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高;③2020年规划方案下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相对变化率的区域问差异较小.总之,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效益结构均衡、土地资源区域公平配置和公平代际转移的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设用地增长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黄贤金  赵荣钦  高珊  李颖 《资源科学》2010,32(7):1393-1399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就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降低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个准则,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的评价,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寻找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梁博  杨小雄 《大众科技》2021,23(2):144-147
文章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加权法对2013年至2017年的北流市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寻找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7年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逐年上升,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环境协调性评价分值出现波动较大;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状况良好,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资源环境协调性上存在阻碍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影响因素,但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采用改进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重庆市1997年-200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评价其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①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逐渐提升,1997年-2007年绩效指数从0.1866增加到0.7707,土地绩效程度经历了低级绩效—中级绩效—良好绩效的演变历程;②2005年以前,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最大;2005年后,土地投入水平是最大障碍因子,地均从业人数的影响最大;③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首要因素。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障碍度以年均9.66%、1.47%的速度增加,而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以年均3.00%和1.44%的速度下降。最后,根据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经济学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资源科学》2007,29(6):170-175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以经济可行性为前提,以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保障,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目标的。本文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市场机制,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农户和国家等不同层次上经济人主体的土地利用行为,并相应地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统计数据及项目组的调研数据,对我国24个省(市)在不同层次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地区在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在一些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后,文章指出,国家应当采取相应的经济手段,规范和引导农户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刘勇  刘友兆  徐萍 《资源科学》2004,26(3):69-75
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可是对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及评价研究尚未真正开展,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研究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在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概念、内容和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以浙江嘉兴市为例,以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本评价的目标层,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系统层着手,细化研究的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从状态层选择了24项变量层指标,构建了适合区域特征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AHP法等确定的指标权重,对嘉兴市1991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嘉兴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虽稍有好转,但还处于“较差”的安全状态;最后对嘉兴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988-2007年北京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北京城市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1988-2007年北京城市环境可持续性动态.结果发现:1988-2007年,北京城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胁迫、环境效应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拐点分别出现在1991年和1998年;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响应水平持续提高;综合环境可持续性水平呈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其拐点出现在1990年,目前仍处于较不可持续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人类胁迫、环境效应、社会响应和综合环境可持续性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胁迫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U"型变化趋势;环境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倒"U"型变化趋势;社会响应和综合环境可持续性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对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沈阳市远郊四县(市)的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远郊四县(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远郊四县(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综合水平均处于可持续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处于初步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度的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于落实规划、强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可持续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采用可持续度量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价;②上一轮规划实施至今,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呈上升趋势,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但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方面,规划实施仍不可持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规划着眼解决的3个难题:“生存与发展问题”、“刚性与弹性问题”、“静态与动态问题”,以及完善规划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许明军  冯淑怡  苏敏  樊鹏飞  王博 《资源科学》2018,40(10):1991-2001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考虑不足。本文基于要素供容视角,分别从资源要素的使用强度、保障程度和潜力提升程度,环境污染现状规模、污染物变化率和污染物治理能力,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资源供需平衡法和环境容量法来衡量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指数,并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资源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 就资源承载指数而言:江苏省耕地承载指数为0.99,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承载指数分别为1.22和1.96,水资源承载指数为1.24,资源综合承载力为1.25,资源人口承载力范围为7652.6万~11 578.9万人;② 就环境承载力指数而言,江苏省土壤、大气和水环境承载指数分别为1.27、2.68和5.20,环境综合承载力为2.95;③ 就协调发展度而言,各资源和环境要素间的协调度均值都高于0.86,协调发展度均值也都高于7.3,但也存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要素间处于非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资源性、结构性和技术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本文评价思路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理念为基础,恰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付国珍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5,37(2):226-236
当前我国耕地面临粮食保障与耕地严重撂荒、耕地保护与普遍"占优补劣"、农产品安全与土壤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矛盾,针对新问题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亟待开展。本文在梳理现有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概念;总结了针对农业生产能力、耕地潜力、土地适宜性、土壤及环境质量、可持续利用、分等定级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综述了已有研究在国家、区域、地块三个尺度的进展;提出了耕地质量评价重点转移、结合农户视角的综合评价、时空变化监测网络构建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标准化评价四个发展方向,以期为耕地质量评价理论提升及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宁波市耕地资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并首先采用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后备资源量、耕地补充系数和耕地质量指标等4方面指标和高度危险、危险、值得关注、安全和高度安全等5个等级标准进行耕地资源安全的定性评价,然后根据加权打分评价法进行耕地资源安全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宁波市耕地安全等级处于值得关注状态,已很接近危险状态的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地区性的耕地安全体系,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疆库车县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县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而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耕地、水资源 ,它们之间关系的协调性 ,直接影响到库车县的整个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乃至绿洲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本县的耕地资源和发挥本县的资源优势 ,该文论述了库车县人口、耕地、水资源的多年动态变化关系 ,分析库车县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人均耕地少 ,地均水资源量不足 ,水土资源利用失衡 ,土壤肥力较低 ,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等问题 ;以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为变量 ,深入分析了本县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及其潜力 ,并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配置水土资源、防治地膜污染、改良培肥土壤、改善人口状况等实现耕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和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唐建  沈田华  彭珏 《资源科学》2013,35(1):207-215
评价耕地生态价值有利于了解耕地生态外部性大小,为政府制订合理的耕地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法的Logistic模型,从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农民的受偿意愿两个角度评价耕地生态价值.研究结果显示:①按5%的折现率计算,在WTP和WTA法下重庆耕地生态总价值分别为876亿元和2132亿元;②耕地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③城镇总体支付意愿和农民总体受偿意愿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情况下政府应采取农业补贴等形式解决耕地生态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相似文献   

18.
肥料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的支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肥料产业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当前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传统肥料产能过剩、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耕地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发展亟待破局。文章从基层肥料市场和农业生产调研入手,以肥料产业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我国肥料产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适中偏缺乏状态;有益元素区域综合富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47.94%的土壤有益元素处于丰富状态,37.89%的土壤处于适中状态,14.17%的处于缺乏状态。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确定开封市大蒜种植适宜性分为:最佳适宜种植区、一般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不适宜种植区4个级别,其中最佳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4.66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3.99%;一般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16.1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37.44%;勉强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5.75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3.33%;不适宜种植区耕地面积为6.67万hm2,占开封市耕地总面积的15.24%。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封市大蒜种植现状范围进行了区划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