领域的支持。体育作为扶贫杠杆,对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聚合与辐射作用。但农村体育治理过程中由于碎片化治理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代替式治理导致治理内卷化现象,粗放型治理导致治理精准度欠缺,阻碍了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体育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引领农村体育治理,以体制机制协同促进农村体育多元治理,以互联网科学技术激发农村体育智慧治理,以"体育+"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全面治理,以软硬兼施并进保障农村体育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施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是公民体育权和中国特色公民发展权的重要实现途径。目前,体育扶贫的政府保障义务水平较低,体育扶贫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需求要求将体育扶贫作为一项单独扶贫政策纳入国家扶贫战略。落实体育扶贫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在法治化轨道上实施精准体育扶贫政策,包括保障要素投入到位,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发展贫困地区体育产业,同时注重发挥体育扶贫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贫困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体育+”的可行之路,而首要任务是对贫困农村地区进行体育资源开发。在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机制建设,既包括“政府—市场—贫困地区”三方协同的体育资源开发机制、开发政策的监督机制、体育资源开发的精准扶贫机制,又包括法律保障、环境保护、评价问责、信息平台建设等配套机制。贫困农村地区体育资源开发可实施“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完善贫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原则,发展贫困农村地区特色化体育资源;引入专业体育旅游运营商,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扶贫模式,走“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实施“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培养体育扶贫人才;完善体育资源开发政策支持,加强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健康中国"为研究背景,以循证实践方法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叙永县农村体育扶贫出现边缘化、村民锻炼利益边际化,管理形式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个人经验为主。扶贫成效不精准,具体体现在:体育设施配置不精准,体育帮扶资金投入不精准,体育法规、措施落实不精准,社会指导员因村派人不精准,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等。用循证实践方法论指导叙永县农村公共体育扶贫,首先确定主体及职责划分,以生成不同的农村公共体育扶贫证据,并对证据进行等级评定;其次,针对问题在扶贫中推动证据的使用;再次,引进评估组织对扶贫过程和所取成效进行评价;最后,对农村公共体育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依据"为国争光"的目标取向,"赶超发展"的指导思想,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发展思路以及"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针,我国竞技体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采用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缩短战线,保证重点"、"适度赶超"和"集中双轨"几个发展模式.依据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实践及社会改革要求,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变革的重点应当是目标任务多元化、组织模式综合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运行模式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在精准扶贫目标实现后,对脱贫人口返贫的治理将成为后精准扶贫时代的主要任务。返贫的成因很多,因病致贫是主要原因。由于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具有其他社会活动所不具备的全面性、积极性作用,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精准扶贫战略转向,从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这一被动的方式转向构建公共体育健康治理这一主动方式,构建体育阻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的扶志、扶智、扶能,特别是扶健康方面突出的功能,为后精准扶贫时代成功阻断返贫现象提供解决方案。发挥体育阻断返贫功能,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持和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行动方案,促进农村体育快速振兴,通过体育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引导人们养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为其走向共同富裕的生活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8,(4):290-292
体育产业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传统扶贫模式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出现新的体育扶贫模式更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新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发展高端服务业,解决发展不平衡的角度出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出了五种体育扶贫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20,(3):54-55
通过阐述体育精准扶贫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了体育产业精准扶贫的原则,探讨了体育产业精准扶贫的产生形态选择,从体育服务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等方面分析了体育产业各要素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基于"责任-责任落实情况"逻辑,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进行梳理分析,明确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分别为决策者和监管者、购买者、生产者,并对应得出各自的建议性绩效评估指标(一、二级指标)。提出建议包括政策制定应由自上而下模式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模式转变;培育微观运作技能,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机动能力;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协作联动机制;完善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阳光体育活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位发挥优势力量,共同关注与支持青少年体育运动。创新性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阳光体育活动模式,对新时期教学改革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体育成为落实全民健身基本国策,实现"单位中国"向"社区中国"转变的重要环节。当相对有限的社区体育资源面对日益繁杂的体育活动需求,管理者应如何对其间的社会风险进行治理恰恰是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三个主体角度,我国社区体育潜在社会风险表现在:群体分化与冲突风险、市场风险、政府管理掣肘风险。基于城市社区体育中"民众需求-制度效能"传统维度审视,政府内部管理存在"内卷化"倾向,政府外部体育资源分配亦具有粗放化的特征。未来治理路径应基于内外兼修的方向,内部形塑出共建、共治与共享治理格局,外部推动精细化的体育资源供给机制,最终打造长效性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需求导向的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是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提高服务供给效率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供需结构错位的现实困境,认为供给主体精准供给动力不足、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缺失是造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应从供给侧进行优化改进,通过社会组织助力服务精准靶向民生需求,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政府兜底维系弱势群体底线公平。当前政府应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加大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完善公众需求表达机制,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需求导向的精准化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市场化转型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枢 《体育与科学》2015,(1):108-112
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体育市场化转型加速,为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提供契机。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目标主要包括:自由结社权松绑、民主制度建设、社会公权力回归以及体育社会精英阶层培育,在政府工作转型、缓和转型矛盾、资源动员与整合、促进奥运争光计划、降低寻租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改革路径包括:"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度"。"强制性制度"路径要求政府型单项运动协会通过"分类管理方式"实现阶段性转型,促进社会公权力回归;"诱致性制度"路径要求经济发达地区逐步降低体育社会组织注册门槛,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型体育社团取得法人实体资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市场转型治理:调控、互动、民主、司法和竞争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建立既能保持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体育"举国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下,建立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体育结构;通过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的相互作用来引导、调控、整合政府与社会的体育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竞技体制,形成专业竞技、职业竞技、业余竞技多元互补的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坚持财政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原则.其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机制来调动与整合全国的体育资源;事权分离,管办分离,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真正的体育社会化;改变从中央到地方的线性训练竞赛体制,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非线性体育体制;改变以往单一的专业竞技体制,代之以专业体育、职业体育、业余体育多元并存的训练比赛模式和运行机制;引进国际通行的市场招标方式,运用市场化机制对政府体育投入实施管理;建立国内赛事与国际赛事并重互补的竞赛格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案例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全面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时期体育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经验。在明确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前提下,全面分析广东、山东、贵州的体育助力精准扶贫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对策:首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感;其次,通过体育产业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就感;再次,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水平关乎人民生活幸福获得感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满足,提高供给利用率,满足不同地区间差异化的体育需求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精准扶贫"的精准执行逻辑,通过制度精准,文化输出精准,供给主体精准3个方面落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逐步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打开全新视角。研究认为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精准供给体系可以缩小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逐渐扭转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认为,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出现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两极失范,而社区作为一个政府与市场的结合体,能够弥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市场与政府配置不足的现状,分层次、多元化、竞争式体育公共服务社区化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全面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体育文化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对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采用调查法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发展特色和路径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专访调查、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已有文献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精准扶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下硬件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能基本满足农民现阶段公共体育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体育观念和技术支撑等软件环境发展不足,社会支持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逐渐形成。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精准化理念对政策支持、组织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社会支持、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发展路径,构建农村公共体育特色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